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第15期】從「白羅斯」更名事件一瞥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國家的「去俄羅斯化」進程

*本文非時事評論;標籤:當代國際關係

*文字內容出處及知識產權著作權來源詳見文尾「主要參考引用搬運材料來源出處」一欄;編者不享有文字內容的知識產權及著作權.(純學術使用;非商業使用;侵權請告知)

導讀:

近日白俄羅斯大使館要求更名為「白羅斯」的新聞迅速引發網路熱議,有許多新奇的文章試圖從不同視角解讀這則新聞事件。

事實上,漢語中『白俄羅斯』這個錯誤的國名,使很多中國人懷疑對方說的到底是哪個國家。幾乎每個曾在中國留學過或工作過的白俄羅斯人都至少一次必須解釋過說,我們國家並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也不是俄羅斯的某個區域,更是沒有『黑俄羅斯』這樣的國家。

......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謹請各位懂中文的朋友,自今日起將使用我國『白羅斯』正確的名稱。讓我們說話寫字正確無誤!——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2018).『白羅斯」而不是『白俄羅斯』 - 白羅斯共和國駐華大使館.

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刊登的更名公告

在這裡,本文不對此事件置與任何評價,僅以此事為契機,「透過現象看本質」,一瞥若干獨聯體國家在蘇聯解體後推行的「去俄羅斯化」政策。


正文:

「去俄羅斯化」是指將俄羅斯人或者以俄語為母語的其他民族的人、俄語和俄羅斯文化從某個特定人群的各個生活領域排擠出去的過程。[3]p.134

獨聯體國家的去俄羅斯化運動

該術語也可用來表示為了推廣本地的語言或文化而將以俄語為母語的人們的語言、文化和其他標誌物邊緣化。[3]p.134

獨聯體國家的去俄羅斯化運動

與蘇聯一朝崩解相伴的是必然是蘇聯認同的消弭,這意味著所有新生的獨聯體國家在多年來享受蘇聯治理的穩定後不得不應對如何建構新的國家身份的重要任務。

獨聯體國家的去俄羅斯化運動

這正是當政者的合法性、正當性以及統治力的來源。它刺激了獨聯體國家,尤其是其主體民族對本國的個體與集體身份的新理解。[1]p.151

獨聯體國家的去俄羅斯化運動

在此背景下,通過時間重構(重新打扮民族歷史)、空間重構(城市和符號建設)以及人的重構(宗教與教育)等方式,在「去俄羅斯化」和「在地化」以及「國際化」的三重路徑中構建自己的民族/國家身份,推動民族國家凝聚力的形成。[1]p.151

各國統治者有意識地對先前存在的價值觀、象徵物、歷史記憶進行了重新選擇、重新組合和重新構造,他們有意或無意地向本國民眾釋放出國家應該是主體民族所有和主體民族所享的相關信號。[1]p.151

一、哈薩克的「去俄羅斯化」政策舉例

在所有中亞國家中,除了哈薩克情況稍好外,其他各國在國史/族史重構問題上幾乎都秉持了民族主義立場,並且多將俄國和俄羅斯人視為不共戴天的外敵。

蘇聯解體後俄軍撤離哈薩克

蘇聯時期的切利諾格勒在哈薩克在獨立後先是被改為阿克莫拉,然後在建立新都後又被命名為阿斯塔納。[1]pp.120-125

蘇聯時期的阿克莫拉,現今的阿斯塔納

二、烏克蘭的「去俄羅斯化」政策舉例:

獨立以後的烏克蘭同原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一樣,明確了主體民族語言國家化的思想,持續推行了去俄羅斯化語言政策,通過一系列語言法令降低俄語地位而提高主體民族語言地位,同時積極地將俄語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排擠出去,另外還從辭彙、拼寫等方面積極地改造烏語中與俄語相關的部分。[2]p.49

烏克蘭使用語言圖(紅色為鱷魚適用地區,深藍色為烏克蘭語適用地區,交有少量波蘭語、保加利亞語,韃靼語分布)

蘇聯解體後,為了儘快重新構建民族國家、最大程度地復興主體民族文化,烏克蘭歷屆政府均實施了激進的「去俄羅斯化」語言政策。

降低俄語地位而提高烏民族語言地位,集中體現於《烏克蘭語言法》和《烏克蘭憲法》這兩部國家大法不斷抬高烏語地位而降低俄語地位的過程。[2]p.46

烏克蘭民族使用語言的分裂

進入新世紀之後,烏克蘭去俄羅斯化的節奏明顯加快,2005 年「顏色革命」後登上總統寶座的尤先科更是宣布了「一場對俄語的戰爭」。上任後不久,尤先科就頒布了兩條「限俄令」:從 2005 年9 月 1 日起,烏克蘭的法律訴訟只能使用國語;從2006 年 7 月 26 日起,必須對國家公務員進行烏克蘭語水平測試。[2]p.46

支持限俄令的民眾

三、吉爾吉斯斯坦的「去俄羅斯化」政策舉例

在歷史教科書中直接酣暢淋漓地指責了俄羅斯帝國對吉爾吉斯人實施種族滅絕政策的潛在威脅,強調正是出於對種族滅絕的恐懼[1]p.111

吉爾吉斯斯坦在俄羅斯未征服前為中亞游牧民族

吉爾吉斯斯坦的首府從原先的伏龍芝改為前蘇維埃時期的比什凱克。將舊制度下的與俄羅斯(蘇聯)相關的城市、街道、工廠、公園等公共空間名稱,替換為以主體民族及其英雄敘事相關的名稱,以實現「告別蘇聯」的心靈再造。[1]pp.120-125

今日的比什凱克

四、烏茲別克的「去俄羅斯化」政策舉例

20 世紀 90 年代初,烏茲別克剛剛獨立便開始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大規模的 「去俄羅斯化」,以彰顯其民族獨立。[3]p.133

烏茲別克獨立後,政府便開始有目的地改寫該國在蘇聯時期的歷史。烏茲別克學生使用的歷史教科書中,不再使用 「偉大衛國戰爭」的提法,而是代之以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些書中,蘇聯被描述成俄羅斯殖民主義帝國新的化身,而烏茲別克共和國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歷史則被看作是苦難、屈辱和被剝削的一段經歷。俄羅斯人則被等同於殖民者。[3]p.134

作為民族/國家認同構建的重要內容,伊斯蘭因素越來越多地介入了中亞國家的轉型進程,擔當了「去俄羅斯化」的前驅。[1]pp.120-125

烏茲別克獨立後,不僅明確 「在憲法寫上了烏茲別克族一族執掌國家權利的歷史經驗」,而且為提高和加強本民族的地位,實行向本民族傾斜的幹部任用政策,俄羅斯人很難獲得在國家政府、各級地方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擔任領導職務的機會,逐漸被排除在領導層之外。[3]p.136

五、塔吉克的「去俄羅斯化」政策舉例

塔吉克獨立之初,由於國內政權不穩,社會秩序混亂,通貨膨脹嚴重,邊界地區紛爭不斷,其國家獨立性和社會安定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獨立之初的塔吉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俄羅斯方面的保護,俄羅斯為了維持塔國內市場的正常秩序,不斷向塔進行無償經濟援助,幫助塔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塔阿邊界駐軍,維持塔國領土的完整性,因此,在這一段時期,塔吉克在對待俄語的態度上相對比較溫和,仍然保持俄語的自由發展,給予了俄語族際交際語的地位。【4】p.15

1991年獨立前後塔吉克發生大規模動蕩

時至今日仍有俄安全部隊駐紮在塔吉克

從 2009 年開始,塔吉克走上了強勢去除前蘇聯「印跡」的道路,利用各種法律法規全面推進「去俄羅斯化」政策,這一時期,塔吉克「去俄羅斯化」的手段強硬、徹底、全面。【4】p.20

塔政府自 2009 年《國家語言法》的頒布是俄語在塔吉克「去俄羅斯化」過程中的分水嶺。

塔吉克《國家語言法》起草

2009 年新語言法和 1989 年舊語言法的最大區別就是取消了俄語作為族際交際語的條款俄語的地位在法律上失去了保護,徹底被邊緣化。[4]p.21

2009年新語言法頒布以後加速了「去俄羅斯化」的步伐,正式通過國家機關、政府文件發布「限俄令」或者「限俄條款」,全面弱化發展,弘揚本民族語言文化,這一系列措施的執行,使塔吉克的「去俄羅斯化」道路走向強制化。[4]p.23

結語

這種以主體民族為優先的民族/國家身份構建迅速填補了蘇聯認同被放棄後的意識形態真空,代之以新的、更實際和更實用的民族/國家身份和地區認同想像,使得獨聯體國家能快速成為國際關係的行為主體。[1]p.152

國家博弈|歷史、理論、未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主要參考引用搬運材料來源出處:*文字內容知識產權及著作權作者為:

*知識產權及著作權作者(發表年份).作品名.作品來源文刊/論文來源機構. 版號(數).期號(數).頁號(數). ISSN.

【1】楊成(2012).去俄羅斯化、在地化與國際化:後蘇聯時期中亞新獨立國家個體與集體身份的生成和鞏固路徑解析.俄羅斯研究 Russian Studies. General No.177. No.5. pp.93-153. ISSN:1009-721X

【2】侯昌麗(2012).試析烏克蘭語言政策的去俄羅斯化.西伯利亞研究 Siberian Studies. Vol.39. No.3. pp.46-49. ISSN:1008-0961

【3】吳愛榮(2017).烏茲別克「去俄羅斯化」進程探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Russian,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No.1. pp.133-146. ISSN:1671-8461

【4】何金科(2017).塔吉克「去俄羅斯化」政策進程分析及其反思.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pp.15-23

編者:小保健*

*編者不享有文字內容的知識產權及著作權.(純學術使用;非商業使用;侵權請告知)

推薦閱讀:

霸權在解體
論當前東南亞局勢(上)
一個已經變色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為何卻依然被美歐大卸八塊?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背後的真實目的?
【當代|第21期】俄羅斯黑海區域綜合戰略利益考察(簡報)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國際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