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休息系列——形而上學的本質是什麼?
這篇文章標題唬人,但是我相信只要有高中學習水平就可以看懂,因此當你全部看完想轉發推薦這篇文章的時候,記得加上前面這一句,藉以消除標題所帶給人的陌生感和距離感。當然我也可以修改一下標題,讓它變得更親近,比如《知識有哪幾類?》《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樣的的知識?》《如何正確認識玄學?》或者《康德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等這些標題,然而如果起這些標題的話,就無法把「形而上學」這個普遍陌生的感覺讓人頭腦腫脹的辭彙,廓清它的確切含義從而消除遮蔽在讀者心中的普遍誤解,在知乎上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普遍都處於一種秀優越,掉書袋,復讀機,完全是一知半解的狀況,因此使用這樣的一個標題,對於解決問題,是大有裨益的,方便讀者從一個看似最玄奧的辭彙出發,猶如浮出海面的潛艇,逐步的與生活上一些清晰的可以直觀的概念和可觸摸的事實進行聯繫,最終提高自己的知識疆域。
形而上學,這個詞,最早是出自於中國的古老的周易,完整的句式是: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整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其字面意思,形而上的就是無形的,無法捉摸的,看不見的,例如規律,法則,精神,本源,形而下的就是有形的,看得見的,可捉摸的,例如具體的物質等等。當然你也可以直接理解為,形而上就是抽象的,形而下就是具體的,或者理解為形而上就是理想的,形而下就是現實的。就像我第一課說的一樣,天下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想像的世界,但卻共有一個真實世界。也可以說這個真實世界就是形而下的,這個想像世界就是形而上的。但有些人的想像世界完全是靜止的,固化的,這就導致了形而上學也變成了靜止的固化的,現實世界永遠是運動的,變化的,所以形而上跟形而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要彼此聯繫,只有這樣,形而上學才有它的真值意義。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一種相對關係,這是作為入門者很難理解的一個地方。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形而上學,實際上就是指玄學,也就是一些無法證明的,但是又實實在在的影響我們生活的,並且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一些知識,一些好像很神秘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可以被我們明確的感知到,但是卻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彷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那麼我們就把,對關於這些知識或者說規律加以研究的,最終總結出來的學問——稱之為形而上學。這個詞最早在古希臘作為亞里士多德的一本著作的名稱而出現,日本哲學家井上哲次郎運用中國古老的哲學術語也就是上面介紹的「形而上」用來翻譯,中國的嚴復不同意這個翻譯,又翻譯成「玄學」。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在中國,形而上學就等於玄學。特別是老子的學說,那就是一部非常標準的形而上學著作。
例如:你不知道老子在說什麼具體的事情,也無法驗證他說的事情,但是你完全不敢說他講的沒有道理,不僅不能講,你還得承認這裡面有大智慧,而且具有普遍性,老子的講的話,可以印證很多生活上方方面面的事情,是對某種玄奧的規律總結,老子認為的世界本源「道」,它是什麼反正大家也不知道。然而隱隱約約就是能感覺到這種東西,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深諳世事,這種玄奧之物反而更加能夠感受到其存在。
冥冥之中,道法自然。
所以我們發現,所謂形而上學,它實際上就是對世界本源的一種追問,是一種通過極為抽象的方式對世界本質規律的總結,它無法被驗證,是先驗的,而且通常具備整體性的特徵,也就是不在四重根之內。
那麼我們的問題就來了。
1.那既然無法驗證,憑什麼說這種形而上學的知識是真理呢?
2.無法驗證,也就是沒有清晰的推導路徑,那怎麼傳承呢?
3.沒有清晰的推導路徑,因此無法傳承,那麼如何持續研究呢?
以上三個問題,就是形而上學的死循環,是形而上學的真正沒落的原因,它的無法準確說明,導致了很多其實並不真正懂的其中奧義的人,只是背了幾個概念,當個復讀機,到處招搖撞騙,即便是存在真正懂的其奧義的人,也無法準確的傳播給另一個人,因為這個人無法準確的掌握其中的對應的含義,再加上這個研究路徑也無法把握,所以招搖撞騙者可以通過任意的想像和無邏輯的推論,得出複雜的繁瑣的且荒謬的結論,混淆世人的頭腦,而且很大程度上,這個招搖撞騙者自己還不知道自己處於這種招搖撞騙之中,他自己以為自己懂了,是真理的代言人。因此,經常我們一談到形而上學,就感覺一切要靠一個字:
悟!
這就很麻煩了,這就說不清楚了。
這一系列原因,讓形而上學逐漸沒落,喪失了人們對它的信任感。但是,這正如夢想與現實的平衡關係一樣,如果只是著眼於現實,那麼人類整體是沒有希望的,但是如果整天談論夢想,那麼人類就會失去對當下的把握力,從而把時間都花在空談之上,正所謂: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但是,形而上學的研究和追問,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不可以失去的,放棄對形而上學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哲學的一種墮落,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沒有了一群對世界本質和本源進行探究的人,那麼整個人類就失去了燈塔,失去了啟明星,猶如爬行動物一般,緊緊盯著腳下,這樣的人類,不得不說是一種退化。另一個方面,如果我們不能掌握形而上的東西,我們就很難指導自己的生活,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有沒有這樣的一種思路,我們先不管形而上學的真理如何驗證,我們先研究他如何可能,也就是確立一個可靠的研究路徑,本來嘛,這就是無法驗證的,很多東西就是無法驗證的,比如說人死了,還有另外一個世界嗎?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事實如何呢?得死了才知道。但是死了你就說不出來了,所以這就無法驗證。所以形而上學問題,就是無法驗證的。關於這一點就不應該耗費太多時間,特別是關於整體性的問題,形而上學研究的大多時候研究的就是整體性的問題,比如生和死,沒有生哪裡死,沒有死哪來生,生通過死來證明,死通過生來證明,但是生死本身呢?通過什麼來證明呢?無法證明。生死這一對整體是無法證明的,為什麼有生死?說不清楚的。你只能看著說,比如生死是一種循環,生死是互相轉化的等等。
所以研究形而上學的思路實際上應該是兩點:
1.確定一個可靠的研究路徑
2.儘可能的用清晰的語言來表述其中的規律。
其中最為迫切的是第一點,應該怎麼樣研究形而上學?形而上學何以可能?然後是第二點,如何用最簡練優美的語言,來表述其中的道理?比如生死是一種循環,為什麼是循環,循環的意義是什麼?裡面怎麼循環的,要儘可能的表達清楚。
關於第一點,可靠的研究路徑,這裡我要引用福爾摩斯的一句話:
如果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那麼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研究形而上學問題的一個首要工作。這裡面就是分解律的思想,而不是統一律,我們要把關於形而上的知識與形而下的知識進行分離,考察裡面的成分,從而把經驗的,也就是形而下的知識給剝離開來,那麼剩下的那些規律,就是形而上的知識了。所以,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就能知道,一個玄學家,研究形而上學的學者,他的知識結構里,最多的反而應該是不玄的部分,那些玄的部分只是他知識結構裡面塔尖的那個部分,猶如露出海面的冰山,露出的部分是形而上的,海面下巨大的山體是形而下的。只有這樣,他才可以稱得上為一個玄學家,而不是一上來,就學習大量玄學的部分,對於實際的知識,也就是形而下的知識,卻狗屁不通,一門心思搞空中樓閣。類似這樣的冒牌哲學家,玄學家,歷史上很多,中西方也很多,現代也有很多,因為玄的東西傻子也能噴出一兩句,小學生都可以侃侃而談,而形而下的那些實際的部分,不玄的部分,則很難插嘴,比如數學的,自然科學的,政治經濟學,歷史的,各種領域的學科知識,他們則無法下手。然而正如我常引用的那句話:
最高雅的產生最低俗的,神佛之側也有庸俗的小沙彌。
往往好東西都是跟差東西混在一起,魔獸世界裡,一般新手都玩治療,然而在高端團隊,治療往往是團隊最厲害的人玩,並且是戰術組組長,又比如英雄聯盟戰隊,一般輔助都是隊長,但在日常低端排位中,則通常是菜鳥擔任這一位置。
這就是一組辯證關係。所以這導致了形而上學充斥了大量的騙子,愚蠢之輩,一生把往大眾眼中撒沙子為己任,把時間和才學都花在製作漂亮的碗碟上,然後蓋在空的盤子里,端給讀者,這些人很大程度拉低了整個人類的思想水平,但是它形而上學裡面又有很多好東西,寶貴的東西,一些基本的真理,一些最本質的真理,開啟智慧的東西。
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出可靠的路徑去研究它,傳承它,發展它。
把形而下的知識剝離出來以後,剩下的就是形而上的知識,那麼這些知識就是真理嗎?還不夠,我們還要研究它的可能性,也就是形而上學何以可能,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呢,因為你不可能每次都花大量的時間去剝離形而下的知識,這種事情干一次就行了,好比血與肉連在一起,第一次研究的時候,我們把肉剝離出來,剩下血,這個時候就要研究血的成分,以後就不用再剝離了,一看就知道了。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一個歷來都認為是完全唯物者的哲學,其實這是荒謬的,我一眼就能看出裡面形而上的成分,比如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完全是封閉式的,今天還有很多小學生引入外部的一些變數來研究馬克思的經濟學,卻連基本前提都錯了,這種封閉的根源,為什麼要把資本主義社會預設成一個封閉的形式來研究?其根源還是來源於我們這個世界,一個形而上的世界,它有一些邊界在裡面,有一些無法證明,矛盾的東西在裡面,真正的形而上學就是研究這些東西的。
今天我這篇文章,就是要說明形而上學的本質,給讀者們講清楚,形而上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接下來的段落,是你需要仔細看的。
今天這個時代,雖然有很多沽名釣譽之輩在混淆視聽,但是那些在歷史中偉大的英靈,他們的智慧也從來沒有消失過光芒,如果你產生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你就去歷史中找找,召喚出能解決你困境的英靈,這樣,他就又重新來到這個世界了,今天我就召喚出這樣的一位英靈,讓我們遵循他的思路,看看他是怎麼把形而上學說明白的。
這位英靈就是:康德
我們上面的論述,已經大致說明白形而上學的特徵,高度抽象的,說不清楚的,玄奧的,現在我們求助於這位偉大的英靈,用他的刀與劍來削開「形而上學」這個辭彙的血與肉,看看裡面究竟藏著什麼。
我們知道,真理的本質就是判斷,雖然黑格爾不同意這種說法,但是我們先可以把他的話筒靜音,來順著判斷去討論一下真理的形式,真理是一種知識,知識肯定是要判斷的,如果形而上學總結出來的抽象規律是知識,是真理,那麼必然也是一種判斷,那麼我們就要研究這種判斷,把判斷進行分類,我們已經講過認識律,認識律就是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就是判斷,這種聯繫,這種判斷一般來說有兩種。
一種是:分析判斷
一種是:綜合判斷
所謂分析判斷其實就是分解律,也就是謂詞已經包含在主詞裡面了,你只是分析出來了,說出來了,分析嘛,分開,解析,把複雜逐漸拆開。打個比方:「物體是佔有空間的」這就是分析判斷,因為「佔有空間」就包含「物體」這個概念裡面了,不可能有什麼物體是不佔空間的。所以分析判斷本身有一種先天的必然性在裡面,所謂先天的我解釋過,就是在邏輯上在前面的,不是經驗上在前面,邏輯上在前面就是先天的,因為因果不可逆,邏輯可逆,所以在邏輯上先的不一定是因果上面在先的,因果在先的肯定邏輯上在先,所以先驗的肯定是先天的,但是邏輯在先的,不一定是因果在先的,所以先天的不一定是先驗的。所以當你在說「物體」這個概念的時候,你已經在邏輯上確認了物體的屬性,它就是「佔有空間的」。這就分析判斷,以往的哲學家在研究形而上學問題的時候,大部分理性派,就是喜歡用分析判斷,先確定一個辭彙,然後逐漸從這個辭彙中開始分解,逐漸析出一大堆概念,就是因為它具備一種先天必然性,是普遍的,你不好反駁的。但問題是,很容易搞出邏輯遊戲,因為稍不注意,他們就把要論證的結果預設在前提之中,藏在裡面了,打個比方:問你:你最近有沒有打老婆?不管回答有,還是沒有你都打了,因為這個句子本身就包含了「你有老婆並且打了」這個概念,但很有可能你沒有老婆,更別說打了。尤其在中世紀哲學中對於上帝的論證中包含著大量的這種邏輯遊戲,動輒幾十萬字,晦澀難懂,讀者去讀這些哲學,最後就是從此與哲學絕緣,或者聽一些道學家在論述這裡面的道理,反反覆復可以說一輩子,猶如滾輪裡面的小鼠,最後得不出個所以然,這就是形而上學普遍的研究方式,我們要拋棄這種研究方式。
所謂綜合判斷就是統一律,它就是相反,也就是謂詞沒有包含在主詞裡面,需要你根據經驗,去聯繫它們,所以綜合判斷又叫做經驗判斷,打個比方:「物體是有重量的」這就是一個綜合判斷,看起來好像物體都是有重量的,「物體」裡面就包含「重量」,實際上不包含,比如在太空中,物體就可能沒有重量,重量只不過是引力的一種作用,重量是可以失去的,比如在電梯中,就有失重現象。我們之前介紹了,一切物質的形式是時間空間,重量不是物質本身的東西,這裡面是分析不出來,重量和物體聯繫起來,就是一種綜合判斷,它來源於經驗,是我們通過觀察把這個聯繫起來的,把「物體」和「重量」這兩個概念統一到一起了,但是它只在一定範圍有效,並不是普遍必然的。可是呢有的人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虛假的論證,信口開河,隨意判斷。把任意不想乾的事情搞在一起,許多迷信教條就是綜合判斷。
知道了定義以後,我們來看看這兩種判斷,都有什麼優缺點,首先分析判斷是有普遍必然性的,很清楚的,而且很容易讓人學到東西,經常有人給你搞一個分析判斷出來,你就會覺得:奧喲,還能這麼理解,原來還有這層意思,以前都沒感受到。或者覺得:我就是有這種感覺,就是說不出來,你講出來了等等。這就是因為那個概念裡面本來就包含,所以你才會有這些感受,但是分析判斷它嚴格來說就不帶給人新的知識,你本來就知道,我點了以下而已,我在知乎上的很多回答,都用了這個技巧,所以得了一些贊,把一些稀鬆平常的事情進行分析,給了你不一樣的感受。好比你有一大堆衣服,但是不會搭配,我跑到你家裡把你衣服整理了一遍,說,你這樣穿呀,這樣穿美,小仙女,你照鏡子一看,哎喲,還真是。
但是綜合判斷就不是了,它就相當於我不是跑你家裡整理衣服,從你原有的東西給你搞個分析,而是給你買新衣服,我直接買一大堆新衣服給你。所以綜合判斷它的不一樣之處就在於它可以給你帶來新的知識,「物體是有重量的」,這些東西你是分析不出來的,「公園每天早上都有很多漂亮女孩在健身「這個你分析不出來的,是我通過觀察,把漂亮女孩跟公園聯繫在一起的,你讀再多理論,搞再多分析,你也不可能分析出漂亮女孩在哪。但是綜合判斷就有一個問題,它沒有普遍的必然性,不能形成規律,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物體在太空就沒有重量了,今天你興緻勃勃去那個公園,可能一個漂亮女孩都見不到了。
大部分的人,注意了,我不是在說別人,我是說在坐的各位,很多時候,學的知識,不是分析判斷,就是綜合判斷,這就是你焦慮的本質原因,因為時代不同了,發展太快了,太多分析和太多的綜合了,你只是在不斷的接受這些知識,你自己沒有建立一個自我產出只是的引擎,特別是現在一些知識付費APP,每天都有大量的知識給你,你隨便聽一條,都感覺很有收穫,你可以根據上面的定義看看,是不是都是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要麼就是給你解析概念讓你豁然開朗,要麼就是告訴你行業的小道消息,讓你知道那些你不可能分析出來的東西。
在以前的時代,學習這些知識還可以,因為時代發展太慢,還可以勉強的用的上,但是在這個高速變化的時代,則不行了,你必須要學會一些真正的知識,這些知識是知識的知識,一切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都來源於這些知識,也就是說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上面,還有一種判斷,還有一種真理,這才是你要學會掌握的,但是這些東西知識付費是不可能教給你的,因為如果教給你,你都可以自己判斷了,還需要他們的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嗎?你不需要了。
但是我要指出這是一種小農思想,就好像製作冰淇淋的人不願意把冰淇淋機器賣給你一樣,害怕你買了就不會再買他的冰淇淋一樣,這是完全是錯誤的想法,因為就算我有了冰淇淋機器,我還是會買,因為沒時間自己做啊。但是這個選擇權,我要有,我這篇文章就是要賦予你這種選擇權。
那麼這種判斷之上的判斷是什麼呢?
那就是:先天綜合判斷
說到這裡,我們才算真正進入了正題,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難度,如果沒有以上冗長的敘述,很難把這個東西的重要性和它的意義講述明白。我們已經知道,分析判斷不給你新的知識,但是它有普遍必然性,綜合判斷給你新的知識,但是它的是經驗的知識,沒有普遍必然性。
那麼有沒有一種判斷,既可以給我們帶來新的知識,又有普遍必然性呢?
有的,這就是先天綜合判斷。這就是真正的形而上學本質,形而上學的本質就來源於先天綜合判斷,形而上學何以可能,就是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之前我們講要剝離掉形而下的知識,實際上就是剝離掉屬於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的知識,那麼剩下的知識,我們加以研究以後,發現這就是一種先天綜合判斷,既有了普遍必然性,又帶了新的知識。
也就是說,我們終於探索到了這個世界最為本質的部分,她們一邊是我們能夠從經驗中觀察到的可以感受到的知識,一邊又具備普遍必然性。這就是康德帶給我們的刀與劍,研究形而上學問題的有力武器,這樣我們就把形而上學的問題變成了先天綜合判斷的問題,也就是說,什麼是形而上學的本質?那就是先天綜合判斷。
那什麼叫做先天綜合判斷呢?康德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數學上的,比如:
兩點之間的直線最短
這個肯定不是分析判斷了,因為「兩點之間的直線」這個裡面並沒有包含「最短」這個概念,所以這是一種綜合判斷,但是這個定律呢又有普遍必然性,你不可能說這個是錯的,而且放到哪裡都是對的,這完全不用分析,這就是一種直觀。
說到這你應該就明白形而上學是怎麼回事了,為什麼形而上學那麼多謬誤?這是因為形而上學的建立,依靠的就是先天綜合判斷,由於這種先天綜合判斷它的基礎,來源於直觀,比如數學的公理系統,以及我上面舉的例子,這就是實實在在的不可辯駁的,但是很多人呢,就趁著這個亂子,憑什麼你數學就可以這樣說呢?那我別的也要這樣說,反正都是最高真理,基礎真理,大家都不能證明,你就說你是對的,我是錯的,那憑什麼呢,說白了就杠精。我來一段杠精的對話:
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杠精:怎麼證明呢?
我:這還用證明嗎?動物都知道走直線距離,你看我畫條線給你看,這不是最短嗎?你還能找到更短嗎?
杠精:那只是這條線,你再畫條線?
我:給你畫了,看是不是最短?
杠精:你再畫,不一定的,很多假象的,你必須要實實在在的證明才行。你再畫試試?
我:……
還有各種高級杠精,什麼空間物理學,函數,三角形兩邊大於第三邊等等,這都是從這個公理中引申出來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先天綜合判斷的這種性質,就導致了很多謬誤,特別是杠精就很難理解這一點。這種性質:即把兩個不相干的事物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普遍的必然性的真理,它的基礎來源於直觀,這就對人的要求達到了空前的地步,首先這個人必須誠實,他不能自己欺騙自己,一點都不行,他必須要如實的忠誠的對這個世界進行反映,也就是說要純粹,這就是為什麼康德的著作叫做《純粹理性批判》的原因,一定要純粹,如果你這個人是個杠精,不真誠,睜著眼睛說瞎話,那首先你自己無法理解,而且別人也說服不了你,現實可能會教你做人,但是人類社會現在已經自成一個系統了,自然很難對你造成什麼危害,所以很多人一輩子都活在一種虛幻的人生之中,從來沒有,也根本無法掌握真理,再加上許多招搖撞騙者,偽哲學家在旁邊搖旗吶喊,他就更加迷惑了。
很多人,是蒙著眼度過這一生的,而還不自知。
除了直觀以外,先天綜合判斷還需要理性,理性的規律就是認識律,認識律遞歸自身,就產生了超邏輯真理,超邏輯真理有四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充足根據律。我們前面的文章就是介紹了充足根據律,充足根據律又有,因果律,存在律,認識律,因果律,如此就形成一個循環,這完全是因為理性的操作系統本身遞歸了自身,所以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先天的就是這個操作系統,先驗的就是遞歸以後產生的充足根據律的四重根。先天和先驗的關係之所以這麼繞,就是因為這種遞歸,所以我們說,先天的不一定是先驗的,但是先驗的一定是先天的。
我們召喚的英靈康德,就是把這一系列有關於操作系統的知識,層層分剝,來確立形而上學的研究系統,叔本華更進一步,把這個系統瘦身,一砍再砍,形成了一個非常精練的地步,所以研究形而上學,也就是玄學,康德,叔本華是繞不過的坎,但在知乎上,討論這兩個人的是最少的,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還是不真誠,自己對自己不誠實。我個人認為這個答案很有分量,因為能對自己誠實的人是很少的,讀書少的人輕輕的騙自己,讀書多的人深深的騙自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越讀書越傻的原因。還有一些人,瞎研究,得出一些荒謬結論,混淆視聽,動不動康德說,大段大段的引用,自己完全是一頭霧水。
注意,今天我是召喚了康德,刀與劍本質上還是在我自己手上的,我自己寫的文章,錯與對,怪不到康德,叔本華頭上,他們的對與錯,也與我無關,我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請各位讀者,擦亮雙眼,想學習哲學,一定要搞清楚方向。要把根基扎穩,哲學的研究路子永遠都不可能跟科學一樣,不然還要分兩個學科做什麼呢?這一點語言分析哲學完全走了歧途,導致了哲學墮落,對於哲學的學習,形而上學才是正途,我們不能因為歷史上有一群人敲鑼打鼓,為了自己的利益敗壞了形而上學,就把它一棍子打死。當今世界,所有的複雜問題,最終都必須追本溯源,找到它的形而上真理,也就是遵循正確的先天綜合判斷之下,才能逐漸撥雲見霧。更何況,我們知道,世界只有一個,不可能有兩個,所以理論也只能有一個,不可能有兩個。
我們接下來的任務,是要跟著偉人的足跡,用現代的語言,進行更加清晰的闡述,賦予時代的氣息,抓緊學習更多的材料,補充理論框架,如果可以稍稍再走一步,那就已經是莫大的歡喜了。而這一點對於經院哲學家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要靠論文吃飯,研究這些是不可能拿到研究經費和評高職稱的。
時代在滾滾向前,往前沖的時候不要忘記也向後看看,看看到底是誰,才能照亮你前進的路。
綜上所述,我們實際上真正要學習的知識,最首要的,在這個激烈變化的時代,是要學習那些先天的,先驗的知識,是要學習先天綜合判斷的內涵和結構,也就是學習哲學,掌握最基礎的規律,只有這些知識,才能讓你感到安心,只有學習到思維的邊界,搞清楚知識的結構,才會從自我之中生髮出生產知識的引擎,少看點資訊,少看點演講,少看點雞湯,少看點無聊的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要去學習那些先天綜合判斷的內容,所有的學科,所有領域的知識,究其根本都是通過這些先天綜合判斷生髮出來的,你抓住了源頭,也就不會被市面上的無聊的暢銷書浪費時間,有人一年讀200多本書,結果越讀越傻,道理就在這裡。
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漁網在手,技術在手,想打魚了,自己打,不想打,就去買。
何來焦慮呢?
最後,我講一下學習群的入群方式,
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給我,專欄的讀後感,內容可以是你的感受,問題等等,附帶一下自我的介紹,然後微信發給我,我的微信如果你都找不到,不用進群了。
我們是嚴肅的哲學學習群,想好再做事。
半吊子就不要來,免得大家互相傷害。
謝謝各位讀者的閱讀。
推薦閱讀: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讀書筆記
※蘇格拉底的經典自辯,人類史上光榮的一頁
※計量模型的哲學尋根|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Reading Phil draft
※手段為目的服務-馬基雅維利《君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