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父母(1)_序言

常常覺得,在中國這樣一個事事都要資格考試、持證上崗的國度里,做父母反而不需要經歷考試上崗,往往是憑藉本能,一念之間突然就成了別人的爹娘,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在處理對待下一代的態度上是如何輕率,如此可見一斑。但回頭再想即便有考試,有資格考試又能如何,無非是創造出來一大批新的職業,代辦父母從業資質證。這就又引出另外一個話題,不是本文能說清楚了。

回顧整個受教育的過程,恐怕除了專門針對嬰幼兒的專業人士之外,我們的教育中從未包含與養育下一代有關的任何知識(當然除此之外,另有許多我認為與人生密切相關的主題都未包含在應有的教育之中),這就是說,在現有的教育體制里,個人關於養育下一代的基礎知識基本為零。除非自動自發的鑽研學習,否則我們只能憑藉本能和非常有局限的身邊人的經驗與意見來養育下一代,這在當下這樣信息豐富的時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缺乏系統性的經驗與意見,往往包含著偏見與迷信。來自身邊人的意見如此,來自網路上的意見更容易彼此想做,混淆視聽,讓人在充斥著廣告、迷信與誤導的信息中難以抉擇。

對於憑藉本能來養育下一代的父母來說,以上種種並不足以引起焦慮。真正引起焦慮的,是信息過剩與判斷不足之間的矛盾。《論語》,子貢問孝時,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說的是孝敬長一輩的問題,但引申出來,在教育下一代時同樣適用。倘若我們的養育僅僅是憑藉本能進行,就和犬馬禽獸沒有什麼兩樣,更何況,在人類社會發展到的當下,「本能」殘存在我們身上的部分,遠遠不足以教育下一代適應時代。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憑藉本能與迷信教養下一代嗎?

實際上確實有相當多的父母僅僅憑藉本能去教育下一代,人類社會在演變過程中積累的有關養育後代的經驗,在他們身上幾乎歸零。僅僅旁觀,就令人不寒而慄。倘若這樣的狀況任由發展,很難想像社會最終會走向何方。如果我們僅僅從自身成長和受教育的過程中吸取經驗,或者從身邊隨便什麼人那裡聽取意見,那麼就很難得到進步。對下一代的教育狀況也一定堪憂。而另一些人雖然試圖在本能基礎上進行改善,卻往往由於自身和環境的限制無所適從,不知道知識獲取的途徑,無法改善現有的處境,不知道應該遵從哪種規則,大約是引起焦慮的幾個常見的根源。

自身局限是我們無法克服的悲劇,每個人都被局限在自我的框架中。無知的自滿與盲目的自信是給這個框架增加了一層暗無天日的屋檐,我們僅僅能希望在教育中能給予個體基本的自我反省與思考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陰暗的牢籠里透出一線光來。不知道知識獲取的途徑,大概是另一個普遍的悲劇,從朋友圈裡流行的各種充滿「知識」味道的文字,可以感覺到這種悲劇的味道,很多人究其一生,不知道從人類歷史中積聚的智慧里獲取知識,而把這裡那裡得來的或對或錯、斷章取義的一鱗半爪視若珍寶,不覺讓人悲哀。這種悲劇並非個體的,而是民族的與教育的,我們的教育大部分時候並沒有教授或者並不願意教授個體自我思考的能力,這才限制了個人正常的知識體系完善與充實,大多數人無法在面對陌生主題時進行有效的信息檢索與思考,這不能不令人悲哀。

因為上述原因,有意願的父母往往會陷入莫可名狀的焦慮中,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我們自身所受的教育,並未給予我們進行此類思考的方法,因而,在面對不同來源,不同內容的信息時,我們無從下手。而為了消除這種種焦慮帶來的影響,父母往往會不斷在一條道路上走向極端,為自己的焦慮與壓力釋放尋找途徑。他們可能自暴自棄,任憑本能去教育子女,也可能求助於某一種嚴苛或者溫和的教育方法,又或者求助於諸多的早期教育機構,但從本質上,並沒能進行有效的思考與甄選,沒能真正理解自己面對的作為子女的這個個體,在有著人類普遍的特點同時,也閃耀著自身獨一無二的光芒,而唯有根據其天性進行引導與教育,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當然,這一種理想的狀態,在人類文明某個閃光的時刻可能能比較接近。而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僅僅希望的,遠遠達不到這個境界。

我想,我們應該希望焦慮的父母能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改進:不把因為社會性焦慮帶來的壓力與歇斯底里傳遞給無辜的孩子;不迷信某個沒有邏輯沒有依據的理論與方法;保持哪怕一丁點兒自我學習與教育的能力……但我又想,即使一個焦慮的父母並不具備以上任何能力,只要他/她擁有以下的特徵,我們這個社會就還有希望。那就是——對下一代發自靈魂深處的愛!

推薦閱讀:

為何日本的小孩如此自立?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想問一下大家怎麼樣看待這樣不顧孩子感受的教育方式?
金庸為《射鵰》中的「五絕」設定的絕招都是什麼,您知道嗎?
培養「刺蝟型」小孩
長輩應該如何應對後輩對憶苦思甜教育的質疑?

TAG:幼兒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