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這些家長是怎麼做的?(1)

如果親朋好友的孩子語遲,您可以推薦這些訪談文章給家長。

如果兒科醫生或治療師初次見到一個語遲孩子,也建議分享給爸爸媽媽看。

本系列有多篇家長訪談,助您了解家長需要做出哪些決定才能幫助自己語遲的孩子。


本文包括:孩子情況簡介、家長訪談實錄、專家點評、訪談後記、推薦資源共五個部分

一、孩子情況簡介:

訪談時,孩子1歲9個月;之前於1歲6個月接受言語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的聯合初診,後定期接受治療,建議頻率為1周1次的語言治療和職能治療(實際干預頻率約為2周1次)。3個月中的語言治療次數:7次直接面對面治療,1次遠程家長指導。

初診時父母主訴:孩子眼神交流很少,對人的關注也很少;孩子很喜歡看燈,電子公告牌;孩子的語言很少,會通過拉大人的手表達自己要什麼東西;當大人給指令給孩子時,孩子似乎也不能理解;可在輔助下做出拍手、恭喜、飛吻、再見等手勢;可以咀嚼軟糖、硬餅乾;某醫院兒科於2017年10月8號診斷為精神發育遲滯。

初診中言語治療師觀察記錄(3個月前):

言語治療師:無意義的咿呀學語(含雙唇音、舌尖音和舌根音;多音節的輔音+母音組合為主);難以執行簡單一步指令,僅理解熟悉的「是/否」問句;遊戲能力:感覺運動性遊戲為主,未見功能性的物品操作;模仿能力較為落後,僅出現一次單步的模仿治療師動作;共同注意較好,有較頻繁的分享式對視和笑容;可偶爾理解大人手指近處物體,難以跟隨大人所指的遠處物體;未見表達需求時的自髮指物,而使用全手抓,抓時常伴哼聲。

初診3個月後言語治療師總結:

孩子已進入有意義語言的單詞期;家長記錄統計的理解辭彙約150+,可執行大部分單步指令,可理解多種簡單問句;表達辭彙37個,多為疊詞,少數為雙字不同詞,即時仿說能力基本穩定;發音中的聲母韻母多樣性僅稍落後同齡兒童;出現多個後期假想性遊戲(A物替代B物或無物替代實物)及針對他人他物的假想遊戲;可進行多輪、較長時間的輪轉遊戲;溝通動機的種類多樣性基本符合同齡水平(如打招呼、要求動作、要求物品、拒絕、索取注意力、炫耀、命名等);單手食指指物穩定;與大人的對視頻率及方式正常。


二、家長訪談實錄

問:當初是什麼讓您感覺孩子的發育存在落後?

答:大約17個月的時候就發現孩子缺乏共同注意力——比如他不會先看人,再看想要的東西,最後再看人。平時看人的頻率就比較少,而且大人逗他也不怎麼反應。

問:您剛才提到的「共同注意力」其實是比較專業的術語。您怎麼知道這很重要呢?

答:我們小區里有個小朋友是阿斯伯格症,是他媽媽提醒我們的,她很善良。因為她逗我家寶寶時他反應不是很大,她就提醒可能有自閉症傾向。我們就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共同注意力」是判斷孩子是不是自閉症的重要因素。

問: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哪些發育落後的表現?

答:叫名字不怎麼回應。當時有很多聲光玩具特別吸引他,注意力都在玩具上面,對人的關注比較少。

問:從語言方面來說呢?

答:孩子17個月的時候,他發的聲音都沒有意義,音都很奇怪,就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您看到的樣子。

問:感覺孩子可能有落後,當時你們都查了什麼資料呢?

答:我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些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有些干預方法也都是微博上看到的,比如停頓來改善對視,讓他指物然後給他吃的。

問:這時直接去醫院看了嗎?

答:是的,去了醫院的兒保科。

問:當天去醫院的經歷和過程還記得嗎?

答:記得。醫生喊孩子的名字,孩子還笑了,那天表現好。醫生對他說再見,他還做出了再見的手部動作來回應。醫生說他不太像自閉症,給了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說如果不放心就三個月再回訪。當時他走路很差,全方面落後,智力評估下來是10-12個月的水平。

問:醫生的結論與你們預期的一樣嗎?

答:不一樣!我們都以為是自閉症。

問:你們覺得孩子是自閉症的那些表現當時有問醫生嗎?

答:當時我們說了孩子不看、不指、不會說話。但醫生沒有解釋,只說根據經驗我孩子不像自閉症。

問:當時打消的顧慮有百分之多少?

答:20%吧,也是因為沒有約到我們想看的專家。

問:醫生都有哪些建議?

答:多陪伴,多做早教。也可以去這個醫院的早教班,但我們怕孩子跟不上就沒去。他當時見到陌生人就往外跑,很怕。也不聽指令,所以我們主要是在家多陪他一些。

問:你們在家都是怎麼教他的?

答:我之前教得有些刻板,很DTT的那種(註:回合式教學),比如說他要一個東西,我就讓他先做出一個動作,然後把吃的給他。但是後來發現他每次要吃東西之前就做那個動作,因為他以為做了就有吃的,於是我就停止這樣教了。

問:這樣的教法您從哪裡學的?

答:自閉症的干預資料里有。比如叫他名字如果他看了你的話,你就馬上給他吃的。

問:後來是怎麼尋找干預機構的?

答:是一個微博上的媽媽告訴我的。當時她是去醫院看的XX醫生,XX醫生就推薦了A機構和另一家B機構。當時我們看了網上評價,也聽了一些家長的說法,說B機構做口肌多一些,我覺得孩子發音沒什麼問題,只是不會有意義地說話。另外家長說B機構那裡的老師更換得特別快。

問:當時你們到A機構預約,採集信息後推薦職能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一起為孩子做初診,當時你們覺得這樣安排合適嗎?

答:我們覺得合適,因為孩子確實在運動和語言方面落後。

問:但是見兩位治療師之前,您有聽說過這兩種職業嗎?

答:沒有。我們猜應該是讓我們見BCBA(註:註冊應用行為分析師),因為孩子可能是自閉症。當時我們想應該是DTT比較多,都在桌面上進行。我們猜想練發音也可能是這樣,比如你拿一個東西說「啊」,然後讓孩子也說「啊」。還有,我們之前看到的材料上說,要先學習大運動模仿,然後精細動作模仿,然後表情模仿,最後才是語言模仿。

問:您當時對這些個學習步驟怎麼看?畢竟正常來講孩子不是按照這樣的過程把他的語言教出來的,而是自然就習得了。

答:因為當時我覺得他是個自閉症的小孩,只能這麼搞。資料說自閉症兒童一般都是沒有模仿能力的,要一步步靠機械化的硬生生地教出來的,不是自然就能有的。

問:您第一次來看兩位治療師,對於那一個多小時,你們的印象是怎樣的?

答:很好!我沒想到孩子會表現那麼好。因為那時小孩跟陌生人根本是不能接觸的。我們一開始還擔心孩子會一直哭鬧把時間都浪費掉,沒想到你們很快就能跟小孩玩起來,比我們跟孩子玩得還要好,覺得很專業。我們就意識到在家做得不夠專業。那時我覺得寶寶是沒有模仿能力的,但你拿那個球對碰,他模仿你了。當時我覺得他沒有共同注意力,但那天他會看看你,然後看看球,讓我意識到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所以,我們當時就發現他還是有潛力的,雖然也知道他很多地方都特別落後。

問:除了玩得好之外,當時你們還從哪些方面來判斷治療師的專業度的?

答:我在知乎上看到您的文章,是專門做這個的。而且當時你們跟孩子互動後,和我們討論時也能看出來你們說得比較專業。再有你們評估的內容和我們在網上看的那些重要的指標是一致的。

問:干預了幾次之後,你們覺得在家裡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是否有些不同了?

答:有,那個時候我會覺得每個星期都有一個目標。我會覺得第二個星期那個小孩就會不一樣了。在他有進步的時候你就會很有動力。

問:我和職能治療師都覺得你們做得越來越好了,互動時對孩子的回應非常及時和恰當。

答:因為這是我的小寶寶啊,他之前沒有語言,現在一下子開口說話了,我就是想馬上做出反應,動力比較足,我覺得只有當我這樣做了之後他才會有反應。包括他自己慢慢學著叫爸爸媽媽,我們就特別開心,就是特別想再跟他說。我覺得一路下來,我寶寶也蠻讓我覺得欣慰的,他也很厲害。

問:是的,寶寶的確很厲害!不過現在他可以有這麼多進步,大部分能力都是你們在家教出來的,所以你們兩位也真的很厲害!另外我有發現每次都有爺爺奶奶陪著一起來,從前到後他們的心態都有哪些變化?

答:剛開始他們是不信孩子有自閉症的,去醫院醫生說只是發育遲緩以後就更不信了,覺得我們在瞎折騰。他們當然也承認我們的小孩和別人小孩有差距,但不承認是自閉症,相信小孩能追上來。對於干預則是這麼說的:假如我小孩25-26個月會說話,那經過干預他21個月會說話也是一件好事。反正來都來了就做吧,其實他們也是抱著比較支持的態度,因為大家也都希望小孩子好。

問:嗯,你們剛開始過來的那幾次,孩子還在前語言期。後來孩子開始有意義地真正開口說話了,是否讓他們對干預的心態有很大影響?

答:有!孩子開口說話以後,老人們就會很高興地抱出去說:「叫奶奶!叫叔叔!叫阿姨!」因為這個對老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原來外人問小孩子會不會說話,只能說不會。孩子會說話之後老人會對外人說「會說話,現在會說一兩個字了」。

問:我第一節課花了很多時間教孩子肢體溝通和手勢(比如拍拍大人表示求助)。儘管我有解釋當時發展手勢的必要性,但你們會覺得手勢會阻礙孩子的語言發展嗎?

答:其實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解釋了前語言的重要性,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引導出來,所以你看到我們一開始出現寶寶拜託我們做事就指我們臉的情況,所以我們一開始不覺得孩子的手勢會影響語言出來。

問:回頭看來,你們覺得孩子的手勢能力對孩子有哪些作用呢?

答:我覺得有好處啊,我覺得我孩子的是這樣開始說話的。一開始是手勢,後來會手勢加上嗯嗯嗯的聲音。現在說話是邊說邊指,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梯上升的過程吧。

問:嗯,還有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教孩子一步步學會尋找半遮蓋、全遮蓋的物品;幫助孩子理解我們手指的東西在哪裡;讓孩子提高情緒能力;還有教孩子功能性的工具使用、做一些假想遊戲等等……這些不像是直接在教孩子說話,當初你們是否質疑過教授這些的必要性,現在對這些干預內容怎麼看?

答:以前我是以為語言就是只要語言,後來在您解釋下才明白,其實其他能力和語言應該是一個海平面一起上升才是對的。我也很希望他的發展能平衡發展的,互相促進的,不過這些方面我做的還不是很好,希望以後繼續努力吧!

問: 你們一直都很努力的。剛才你談到老人們的心態在逐漸變化。平時他們會和你們直接談干預的事情嗎,包括干預的情況、孩子的進展、怎麼幫助孩子等等?

答:會的。他們是老人家,學習比較少,但是還是比較支持的,我有時候會跟他們說一些關鍵點,他們也會照做的,雖然不是100%。

問:在自閉症方面,你們之前提到了很多對他的擔心和困惑。現在對其擔心還有多少?

答:20%吧,小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我的小孩子並不是社交有障礙,而是社交弱一點。像我跟我老公也都是這樣的。因為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會扎堆玩、主動打招呼,只要他以後能夠正常跟朋友交往就可以了。

問:爺爺奶奶的看法呢?

答:爺爺奶奶剛開始死不承認,其實心裡是有點擔心的,畢竟孩子表現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我那時說孩子自閉症我媽就很吃驚,覺得不太可能,但我爸就沒說話——其實我估計他也是有點擔心。但醫生說不是自閉症,回家後我爸就把我一頓臭罵——你們瞎搞小孩啊!小孩本來就不是,你還帶醫院去。老人就感覺這下得到了證實不是自閉症,後來也就從來都不相信了,畢竟老人家覺得醫生說的就是對的,我們可能後續還要再多方面做些了解。

問:你們現在的心態是怎樣的?

答:他哪裡差就補哪裡嘛!他進步速度比較快,所以我覺得只要我這樣努力下去,他就會慢慢追上別人,那我就不需要那麼擔心了。

問:還有想去再看一些權威的醫生去確診嗎?

答:因為本來想兩周歲時去的。後來沒約到,一直在做干預,我們也就忘了這個事了。現在我覺得,既然這麼多人都說他不是自閉症,為什麼我一定要說他是呢?

問:在那麼多的網路信息面前,你們是否會感到比較困惑?

答:是啊!看的越多,就越擔心。像我這個當媽媽的就上網很多,網上家長會說有很多小孩子都在譜系裡面,譜系非常大,一點點不對都會被放在譜繫上面。比如我在網上遇到那種10個月、11個月的媽媽,她們就擔心,怎麼我小孩子今天不看人啊。網上的信息太雜了,就讓她們很焦慮。我覺得這樣太可怕了,網上的信息越看越多,你就會越覺得你小孩是自閉症。

問:是的,那麼多信息在互聯網上,家長作為非專業人士卻有很多都在自行判斷孩子怎麼了,這樣只會更混亂。是否網上有一個權威的信息源很重要?怎樣才會讓你覺得這個信息源可以完全值得信賴?

答:是的! 要這個方面的權威專家說,比如醫院裡的、這個圈子裡面權威的專家,比如鄒小兵醫生的訪談。但也不一定——有些媽媽就是一個接一個地看權威專家……我認識一個本地的媽媽,某個權威醫生說她孩子不是自閉症了,她仍然不相信,因為有一個本地的醫生曾經說過孩子是。只要曾有一個人說孩子是自閉症,那麼家長就會很擔心,哪怕有人後面說孩子不是。

問:關於網上的信息,您提到了權威專家的訪談會很有用。如果在國外的話,比如用谷歌搜索相應的關鍵詞,前幾位結果都是最權威的信息,像是權威的醫院、組織做的科普。

答:是啊!再看看XX(某國內主流搜索引擎),如果在這個網站上你搜一下「為什麼小孩踮腳走路?」之類的,然後跳出來的鏈接全都是假醫院、莆田系醫院的廣告。

問:嗯,非常感謝你們同意接受這次訪談,相信這是對很多人都有意義的事情。

答:嗯,微博上我認識一些媽媽,她們太焦慮了,我覺得這樣對她們自己個人、小孩還有整個家庭都不好。就是她們自己把小孩歸類在自閉症裡面了,而並沒有帶去醫院看。我也很建議她們帶孩子去醫院看一下,或者是知道一些好的例子。


三、鄒小兵醫生點評(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發育行為兒科主任醫師):

1. 這是一篇很有意義的訪談。當然,我並不清楚訪談中提到的這個孩子的診斷是什麼,但是從不完整的病情描述中,感覺到孩子的早期社交障礙是存在的。由於沒有看到刻板行為的描述,所以,我不能做出任何自閉症診斷的判斷。

2. 在本案例中,治療師對家長的指導和對孩子的干預看來是方向正確效果良好的,孩子的進步明顯。言語治療師在自閉症兒童干預中,尤其是早期以語言發育落後為主要特徵的自閉症孩子干預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本訪談中可以看出這點。自閉症的干預是可以由BCBA(註:應用行為分析師)、SLP(言語治療師/言語病理學家)等類型的治療師為主要角色開展工作的。在美國,各類干預模式也主要是由SLP和BCBA發展建立起來就說明這點。在中國,我們還沒有建立起美國模式的治療師培養體系,因此特別需要目前在國內工作的這些得到國外良好培訓的SLP和BCBA努力工作,加強對其他人員的培訓,促進中國自閉症和發育障礙兒童干預工作的科學開展。健康宣教也是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

3. 無論是自閉症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語言發育落後或社交落後,需要干預是各個專業、專家的共識,從本訪談中,治療師做到了這點。家長(包括反對診斷的爺爺奶奶)也很智慧、理性、開明,媽媽還很敏銳,他們積極求助,主動求診求治,而不是採取鴕鳥政策,積極行動起來,以家庭為中心,在治療師指導下,自然干預,幫到了孩子改善進步,這就是醫生、治療師、家長的共同目標!受惠者是孩子,並不是折騰孩子。

4. 在這個案例中,家長逐漸不糾結於診斷,而是想要孩子「哪裡差就補哪裡」,這個觀點值得肯定。同時,家長能夠清楚孩子的情況和大致的干預方向(比如孩子的共同注意力需要提高;孩子需要的不是「口肌訓練」等等),也是難能可貴的。按照這名孩子家長的文化程度和認識水平,估計一堂自閉症健康教育課就可能幫助很大。而且這個孩子年齡小,似乎病情也不嚴重。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說,自閉症的宣教很重要。

5. 這個鄰居很好,告訴這位家長孩子有些地方值得警惕。其實多數其他家長是不好意思去這樣提醒的。

6. 對於很多人會給到家長的「多陪伴、多跟孩子說話」這樣的建議,其實方向是沒有錯的,但還不夠,也欠缺一些針對性。家長自己查到的資料中有提到「DTT」(回合式教學),其實對低年齡孩子,密集互動就好了,不一定要有太多的物質強化,這個孩子本身就還是願意互動的。注意不讓他在枯燥寂寞的環境中獨自玩耍,就可能可以改變發育軌跡。

7. 至於網路上的信息,美國這方面做得很好。當然美國也有魚目混珠的東西,但不成氣候。中國情況可能相反,亂七八糟的東西多於科學的信息。


四、言語治療師Siyang訪談後記:

1.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到處做診斷,其實無論孩子的診斷標籤是什麼,我們治療師做的就是「哪裡差就補哪裡」,換句話說,我們對孩子的干預是完全以個體需求為基礎的。此案例中,言語治療師的目標是提高孩子認知、語言、溝通和社交能力,方法是用孩子喜歡的遊戲和日常活動,團隊是我、職能治療師同事和家長。

2.文章篇幅較長,同時考慮受眾接受程度,孩子病情描述沒有面面俱到,請勿對號入座

3.為了孩子的提高速度最大化,治療師一直在治療中投入很多時間指導家長,幫助其平時實施「家庭干預」。由於孩子家住外地,因此也結合了遠程指導家長的方式來進行干預——通過採集兒童信息,觀看親子互動視頻,治療師為家長提供具體做法、目標、活動上的建議。

4.鄒小兵老師已將訪談要傳達的關鍵信息都逐一指出給大家了,希望家長們仔細體會和實踐。文章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大家知道語言治療的方法並不是打針吃藥(尚無特效藥或任何特效儀器),而是在與孩子進行的趣味遊戲和互動中進行。另外,我也希望通過這些訪談文章記錄「語遲下的中國家長」——在99%的民眾都沒聽說過言語治療師的中國,在網上醫療信息五花八門的時代,語遲孩子的家長們都會有著怎樣的經歷。


五、推薦資源:

1.鄒小兵醫生 的訪談 視頻,涵蓋自閉症的判斷方法、教育核心、家長心態、常見誤區等各個方面。

undefined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2.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早期識別篩查和早期干預專家共識:

安安 Cathy:【標準·方案·指南】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早期識別篩查和早期干預專家共識?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最後,感謝鄒小兵老師百忙之中仔細閱讀訪談的內容,並做了詳盡的評論和指導!

感謝孩子的家長們非常無私地和大家分享孩子的經歷!

感謝 @言語治療師Wenyue 對本文的鼎力協助!


推薦閱讀:

重度自閉症患者的無聲溝通
突破自閉症(九):語言交流#1(超級乾貨駕到!)
突破自閉症(三):動機—如何促進孩子成長的動力?及強化物的負作用
自閉症干預系列講座三:什麼是地板時光 ?(Floor time)
SCD飲食與自閉症

TAG:言語語言治療 | 自閉症 | 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