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是否在你的腦海里出現這樣一幅畫面

是否你的耳畔曾經響起凄婉的旋律

是否你也曾感慨生活的酸甜苦辣

是否你也曾探索生命的始終

這就是福貴為我們講述的

生命因活著而精彩

因活著而活著

最近這幾日,一直被《活著》這本書鬧得不得安生。

記得小的時候,跟著媽媽一起看過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那時並不覺得如何,只知道劇中的主人公「福貴」真的很憨,做事憨,說話憨,過日子更是憨的可愛。

十六七歲的時候,在我叔叔的書櫃里也曾翻到這本《活著》,我記得當時的我幾乎是一晚上就看完了,只是覺得書中的「福貴」命運多舛,卻也不曾這般讓我無法安生。

今年我二十三歲,再次翻開這本書,已經是脫離父母,遠在千里之外的遊子。不說生活多艱,卻也實屬不易。只是再臨其境時,我或已多少明白些什麼是「福貴」了……

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雖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鳳霞不幸變成了聾啞人。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

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

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

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

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

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我自認為自己看書速度還行,只是這本僅僅6萬字的小說,竟讓我整整看了一個星期。每讀一頁,每死一人,都讓我止不住難受。不想看,卻也讓人不能自拔。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 所謂悲劇,就是將世間美好的東西打破。」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了的牛在陽光下回憶。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說中那句:「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

是啊,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裡流著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著》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推薦閱讀:

TAG:活著書籍 | 生活 | 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