互聯網慈善籌款平台是否符合相關政策
近年,橙心籌、輕鬆等、水滴籌等等「互聯網慈善救助平台」快速發展,人們獲取發布慈善信息的途徑從局限於有資質的傳統慈善組織發布的信息發展為在網路平台里直接接觸到一些發起個人救助的遭受災害的朋友,並進行給予幫助,這種個人救助模式,與公開募捐等形式不同,個人救助可由需幫助者個人發起,發起後從身邊的親朋好友開始傳播求助信息,獲得社會各界的幫助。
201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標誌著我國慈善事業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時代。按照慈善法規定,個人求助不在慈善法規制的範圍內,慈善法規定,個人可以在媒體以及其他信息平台上發布求助信息,作為發布方則應承擔履行相應責任。此規定的實施,讓個人求助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除了政策的推進外,以橙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等為代表的網路籌款平台,也為個人求助的發展給予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首先,在這些籌款平台上,從發起到收款的求助全過程,都可以便捷地通過手機微信上搜索相應公眾號來完成,極大地降低了底層民眾發起籌款的門檻。所以這類平台不乏來自農村的籌款用戶,而這一點對於基層扶貧幫扶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突破,調動起了底層民眾的自救能力,其次,求助者通過籌款平台可以將救助信息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群、QQ空間、微博等方式轉播,讓沒有太多人脈和資源的人,也能調動社會的力量獲得幫助。
火熱發展的同時,個人求助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如何規範互聯網慈善及個人求助行為,讓社會公眾的善心精準幫扶那些需要幫助的個體有著強烈的示範性。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建議,法律可以做出規定,任何人在發起個人眾籌式求助時,都有全面、客觀公開信息與接受誠信監督的義務。全國政協委員蔡建國則建議進一步完善慈善法,規範個人捐助的過程,包括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透明性與公開性等,如出現欺騙大眾善款或者惡意的造假炒作等行為,要依法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籌款平台的本質只是為個人救助者提供的互聯網籌款工具,但是為了提升籌款者的信息準確性和籌款效率,籌款平台一般都配備有籌款審核與籌款顧問,橙心籌就組建了專業籌款審核、籌款顧問、籌款志願者團隊,讓所有用戶可以享受到1對1的全程輔導服務。對於很多人來說,籌款過程中的很多環節都是陌生的,如何驗證資料、如何傳播、如何向愛心人士反饋都是棘手的事情。通過輔導,可以最大限度幫助有需要的人順利完成求助。除了不斷完善自身審核流程和籌款者指導,橙心籌也在積極跟政府管理部門及醫院對接,核驗籌款人所提供材料證明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推薦閱讀:
※【史圖館】世界十五大經濟體歷年GDP變化
※為什麼我們反對「營銷x慈善」
※遭性侵的孩子,會出現什麼反常現象?
※江南地區的人口流動淺論
※不喝酒的人在中國的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