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為什麼要卸掉抖音?」
你是不是也帶著孩子在一起玩抖音呢?
1
活在抖音世界的孩子
比在現實中更危險
持續火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抖音,簡直是霸佔了大多數人的時間,不管是坐著、躺著、還是站著,身邊刷抖音的人起碼有一半。
而畫面里的人物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生嬰兒。小T發現,抖音里現在是越來越多的小孩子在玩!
在抖音的畫面里,很多孩子都已「成了精」。
▼
我們打開抖音,看到三四歲的孩子在手機屏幕前擺著各種姿勢,學習著最近抖音最流行的舞蹈:心愿便利貼、師父我堅持不住了、各種手勢舞……
如果說上面的內容屬於賣萌,是表現孩子可愛天性的話,那下面這些惡搞的視頻該怎麼說呢?偶爾的捉弄?開玩笑?親子互動?
孩子成了大人玩樂的對象,被父母用各種方法捉弄,比如「透明膠帶」惡作劇……
▼
父母用毛巾幾個月大的孩子,兩分十秒的時間,看著可憐的孩子小手小腳一直在掙扎,拍視頻的父母是覺得很……好玩?
▼
還有更驚悚的。
這位爸爸把自家娃的腦袋當榔頭使。試想一下,如果用力過猛,或是有人反向推門,你還能笑得出來嗎?(心疼娃娃……)
▼
最瘋狂的例子,就是「腦殘」+「手殘」爸爸跟風模仿視頻,帶 2 歲女兒做「180 度旋轉」 ,由於手沒抓穩,導致孩子癱瘓。
複製一個又一個重複的內容,拍下這些視頻的父母在看到孩子驚慌失措、害怕大哭的樣子時,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群被魔怔了的家長們得意的笑。
即時看著孩子有受傷的可能,他們也不會停下拍攝的手機,為的是看視頻的一個贊。
2
刷抖音的孩子
比大人更沒有自制力
在抖音的畫面之外,是沉浸於抖音世界的父母,還有和父母一起刷抖音刷到停不下來的孩子。
▼
小孩子在抖音的世界裡已經佔有一方天下,畫面里是多才多藝、賺足眼球的萌娃;畫面外是一群和大人一樣,樂此不疲地分享、集贊、模仿,端著手機一天到晚莫名其妙傻笑的孩子。
「葛優躺」「低頭族」的大軍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黨和上班族。現在還多了孩子。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不做危險動作,就讓孩子看看簡單好玩的視頻怎麼不可以?每個孩子都還喜歡看動畫片呢!
不過抖音和動畫片一樣嗎?動畫片雖然來源於真實世界,可畢竟大多數都是虛擬的景象;但抖音卻存在於真實的世界,裡面有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大人,有和自己一樣的小朋友,這些真實、易模仿的場景,會讓孩子更難以自拔。
玩過抖音的大人都知道:
刷抖音,會!上!癮!
我們成年人尚且對抖音都沒有自制力,一刷可以連刷好幾個小時,又怎麼能高估孩子的自制力呢?
現在已經有了個名詞叫「抖音快手綜合症」:
看視頻看到停不下來,業餘生活除了看視頻之外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
3
沉迷抖音的孩子
可能會迷失方向
抖音能夠大範圍流行的原因之一,在於它極低的門檻、視聽說多感官刺激的形式、極容易複製傳播的內容,讓人停止思考,停留在別人設定好的框架里。在這個舒適區,人可以以最輕鬆的方式消磨時光。
長期處在這樣停止思考的環境中,孩子會失去獨立的能力,專註力也無法保持。
我們所關注的專註力,養成於從小到大整個成長過程中對各個感官系統、有效的刺激和訓練,需要長時間的鍛煉才能形成。
而當今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環境中,要讓孩子保持專註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起碼我們做父母的,就不一定能做到。
我們希望孩子真正的多才多藝,是能陶冶情操、提升修養的;而抖音里要能博人眼球,那些才華並不吸引人,相反,倒是層出不窮的惡搞、獵奇、獻醜才能博出位。
這類模仿所帶來的關注量,讓人頓時產生了巨大的快感與成就感,因而漸漸成了抖音中的主流。
孩子本能地會模仿他們看到的現象,比如昨天文章中提到女兒的修養來自母親;那些經常刷抖音的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他們在抖音上看到的好玩視頻。
比如前段時間抖音上炫耀用「賓士」車標來當果盤的視頻……
中了抖音的毒,有網友模仿視頻,連摳了十幾輛「賓士」的車標,還上傳到抖音上。
如果視頻里不只是摳車標,而是其他給別人造成損失、甚至是人身傷害的情況,年幼的孩子是沒有判斷力的,一旦ta選擇模仿,那後果不堪設想。
4
抖音之外才是唯一真實的世界
別讓抖音佔據了親子時光
一天上班下來比狗還累的家長們,回到家又開始只想躺著刷短視頻,卻依然張口大喊:「我沒有時間陪孩子」。
讓小T我想起新電影《頭號玩家》里的一句台詞:
現實才是唯一的真實的世界。
而這真實的世界,有你,有家人,有孩子,有你們快樂的親子時光。
卸載抖音之後,回歸真實的世界,和孩子共享美好的家庭生活,實現真正的親子陪伴。
就和TOPKID在線早教所倡導的理念一樣:讓早教回歸家庭,幫助家長給孩子提供正確及時的引導。
家長和孩子在TOPKID老師的引導下,享受每天下班後的25分鐘親子互動時間。
在TOPKID在線早教的陪伴中,年輕父母將更加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及關鍵期,更懂得如何給予孩子正確的幫助和引導,實現真正的親子陪伴,讓陪伴更有效。
TOPKID早教說(TOPKID_CN)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給予他們關鍵幫助
——讓早教回歸家庭
推薦閱讀:
※發現內心(10-14歲)——養育女孩
※【孕期~3歲】一定要玩的6個益智小遊戲
※人生不易,聰明的父母怎樣領孩子走上「贏家之路」?
※教育的目的是啥?其實很多人都弄錯了!
※別再」限時隔離「教育了,揭:對孩子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