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吃透3缸機!||本田1.0T發動機學習筆記-上
首先,感謝 @蘇黎世貝勒爺 給我的論文集,讓我獲益匪淺。這篇文章就是論文集中某論文的精華露。
然後,再給自己打個廣告:
我自己正兒八經舉辦的第一個LIVE,關於汽修廠績效管理方面的。絕對比很多假大空的企業管理課程有意思,都是實打實的實戰經驗,歡迎圍觀。
汽修企業的薪資制度設計總述
1.最新款的1.0T發動機是原來1.5L和1.8L自吸發動機的繼任者,它的BS比是73*78.7,是一款強調低扭的長衝程發動機。但因為渦輪的加入,它的扭矩特別高,而衝程不像1.5L地球夢那麼的誇張。不過從壓縮比來看,1.0T的壓縮比為10,這個還是很高的,對油品的要求特別高。
2.為什麼發動機要輕微的斜置?該發動機的尺寸還是很小的,是downsize的典範。這套發動機大部分的尺寸參數都是1.5L自吸發動機的衍化(目的是簡化研發生產,降低成本),兩者一脈相承。但依然有大約50%的零件,是重新開發的——這個是廢話,缸徑、衝程不一樣,的確會影響50%的零件的設計啊!
缸體部分
1.缸體主要是鋁合金鑄造,鑄鐵軸瓦。
2.這台1.0T發動機的水道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從缸體上到缸蓋,另一部分則是直接進入缸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優化缸床墊上流通孔的截面積,很容易實現缸頭中冷卻液流量和缸體中冷卻液流量的平衡。之所以要保持這種「平衡」,是為了使發動機整體處於比較理想的溫度。這對排放和經濟性有很大的影響,杜絕了頭冷腳熱(排放差)和頭熱腳冷(油耗高)
3.排氣歧管和缸蓋集成在一起,這樣做有兩個好處:減小暖機時間,改善排放和油耗;在高負荷工況下,降低排氣溫度,可以減小加濃,從而改善油耗表現。
4.三缸發動機最明顯的振動就是一階振動。減小一階振動的手段包括減小發動機中往複運動部件的質量,也包括精心調配往複運動部件和配重塊之間的質量比。
注意!三缸發動機曲軸上,中間缸是沒有配重塊的。另外,本田的這個圖畫的有問題吧?三個缸的曲軸角度怎麼回事0°-90°-180°?看了寶馬的三缸曲軸的圖片,是比較明顯的120°間隔。
5.本田羅列了2種不同的配重比:0%(無配重)和75%(配重占往複運動質量的75%)。數據表明,75%的方案更具競爭力。並且,本田將其和競品車輛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在機腳位置的垂直振動上,本田1.0T發動機更具優勢。
本田1.0T發動機的曲軸振動相關的參數。3缸發動機對平衡的需求的確很大——需要慣量更大的曲軸皮帶盤。
6.從圖表上看,75%振動會導致更加劇烈的側向的振動,但在關鍵的垂直振動上優化了很多。因為發動機為橫置,所以在車輛上更多體現為前後晃,這對於懸掛和車身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
7.為了進一步減小摩擦,這台發動機使用了直徑更小的曲軸軸頸和連桿軸頸。但這無疑會加大軸頸出的載荷,所以本田將此處的剛才進行氮化,以加強強度。但我以為,這可能是個坑……我擔心這些小排量發動機在使用很長時間後,軸瓦的磨損會加重。
8.較小的軸頸直徑會增加旋轉時的振動,所以本田對曲軸皮帶盤的轉動慣量、發動機的固有頻率都做了優化。數據表明,工程師優化後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9.在活塞上,本田設計了一根油道,用於降低活塞頂部的溫度。這對於降低燃燒室溫度,是個很有效的創新設計。一旦活塞頂部溫度降低,就可以採用更大的增壓壓力。相比於傳統的將機油噴射到活塞底部的方法,這種油道式冷卻可以降溫30℃以上。根據本田的數據,這個設計可以降低NEDC工況下,大約0.5%的油耗。
10.活塞底部有個油道的另一個好處是,活塞環溝槽的工藝可以節約一些:陽極氧化可以省掉。因為溫度降低之後,活塞環對活塞環槽的磨損就會降低。
11.上述的油道中的機油,並非是「流入」活塞之中,而是直接噴射進去的。所以,只能在變排量機油泵工作在「高壓狀態」下,才會有機油射入油道之中。
12.1.0T的發動機在進排氣側都使用了VVT(timing),而在進氣側使用了VTEC。
13.當進氣側凸輪軸處於小升程時(氣門打開幅度較小),發動機通過VVT實現了阿特金森循環——在進氣衝程中,早點關閉進氣門。其實阿特金森循環聽起來屌炸了,但實際上非常弱雞——進氣時,只吸入1.6L排量的混合氣;做功時,卻要做2.0L排量的功。這樣多幹活不給飯的「減肥」玩法,在降低油耗方面的確有奇效。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發動機是個「餓貨」,需要士力架。
14.士力架來了——不過有車廠認為,使用阿特金森循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有非常厲害的前景。因為吸入了較少量的混合氣,所以它可以被壓縮的更劇烈一些,而不用擔心爆震。這就避免了渦輪增壓和阿特金森兩者的缺點。
15.而在高升程模式(此時發動機負荷也較高),這台1.0T發動機不使用阿特金森循環了。這樣的設計,能夠讓發動機在低負荷下有更好的燃效,而在高負荷下不會被阿特金森拖後腿,依然可以輸出較高的扭矩。
16.在示功圖中,低負荷工況下,為了實現阿特金森循環,進氣門選擇了【早開早關】的策略。此種策略下,發動機不僅吃得少,而且泵氣損失也變小了,所以油耗也就改善了。在低負荷工況下,最大可以實現5%的改善,而在NEDC工況下,也實現了2%的改善——了不得的提升啊!
17.本田1.0T發動機高低行程切換的策略圖,獻給有需要的人。
18.因為三缸發動機本身尺寸很小,所以並沒有太多的空間去安裝太多附件。所以這套雙VVT設備被精心安裝在凸輪軸軸線的位置上。很多止回閥、做動器、控制油路的電磁閥都安裝在執行器(鏈輪)里,而絕大多數其他型號發動機,這些東西都是安裝在發動機其他位置的。這樣,這台1.0T發動機有著非常緊湊的結構設計,油路也被設計的非常短,所以響應很迅速。
19.在普通發動機中,這剖面圖中的OCV、Solenoid、Check Valve都是掛在發動機其他地方的。不得不佩服本田工程師腦洞奇大、技藝高超。不過還是很擔心,如果這玩意兒掛了,維修便利性就會非常糟糕,維修成本也是毫無疑問地非常高。
20.本田這台1.0T發動機的正時系統和機油泵都是用皮帶傳動的。但有意思的是,這套皮帶系統工作在有油的環境中,還為此特調了橡膠配方,使之在機油環境中具有更長的壽命。
21.本田發現,因為取消了很多導向輪,發動機的摩擦阻力下降了1.8%,而NEDC工況下的油耗,因此下降了0.6%。正時系統的導向輪的威力那麼大啊!另外,本田工程師怎麼測算出來這些數據的?難道他們還做了一套帶導向輪的正時系統???
22.這台發動機使用了變排量機油泵,據稱可以節約能耗。但說實話,讓機油快速升溫才是更重要的屬性。在冷啟動時,較低速度的機油流速可以減小機油散熱器的散熱效果,從而快速提升機油溫度。機油溫度快速提升之後,就可以改善排放、減小燃油稀釋。
23.這台1.0T發動機使用單渦管渦輪。相比於其他本田的渦輪,這套渦輪系統的葉片更輕、更小。由於使用了電控的旁通閥,渦輪的響應速度、輸出扭矩和經濟性(渦輪的經濟性,是指驅動渦輪所需要的能量)都有所改善。
24.為了輸出更高的功率,這顆渦輪擁有更高的最大轉速(其最大轉速為285,000rpm,高於1.5T發動機的245,000rpm)。
25.渦輪殼體由耐高溫的不鏽鋼鑄鋼製造,最高可耐受950℃的高溫。也正因如此,發動機可以在高負荷高轉速工況下,依然能夠有效調節空燃比(是否稀燃),改善發動機的經濟性。
26.這台發動機渦輪由博格華納製造。
27.上圖是傳統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曲軸箱通風系統。本田工程師對它們進行了diss。
28.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上,迷宮式油氣分離器現在是非常流行的。它的分離效果是很好的,但只有在較大的抽吸作用下,氣體才能通過迷宮。所以在低負荷工況下,更多的機油蒸汽是被憋在曲軸箱里,可能導致曲軸箱壓力過大,曲軸前油封滲漏、吹口哨。而且氣門室內會有嚴重的乳化現象,但是對車輛是沒有什麼傷害的。要想機油不乳化、曲軸箱壓力不變大,就需要加大抽吸力,也就是需要更大排量的發動機,或者更多的高負荷工況。
29.根據以往的研究,曲軸箱通風系統在高功率密度發動機中,必須格外重視。因為較多的機油蒸汽竄入燃燒室,會導致燃燒室內積碳增多,進而出現嚴重的LSPI(低速早燃)。機油蒸汽被關在曲軸箱里,也可以降低渦輪軸承焦化的問題(渦輪軸承泄漏機油,導致機油被燃燒,殘留很多灰燼在渦輪軸承處)。
30.本田使用了緊湊的「羊毛式油氣分離器」(Compact Fleece Impactor-type Oil Separator System——求更洋氣翻譯)!
31.這種分離器在一個較小的迷宮式分離器後面,裝了一個「羊毛式油氣分離器」——更加細小、多孔的迷宮式油氣分離器(梅花樁式~~~)。這個分離效果不會很差,但是對抽吸力的要求會降低。
32.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在這個油氣分離上,集成了一個反向的單向閥。能夠讓渦輪前的空氣反流入曲軸箱內(比如怠速時)。此時,可以減小曲軸箱和外界大氣的壓力差,還可以稀釋燃燒室竄氣,減小燃油稀釋的危害——看來本田對燃油稀釋很重視嘛~那1.5T還那麼多毛病,真是諷刺啊!
待續……
推薦閱讀:
※國產7座SUV空間對比上比較大的是哪一款?
※十二三萬左右的合資車哪些性價比比較高?
※布加迪,超級跑車超級在哪裡?
※30w以內值得買的跑車有哪些?
※在BBA中,奧迪真的不如其他兩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