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媽媽們千萬不要這樣喂葯!造成耳聾!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童憶成長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育兒經歷?

孩子生病了,

家裡只有成人的藥物,

於是按照說明書的用量,

成比例相對減量餵給孩子。

可能孩子當時的病情會緩解(也或許會加重),

但家長們是否知道成人用藥

對於孩子的危害呢?

先來聽聽南京市兒童醫院院長黃松明的說法:

「兒童用藥不是他的體重是我的1/10,我就應該用1/10的量,他的體重是1/5,我就用1/5的量。

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兒科一直在呼籲的,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他有特殊的生理狀態,兒童有特殊的葯代動力學,以及安全的毒理學的東西,這塊相對來講比較薄弱的。」

兒童用藥短缺給兒童健康帶來了巨大隱患,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為12.5%,是成人的2倍。

在兒童群體中,藥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診兒童的比例近年來一直在上升,目前已超過70%,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造成耳聾。

兒童與成人相比不只是個子小、體重輕,兩者的本質區別則在於兒童機體許多臟器功能都沒有發育完善,對藥品的適應性要求也更加苛刻。

孩子是祖國的棟樑,孩子的健康更是重中之重。

童憶成長的小熊為大家整理了

兒童用藥須警惕的五個誤區,

分享給老師和家長們,

希望能避免

「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用量」或

「鄰居就是這樣喂的」

等主觀錯誤行為給寶寶們帶來嚴重的後果。

誤區一:把葯溶於牛奶、糖水、粥湯中服用

由於牛奶、飲料、糖水等液體中含有多種物質,可能會與藥物結合,影響藥物的吸收,有的甚至會破壞藥物的結構,從而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比如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混濁沉澱,致使療效大打折扣。

誤區二:擅自調整孩子的用藥劑量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服藥時,會根據自己和別人的經驗,自行調整用量,臨床醫生指出,如果劑量不足影響藥效,劑量太大會引起毒副作用,家長如果發現兒童用藥效果不佳,應該及時諮詢醫生。

誤區三:為了早日康復 擅自給孩子聯合用藥

很多家長認為葯吃得多病好得快,於是中藥加西藥,多種葯一起吃。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由肝臟代謝滅活、腎臟排泄清除。由於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聯合用藥可能造成肝腎損傷甚至肝腎中毒。兒童聯合用藥一定要遵醫囑。

誤區四:癥狀消失後給孩子自行停葯

由於藥物治療疾病需要一個過程,癥狀消失並不代表疾病真正痊癒,自行停葯很不科學。特別是服用抗生素,自行停葯不僅可能讓疾病捲土重來,還會產生耐葯。

誤區五: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寶寶的生長發育中不是隨意服用多多益善。不少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比如嬰幼兒服用維生素A,一次劑量超30萬國際單位,可引起急性中毒。此外,維生素最好不要空腹服用,可能誘發尿路結石等。

或許會有家長擔心幼兒園的孩子眾多,老師喂葯可能會分不清哪個孩子、用量、服用時間、喂藥方法等諸多問題。

小熊提醒您,可以登錄童憶園家長版,(未下載用戶,可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搜索「童憶園」app進行下載安裝喲!

在「我的」-「喂葯管理」,在喂葯申報記錄的右上角點擊「添加」

擇病症、用藥時間、用藥信息、用藥時間段,然後點擊「提交」即可。

幼兒園老師會根據家長提交的喂葯信息,進行仔細比對,照顧好每一位在園寶寶的健康。

是不是很方便很貼心呢?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嬰兒健康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