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我國未來航母編隊的可能形態(一)

本文所有引用的資料、數據等,均來自於公開的論文、書籍或者網上被普遍認可的資料,所以沒有涉密可能;

所有參考文獻會在文章最後統一列出;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日前,我國一支特殊的海軍艦艇編隊亮相南海,其中包括了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以及其他包括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兩棲作戰艦、綜合補給艦等在內的約43艘軍艦。此外還包括至少兩架轟6K,以及至少4架戰鬥機。

這可以說是歷史性的一個時刻,作為長期以來最為吃錢、建設周期最為長久、與世界第一差距最大的軍種,如今我國海軍可以大氣的地拿出40多艘軍艦來搞個大事情,這已經是一件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情。

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關心數量的同時,我們還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我國未來海軍的編隊形式,戰鬥力除了軍艦作為數量保障之外,還需要一個合理的編隊形式來構強化戰鬥力、控制整個艦隊的使用成本、保證強大的多種任務適用性。

由此,想要來閑談幾點個人關於我國未來航母編隊構建上的推測以及依據。

目錄

1、歷史考據

2、作戰需求與能力分析

3、裝備對比

4、推測我國航母編隊隊形以及具體作戰形態

1、歷史考據

由於現代航母對於二戰航母來說,無論是性質上還是使用情況上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就跳過二戰時期的航母編隊直接從冷戰中後期的航母編隊談起。而在現代航母的使用中,最有借鑒意義的當然是美國,此外法國、英國與前蘇聯/俄羅斯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篇

美國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在航母編隊上的最大手筆就是把原有的航母戰鬥群(以下簡稱CVBG),改成了航母打擊群(以下簡稱CSG)。原因無他,無非就是第一節省單一艦隊的使用成本,第二打遍天下無敵手不需要保持大型航母編隊進行大洋決戰,第三空餘出的艦艇可以編成更多的編隊分擔任務。但是對於我們而言兩種編隊方式並沒有直觀的優劣之分,應當都列為參考的對象。

而在具體的編隊構成上,目前最有參考意義的對象可能是美國的最後一代常規動力航母——小鷹級的航母編隊。小鷹級作為具有彈射裝置的常規動力航母,很可能就是未來10~20年我國下一代主力航母的重要參照對象;此外小鷹級經歷了從CVBG到CSG的轉變,其中肯尼迪號參加了海灣戰爭,而小鷹號在役期間曾常駐日本,對於大家來說也是相當熟悉。


在美軍的官方定義中,標準的CVBG(1995年)應當包括10艘艦艇:即1艘航母,6艘水面艦艇(一般為2艘巡洋艦,1艘防空驅逐艦,2艘反潛驅逐艦,1艘護衛艦),2艘攻擊型核動力潛艇,以及1艘戰鬥支援艦。

但是在實際執行情況中,也會根據實際的任務需求進行調整。

比如通常下模式Ⅰ的戰鬥群為單航母編隊模式,也就是上面所提及的標準的CVBG編隊形式,主要任務是在低威脅區域彰顯國家實力,並執行相應的巡邏任務。

單航母艦隊模式下的水面艦艇的隊形布局以及其防空預警範圍,可以看出其核心區域為航母為中心的3海里內的區域,此外伴隨艦艇以扇形包圍在核心區域10海里的範圍內。

模式Ⅱ的戰鬥群為雙航母編隊模式,則是包括了2艘航母在內的,配置了8艘防空巡洋艦或驅逐艦,4艘反潛驅逐艦,2~4艘攻擊型核潛艇,2~3艘戰鬥支援艦的編隊,該編隊形式是美軍在冷戰以及冷戰結束之後一段時期內最為典型的實戰編隊,主要為在中等威脅區域遂行低強度作戰。

而在這種編隊下,是以航母以及戰鬥支援艦為核心,距離中心外8~10海里處呈環形部署7~8艘防空型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在編隊核心前20~25海里呈半圓狀部署4艘反潛型驅、護艦,以形成內防區反潛屏障。在編隊核心的側翼和前方100公里~185公里處部署2~3艘攻擊型核潛艇,擔任反潛警戒或實施區域反潛,為防敵攻擊型核潛艇尾隨攻擊,通常在編隊後方50公里處部署1艘攻擊型核潛艇。另有1艘攻擊型核潛艇先於編隊3~4天隱出航,提前到達編隊必經之要道和待機區實施偵察警戒,掌握航線和待機區的作戰態勢。

而在模式Ⅲ的戰鬥群為三航母編隊模式,則是為在高威脅區實施高強度作戰而短時特混編製,比如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就組成了航母特混編隊開赴前線,彼時整個編隊包括了:3艘航母,9艘防空型巡洋艦或驅逐艦,14艘反潛型驅逐艦,5艘攻擊性核潛艇,以及4艘戰鬥支援艦。

而在這種編隊下,仍以航母及戰鬥支援艦為核心,只不過在核心區域為不等距斜行排列,且核心區域面積擴大至15~20海里的範圍,外圍艦艇以多環形分布且內防區反潛屏障擴大至40~50海里範圍。


而在2003年更改的CSG中,標準情況應當包括6艘艦艇:即1艘航母,3艘水面艦艇,1艘攻擊型核動力潛艇,以及1艘戰鬥支援船。

而在小鷹級身上,其首艦小鷹級進駐日本之後,由於前沿存在以及遏制我國與俄羅斯遠東海軍力量的需要,其航母編隊在調整為CSG後仍然保持了遠超其他CSG的龐大規模。

小鷹級駐日期間的編隊構成及變化

在歷史中,小鷹號的具體水面艦艇編隊上主要存在有以下三種形式

護衛力量不足時的基本編製隊形

該隊型主要為早期部署時的巡邏或演習隊形。在該隊形下,護衛艦艇分兩層布置在以航母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上,靠近航母的內層圓的半徑為10海里,外層圓的半徑通常為50海里左右。航母編隊內層圓半徑為10海里符合近程防禦武器使用的要求,也符合編隊內盡量採用超高頻視距通信,以免電磁信號泄露編隊行蹤的要求;而外層圓半徑為50海里時,外層圓上的護衛艦艇間距便在50~100海里之間,這與美國官方報告中的數字元合,在1993年美國總審計署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一份關於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報告中寫道:"在航母戰鬥群編隊中,這些艦艇(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通常相互距離在50到100海里之間,分布在以航母為中心的圓周上,為航母提供廣泛的保護。"

護衛力量充足時的編製隊形

該隊形下,相較於護衛力量不足時,加強了外圈防空力量的部署,減輕了內圈的防空壓力,同時補充了內圈在20海里內的反潛力量配置,製造出了完整了反潛屏障。

在內圈護衛充足的情況下,在外圈構建更為完整的防空體系。從這些隊形圖中可以看出,航母編隊隊形設置上,優先配置內層護衛兵力;其次是外層威脅方向的反潛護衛兵力,主要是與威脅軸線左右夾角30度的兩個方向;編隊外層的兩側和後方是否配備護衛兵力需要看護衛兵力的多寡而定。

在小鷹號調整為CSG後,其對應的編隊形式應當發生以下變化

參考單航母模式下的航母打擊群與原有的小鷹級編隊形式,所可以推測出的隊形

由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完全取代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後,外圍防空與反潛力量統一由其負責,並且對應的主要威脅區仍為與威脅軸線左右夾角30度的兩個方向區。後衛核潛艇保持與核心區60~80海里的距離,以應對敵方核潛艇的挾尾。

最近事情太多,所以下一篇啥時候寫完不確定.....隨緣吧


推薦閱讀:

中國航母數量能超過美國嗎?
中國自建航母001a下水對中國有何重大影響和意義?
大型戰艦動力源源不斷,得靠這種材料保證
國產核動力航母,讓我們正式走向星辰大海!(各國航母那些事兒)

TAG:中國海軍 | 美國海軍 | 中國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