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全面提升孩子未來競爭力,你也可以做到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未來社會所需要的「BE SMART」型人才,以及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的養分,到底如何才能開花結果,轉換成「BE SMART」能力呢?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相關閱讀:未來已來,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討論恐懼症?
曾經在美國留學3年讀碩士的好友跟我吐槽,在美國上學期間不怕聽課,不怕做實驗,最怕的就是老師說:「現在大家討論一下吧!」做Presentation(演講)的時候,尤其怕跟印度學生PK,因為印度組講完後問,「Any questions(有什麼問題嗎)?」中國學生往往很客氣,「沒什麼問題」,一旦反過來,可就慘了,提問時間可能比演講時間還要長。
這是很多中國留學生面臨的問題,甚至有人發明了一個詞,叫做「討論恐懼症」。人們經常把這種現象歸因於語言,「咱們英語不行!」其實不然,在做亞太區項目的時候我發現,咱們中國人的英語相比亞洲其他國家是很不錯的!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教授林曉東請美國35位大學教授做了一個調研,問卷只有兩個問題:
1、在你的課堂上,中國學生會遇到什麼問題?
2、你會建議中國學生提升哪些技能,才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他在《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課堂里遇到的最大挑戰》一文中總結道,確保在美學習成功的三大必要能力包括,「良好的寫作能力,提出問題並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亞利桑那大學的Levin教授在答問卷時抱怨,「不論我怎麼鼓勵我的中國學生,他們就是不說話!」
要說原因,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從小被要求上課坐好,認真聽課,不能離開座位,不舉手不能提問,老師和家長是絕對的權威,我們教室里的桌椅排列還是一百年前的樣子,怎麼能指望孩子到了國外課堂,就突然會提問了呢?不會提問只是一種表象,其實背後的問題是孩子的思想僵化單一,沒有學會跨文化的理解,無法做到有效的溝通,也就更別提創新和發展了。
別人家的學校
可是這些軟技能,看不到,摸不著,該怎麼教孩子呢?我們來看看這樣一所學校。
HTH(High Tech High)是美國加州聖迭戈市的一所公立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成立於2000年,初創時只有450名學生,如今已經發展為5300名學生,13所連鎖校,涵蓋K12所有年級。
(圖片來自錢志龍
「HTH,為什麼這所美國學校「極有可能成功」?)
學校打破了基於學科的教學模式,採用「基於項目的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 以下簡稱「項目學習」。學生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真實項目的過程中,學習到該學的知識和技能。學校沒有買過任何裝飾畫,所有內部裝修都用孩子的作品。學生的設計作品也極有可能變成現實,例如下圖就是一個12年級小組做的無水橋,孩子們每天在那爬上爬下,成為了學校里的小樂園:
你可能要問了,孩子光玩怎麼行,未來還是要上大學啊!那就用數字說話吧,HTH高中學生成績比同地區平均水平高出10%,大學錄取率高達96-98%。(數據源於HTH紀錄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字面翻譯為:極有可能成功)
什麼是項目學習
項目學習有如此神奇之處,到底什麼是「項目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離我們是不是很遠?
我們先來看一下項目學習的定義:項目學習是一個系統化的學習模型,通過參與一系列複雜的任務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包括:設計、計劃、決策、執行,交流結果等,在任務中學習知識和技能。
(項目學習周期-甲骨文教育基金會)
如果覺得定義比較晦澀難懂,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項目學習」有如下幾個特點:
01真實性
項目學習中,第一個環節就是「定義(Define)」,也就是確定項目的目標,以及項目中的關鍵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而這個目標,不是虛擬的,不是假設的,而是真實的。而且是和孩子們一起確立的,而不是成人來決定。只有真實性的問題才有生命力,和孩子一起確立的主題,才真的讓孩子感興趣。同時,真實性的問題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在真實世界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02綜合性
我認為這是項目學習和傳統學習最本質上的區別。我們的傳統學習是基於學科的,各學科之間又是分離的,而這並不符合真實世界的規律。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學科制從小學開始,一直延伸到大學,而從大學畢業的那天起,不論是工作還是留學,孩子又被扔到了真實世界中,彷彿一直在賽車遊戲中馳騁的高手,給他一輛法拉利,他敢上路嗎?近幾年已經有很多大學開展了「通識教育」,這已經是一種進步。
03開放性
在項目學習中,任何環節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同樣一個話題,不同的小組經過很多輪的討論,實踐,修改,反饋以後,都會產生不同的項目路徑,從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大腦被充分打開,思維被激發,作品也是五花八門,妙趣橫生。
04靈活性
項目學習只能在學校里進行?只能面對面進行?只能老師帶著學生進行?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曾任職的教育基金會組織的全球性「項目學習」大賽中,有一個團隊選擇的主題是當年「SARS」(非典型性肺炎)全球大爆發的問題。6名中學生,分別來自馬拉西亞,新加坡,荷蘭(雙胞胎兄弟),埃及和美國,創建了一個關於SARS流行原理以及防治措施的網站,所有的環節包括調研,專家訪談,撰寫正文,創建網站等都是通過遠程合作來實現,小組成員第一次碰面,是在美國舊金山的頒獎典禮上。
因此,項目學習由於它的真實性、綜合性和開放性,也充滿了靈活性。它可以是一個歷時數月的大型研究項目,也可以是生活中之需要幾個小時來完成的小項目;可以是中學生來完成的高難度項目,也可以是小學生來完成的簡單項目,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可以做項目學習的。
更重要的是,項目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掌握了項目學習的精髓,你可以把它貫徹在任何一次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中。
生態學習
回到文章最初我們提出的問題,土壤中的養分,需要在陽光雨露的照耀和滋潤下,在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下,才能開花結果,教育也是一樣。
在這個學習的生態系統中,孩子好比是一棵大樹,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大樹生長的土壤,陽光雨露是家長的愛和老師的關懷,具備了這些基礎條件,在項目學習的光合作用下,就有可能結出「BE SMART」的果實。所以,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中都有機會開展項目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全面提升孩子的未來競爭力!
您有可能是第一次聽說項目學習,也有可能已經是一位項目學習專家,無論是哪一種,都感謝您對「生態慢課堂」的關注和支持!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孩子受益吧!
您還可以加小曼老師微信,告訴我們您需要了解的內容,分享您的項目學習實踐,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未來而努力!
附:一次生活中的PBL小實踐
這個周末,春暖花開,我們的小區里更是漂亮,各色花兒爭相開放。我對六歲的兒子說,「這麼漂亮的春天,拿著你的相機,我們一起去拍花兒吧!」兒子很高興,他非常喜歡拍照(雖然他自己稱之為「攝影」)。
出發前,我問他:「你猜猜小區里都有哪些花?我覺得應該有桃花,玉蘭花。」
他興奮地說:「我覺得還應該有迎春花,梨花,杏花,梅花,玫瑰花……」
我說:「那我們一起去找找吧。另外,你的蠶寶寶快沒飯吃了,小區里有一棵桑樹,我們去采點桑葉吧。」
「好的,走吧!」
我們一起出門了,在小區里兜兜轉轉,我和爸爸一邊遛彎,兒子一邊拍照。不僅拍了漂亮的花,還拍了剛發芽的柳樹。應景讀了那首著名的《詠柳》,還真是很生動。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不過走了一大圈,還沒有找到桑樹,我們來到了夏天地上掉滿桑葚的位置,看著頭頂光禿禿的樹。
兒子說:「應該就是這顆吧。」
可是,樹上只有指甲蓋大的小葉子,跟之前某寶淘來喂蠶的大葉子完全不一樣。
兒子觀察了一下,恍然大悟道:「現在是不是桑葉還沒長大,你看這個小葉子也是帶鋸齒的。」
我說:「有道理,咱們北方的春天氣溫還不高,樹葉剛剛發芽而已,我們采幾片回去,如果蠶願意吃,等過幾天葉子長大了,我們再來采。」
回到家翻看照片,發現另外一個任務還沒有完成,就是沒找到梅花和玫瑰花。
我問兒子:「你記不記得一首詩,牆角數枝梅……」
我還沒說完,他想起來了:「凌寒獨自開!對啦,梅花喜歡涼快,不喜歡熱!哈哈,跟我一樣!」
我說:「對,梅花開在早春,有時候雪還沒化,梅花就開了,這首詩的後兩句是……」
他說:「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原來是這樣啊……那還沒找到玫瑰花呢!」
我說:「至於玫瑰花,現在也不是季節,而且玫瑰大多養殖,我們小區倒是有不錯的月季花,過一段時間,我們再去尋找。」
寫這個小故事,只是想給大家一點啟發,這並不是一次正式的PBL,而是生活中很隨意的一個片段,也涉及了古詩詞,動植物,季節,攝影等多方面的知識。疲於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沒關係,咱們把問題再丟給他,孩子會很積極地去思考,有時候還能給你驚喜的答案。如果孩子對花的種類,習性,或者關於花的詩詞感興趣,還可以繼續深究下去,做一個正式的PBL。
也許你還會喜歡:
- 減不減負咱決定不了,但這件事可以
- 在家如何帶孩子「讀」語文
掃描二維碼
關注生態慢課堂
http://weixin.qq.com/r/tDi4oG-ENTJKrSvD922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