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你不想成為的那個樣子,需要自律
丟掉你不想成為的那個樣子,需要自律
作者:龍妮妮(富書籤約作者)
一、認識自己不能夠做什麼,才能更好地活出自我
《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曾經問林志玲:「有沒有你最想演的角色?」
林志玲回答說:「以前一直想演小人物,可是現在不這樣想了,因為你沒有這種閱歷,全憑臆想和猜測,演出來其實並不真實。」
許知遠又問她:「那主持人、演員和模特這三種身份,你最喜歡哪個?」
林志玲很坦率地回答說她只想做她的志玲姐姐,也就是做好她自己。
林志玲是演藝圈公認的高智商、高學歷和高情商的女子,她的聰明之處就是貴有自知之明,從來不去將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作對比,挫傷自己的信心。
她勇敢地選擇做自己,因為只有做自己才是讓她感覺舒服也讓別人舒服的一件事。
美國電影演員露西爾·鮑爾說過一句話:「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遠比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重要。」
在這樣一個誇大個人能力的浮躁時代里,人們總是認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那是底氣;
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還要創造條件去做,那叫勇氣。
沒錯,有能力當然可以有底氣,但是過分誇大自己創造能力的不是勇氣,是傻氣。
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是每個人的美好希望,但那隻能是一個神話,事實上我們只能將其中的一種武器耍得出神入化。
可即便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卻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因為承認自己的不足,就意味著能力不夠,還可能失掉競爭力。
- 其實,承認自己不能做什麼,才可以更好地做自己,做自己能做的、喜歡做的事情。
《戀愛先生》里的鄒北業是一個設計電腦程序方面的「猿王」,可是在企業經營、運行方面卻相當白痴,但他從來不為自己這方面的無能感到難過,因為他把運營這一塊交給別人,然後專註做自己喜歡的設計工作。
與拍檔的默契合作,可以讓兩個人各自找到工作的樂趣和自身的價值。
承認自己不能做什麼,不是否定自我,而是找到自己最擅長的,然後將它做到最好。
別再盲從成功學中的「木桶理論」,將短板補齊,而是應該學習「長板效應」,體現一個人的最好價值,是你的長板。
很多人在意自己在他人眼裡的形象,拚命地誇大自我,慢慢地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自己,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為了迎合別人,活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為了迎合生活,活成了一個將面具已經融進皮膚的人。
這樣活著不TMD累么?
二、丟掉你不想成為的那個樣子,需要自律
很多人知道村上春樹是一個作家,而且是一個總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倒霉的作家,卻不知道他是一個清楚的知道自己哪些事不能做的人。
比起那些總是計較有沒有拿到什麼獎項的人,村上春樹知道自己不想成為一個被名利所束縛的人,他不想被人提起來說是哪個獎項的獲得者,而不是哪部作品的作者。
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作品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喜歡,而不是得了什麼獎。
他說很多得了諾貝獎的作者和他們的書,當時人們只記得這些名字,可是很快將它們從記憶中清除出去了,再也不去關注了,這對寫書的人來說,是一種悲哀,他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 能夠耐得住寂寞,屏蔽他人對自己的指三道四,安靜地做活出自己的心態,讓村上春樹活的更自在。
美國波士頓大學弗萊明漢姆研究小組從1950年開始跟蹤研究馬薩諸塞州弗萊姆漢姆地區的1400名男女,每隔兩年為他們進行一次智力和身體檢測,結果發現肥胖可以導致男性智力下降。
作為一個依靠精力寫作的作家,村上春樹不能忍受自己身上長滿贅肉,因為肥胖不僅容易引起各種疾病,影響他的健康,更會影響他的智商,耽誤他的寫作。
所以村上春樹不論多大年紀,都拒絕自己身上找出水桶腰、小贅肉。
年輕的時候喜歡跑長跑,隨著年齡增長,他又開始練鐵人三項——跑步、游泳和騎自行車。
他平均每天運動超過10公里,常年累月的堅持,這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約束性的自律。
- 當你能夠約束自我,不去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模樣,你離成為最好的自己已經不遠。
三、明確不能去做的事情,藏著一個人的認知
股神巴菲特,是投資界的神話。
人們一直以為他有精準的眼光,總能夠看出股市的跌宕起伏,找到最佳利高點。
可巴菲特卻說:
人們高興的時候,他害怕;人們一窩蜂地投資時,他卻不敢投資。因為他知道,當大家都一窩蜂的做某件事時,恰恰是做這件事最不好的時候。知道不能做什麼,締造了巴菲特成功的神話。
巴菲特從來不把自己的成功看做是一個傳奇,相反他非常感激自己的夥伴查理·芒格先生,但讓大家吃驚的是查理·芒格從來沒有告訴過巴菲特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想反他每次只是告訴巴菲特不能做什麼。
當把不能做的事情選項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能做的事情了。
查理·芒格認為烏龜之所以能夠勝過兔子,不是烏龜聰明,也不是因為它有耐力,而是它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來,只有失敗一條路。
成功看起來很困難,其實特別簡單,就是不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不拖延、不懶惰、不迷茫等等,當你避免這些的時候,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條。
- 查理·芒格提醒我們不要試圖變得很聰明,而應該明白如何變得不愚蠢,當你找到讓自己不變蠢的事情,並極力去避免它,你就可以在競爭中逐步佔有優勢。
很多年前,陳佩斯和朱時茂演過的小品《八路與土匪》中,陳佩斯總想演演八路,可是真的讓他演八路,他卻不自覺的演成了土匪。
雖然這有藝術上的定型化造成的思維模式僵硬的原因,但卻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但同時也有自己不擅長的。
就像「甜甜圈效應」,圈子的大小固定了圈內的大小,圈子就是我們不能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就像圈內的空間,當你知道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越多,你會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越多。
如何發現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藏著你的認知水平,只有聰明的人,才更明確地知道自己不能夠做什麼,不擅長什麼。
- 承認自己的無能,不僅僅是勇氣,更是清醒的認知。
四、凡事拒絕讓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內化能力
很多時候,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卻輸給了情緒。
如何掌控情緒,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內化能力。
一個女孩業務能力很強,原本離職位提升只差一個機會,但是機會來了,任命的卻不是她,而是她的同事。
她非常鬱悶,質問領導這樣做的理由。
領導明確告訴她:
業務能力不是問題,情緒掌握能力卻是致命的問題。失戀了,情緒失落,將工作置於一邊;工作上受委屈了,消極了,將任務一拖再拖。這些都是不懂得內化自己的情緒、過濾掉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負面情緒的表現,也許你認為是隨性,但當你的隨性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又怎麼能夠活成最好的自己呢?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
有一種思維模式是360度思維,這就相當於看自己的後腦勺。這種思維模式需要藉助兩點:一是抽象思維能力,就是將發生過的事情在腦海里重新演繹一遍;二是內化能力,明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這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反省能力。
生活中很多不成功的人,不懂得用360度的思維模式去反思生活中的事情,內化負面情緒,從而明確告訴自己那些事不能做。
馮唐在《吐槽大會》說生活只有兩件特別簡單的 「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
「關你屁事」告訴我們不要過分關注他人的眼光,也不要太在意社會的浮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拒絕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安靜地做自己。
「關我屁事」是說我們不要總是過分挑剔別人,要包容他人的不完美,不要想著去干涉別人的生活。
當你不去指責他人,不苛責他人,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你會發現喜歡你的人越來越多,願意和你一起賦能的人越來越多。
那些總是渴望成功,但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別人的身上,不斷抱怨別人的人,只能是水中撈月,月在,人卻撈不得,鏡中看花,花在,卻不屬於你。
- 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才能夠成就最好的自己。
五、做人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做人有三層:第一層是本我,第二層是自我,第三種是超我,你在哪一層?
- 第一層是本我,快樂原則。
只做自己喜歡的,從來不考慮別人怎麼想。
快樂的結果是,身邊的所有人似乎都在為自己添堵。當「堵」成為一圈厚厚的牆,將你包裹其中,你會發現,再無快樂可言。
- 第二層是自我,受寵原則。
這種人是從小沒有受過指導,過分受到寵溺,過分關注自己的內心和情緒。在自己的地盤就很快樂,因為所有的人都圍繞著自己。
可惜,人不能一直被包裹子在糖紙里,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最終只能是作繭自縛。
- 第三種是超我,反思原則。
這種人有反思能力,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當你知道什麼不可以做,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才能活出最好的自我。
帶著鐐銬跳舞,當鐐銬為你的舞蹈服務,只能讓你的舞蹈更出色,反之,當你渴望一切無拘無束,反而跳不出最美的舞蹈。
作者簡介:龍妮妮,富書籤約作者,中學教師一枚,始終堅持用文字將平凡的生活過成心中的詩和遠方。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幾張漫畫小蟲子,爸媽在家就能培養孩子自控力
※為什麼自己白天和晚上想法不一樣?
※一個不會自控的人,要怎樣學會自控?
※2016年,你一天生活是怎麼安排的?
※如何避免給別人講笑話或者自認為很有趣的事情的時候不停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