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反華」?| 毛克疾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經濟上嚴重依賴中國、地緣政治上和中國並無直接對抗的澳大利亞,近來針對中國的跳腳行為,與其說是深思熟慮的戰略選擇,不如說是被其自身傲慢與偏見綁架的結果。當堪培拉的政客們發現,自己原來靠著中國吃香喝辣,現在卻和這幾個和中國真有矛盾的搞在一起,還可能白挨一頓懟,這難道不是有病么?

——————————————————————————————————————-

2017年11月12日,澳大利亞與美國、印度、日本一道,在馬尼拉東盟與東亞峰會舉行的間隙,正式復活了已經沉寂10年之久的「四邊形聯盟(quadrilateral alliance)」。

這四個「民主國家」強調共同價值觀和地緣政治利益以擴大合作基礎,在印太地區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雖然沒有言明針對中國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但是四國印太聯盟劍指何方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國與中國處於全方位競爭中,而日本和印度也同中國仍存在領土糾紛。對比之下,與中國經貿關係極端密切,但同時又無直接地緣糾紛的澳大利亞在這個聯盟中就顯得頗為另類。為什麼一開始就向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示好,甚至成為亞投行創始國的澳大利亞會一頭扎進「反華」目的路人皆知的四邊形聯盟?

今天的文章,就從近年來澳大利亞略顯奇葩的內政走向和外交策略說起。

資源的矛與盾

作為原材料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可以說是中國經濟奇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以2016年為例,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以一國之力佔據了澳大利亞出口35%的份額。相比之下,「四邊形聯盟」中的進口量最大的日本其份額是12%,美國佔5.2%,而印度僅有4.6%。

自2011年以來,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出口的貢獻一直佔三成以上,如果說「中國經濟打個噴嚏,世界經濟就感冒」,那澳大利亞甚至可能發高燒。

從產品的類型說,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最大單一類型產品,其佔比通常占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煤礦、黃金、羊毛等原材料則緊隨其後。

如圖所示,澳大利亞以自然資源為主的對華貿易結構一目了然,這種結構也為澳大利亞近年來興起的「資源民族主義」興起埋下了伏筆。

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鐵礦石量有多大呢?從一份「2016年全球十大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就能看出來。

其中排名第九的「黑德蘭港」(注意不是伊朗首都「德黑蘭」),是一個澳大利亞西北邊緣小城。名不見經傳的黑德蘭港依靠單一貨物鐵礦石、單一買主中國就成功躋身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前十,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經濟交往密切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原材料貿易以外,澳大利亞同樣也是中國人留學、旅遊、購物、海外投資的熱門目的地。澳大利亞近年來高等教育、旅遊、零售和房地產事業的高度繁榮,中國人可以說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然而,隨著中國面孔越來越多,中國購買力越來越強勢,再加上超大規模資源貿易引發的「資源民族主義」情緒,澳大利亞國內醞釀反華情緒也處於上升中。

被迫反華?

雖然民間偶有「反華」、「排華」零星之聲,澳大利亞政府一開始卻對中國保持了相當密切的關係,甚至成為西方國家中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態度最為熱情的國家。

例如,2014年,澳大利亞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澳大利亞頂住了美國壓力,成為亞投行的創始人成員國。

此外,2016年中國甚至還和澳大利亞討論了一項意義空前的項目: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澳大利亞的《北部開發計劃(Northern Australia development plan)》聯繫起來,用中國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基建產能撬動澳大利亞北部的大開發。

然而,進入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澳關係卻一路急轉直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澳大利亞國內大肆炒作了一系列涉華話題。在眾多話題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留學生案」和「政客收買案」。

在「留學生」案中,在媒體大肆炒作之下,澳大利亞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公然警告中國政府正在滲透澳大學,對中國留學生進行思想控制。而在「政客收買案」中,澳大利亞媒體配合政客,炒作工黨議員山姆·達斯特阿里(Sam Dastyari )向中國出賣國家利益,泄露「機密」,並稱他之所以在南海問題上偏向中國,是因為他已經被中國「買通」。

此外,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也未能倖免:為了宣誓澳大利亞將抵抗來自中國的滲透,他居然模仿毛澤東在開國大典的上的講話,用中文宣稱「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

在這一系列事件的影響下,2017年中,澳大利亞政府明確拒絕成為「一帶一路」的成員國。原來的中澳對於北澳大利亞的開發合作也不了了之。

而層出不窮的暴力傷害澳籍華人和中國留學生事件,也折射出澳大利亞社會層面的愈演愈烈的反華傾向。在一系列事件之後,不斷加戲的澳大利亞居然打敗了日本、印度等國,以絕對多數當選了網友通過投票選出的「2017對中國最不友好國家」。

對華態度溫和的前總理陸克文甚至把澳政府和媒體當前的這些舉動稱為「反華聖戰(anti-Chinese jihad)」,體現了危險的「新麥卡錫主義(neo-McCarthyism)」。

不能回頭的政策

「反華」思潮在澳大利亞愈演愈烈,嚴重影響著兩國的政治經濟往來。

反觀日本,就和澳大利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澳大利亞一開始表現的靈活而務實,既示好中國、又追隨美國,而後卻被國內反華情緒綁架,反而走向死板僵化。

而日本一開始盲目跟隨美國,對一帶一路態度冷漠,但是在美國退出TPP以後日本卻悄悄調整政策,不僅派出官員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還出台了具體規定,鼓勵日本公有金融機構支持日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當前,日本一面選擇了示好一帶一路,另一面又搞起了新的「印太四國聯盟」。

這種情況下,如果「印太四國聯盟」順利實施,日本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必再為一帶一路背書;如果這個「四國聯盟」沒有起色,日本還可以繼續攜手一帶一路,並利用成熟的ODA援外體系,開展積極的經濟外交。

但是,相比之下,「作繭自縛」的澳大利亞就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

如今,澳國內瀰漫的「反華」氛圍不僅傷害了中澳之間來之不易的互信,尤其是澳大利亞先於其他國家示好中國而產生的紅利,更斷絕了其短期內和中國共享一帶一路機遇的可能性。

在TPP被特朗普重創以後,一時間澳大利亞面臨著「既不能投靠中國,美國又靠不住」的窘境。屋漏偏逢連夜雨,最近幾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大砍對外援助的預算,其區域影響力也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澳大利亞的一位部長會急得連外交慣例也顧不上,指名道姓譴責中國在大洋洲的援助項目是勞民傷財的「廢物」。

對於澳大利亞而言,TPP不如預期,「一帶一路」難以回頭,自身的區域影響力還在不斷下降中。在這種窘迫的狀況下,澳大利亞只好把希望寄託於美、日、印、澳的印太四國聯盟。

一方面,這四個民主國家共享「意識形態」可以兼容澳大利亞國內的「反華」氛圍;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可以借重美國的政治聲望、日本的經濟援助抗衡中國在大洋洲區域內不斷擴張的影響力。

被自己煽動起來的反華環境裹挾、被川普任性脫團搞得措手不及、再加上又缺預算自立門戶——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明明和中國沒有 「深仇大恨」的澳大利亞會顯得比其他幾個國家在反華問題上更加「上火」,不惜急著把寶壓在明顯針對中國的「印太四國聯盟」上。

然而無論態度上如何偏轉,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經濟聯繫一時半會並不會有根本性改變。而其外部環境同樣沒有明顯的變化。可以說「庸人自擾」的內政因素才是驅使澳大利亞把寶全部壓在「印太四國聯盟」上的原因。

於是,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美國希望到訪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帶個頭,說點針對中國的狠話,但是特恩布爾居然「慫」了,在離開澳大利亞飛往美國之前召見記者,聲明「中國不是澳大利亞的威脅」,「中國絕無惡意」……

歸根到底,經濟上嚴重依賴中國、地緣政治上和中國並無直接對抗的澳大利亞,同它的新夥伴日本、印度、美國在對華問題上有著本質性的區別。澳大利亞近來針對中國的跳腳行為,與其說是深思熟慮戰略選擇的結果,不如說是被其自身傲慢與偏見綁架的結果。

當堪培拉的政客們發現,自己原來靠著中國吃香喝辣,現在卻和這幾個和中國真有矛盾的搞在一起,還可能白挨一頓懟,這難道不是有病么?

當然,澳大利亞人可能忘了,上一次當澳大利亞士兵還在越南潮濕的戰壕里吃土的時候,基辛格卻早已經在北京和毛澤東談笑風生了。

參考:atlas.media.mit.edu/en/

xinhuanet.com/local/201

theguardian.com/austral

news.ifeng.com/a/201712

Michael Smith,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 Ongoing Barbs Put Australias Friendly Reputation At Risk", Financial Review, 2018,

afr.com/news/australiac.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毛克疾,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南亞問題專家,微博@公文包攜帶者克疾,知乎@穆克疾。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mp.weixin.qq.com/s/fADx),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責任編輯:郭尖尖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zhuanlan.zhihu.com/feng

一點資訊:

yidianzixun.com/home?

今日頭條:

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我發現全世界重要新聞國內基本都不報道。。。
為何whv-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移民澳洲後必須要強制工作嗎?沒工作綠卡會被取消嗎
與澳洲有綠卡的人結婚什麼時候能申請永居?
你和PR之間差了什麼——南澳190州擔保攻略

TAG:澳大利亞 | 反華 | 中澳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