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捕手默克爾:東德大齡女青年逆襲史
1989年11月柏林牆倒塌的當晚,剛剛和朋友從桑拿澡堂出來的默克爾,隨著遊行的人群向西邊走了幾步,她便想起明天還要早起去科研所上班,便逆著人流走回了東柏林的家。
這一年她35歲,離異單身,供職於前途暗淡的東德科研所,習慣於按部就班的生活。
平靜的生活背後是她對未來生活的無限迷惘。她的中年危機比一般人來得更猛烈一些,她的祖國——民主德國(東德),連同她從小被灌輸的價值體系,正在面臨崩盤。
幾天之後,當她一個人面帶困惑地走過無人把守的檢查站,來到陌生的西柏林時,望著川流不息的車輛,她深吸了一口氣,彷彿聽到了瓦格納波瀾壯闊的交響樂。她決定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在回家的路上,她敲開一個小型政治團體辦公室大門,詢問她能否加入其中幫些小忙。裡面的工作人員便給她安排了一些文秘工作。
一年之後兩德統一,這個小型政治團體被德國執政黨基民盟(CDU)吞併,默克爾陰錯陽差地成為德國執政黨中的一份子。
這時的她,像剛進城的孩子,對眼前一切的新鮮事物感到好奇。看她形象灰頭土臉,組織便安排秘書帶她去購物,買衣服,這是她第一次學會使用信用卡。
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東德大齡女青年,日後會成為一位極具天賦的權力捕手。
一年晉陞部長
-夠快-
默克爾的政治生涯,始於基民盟黨首科爾的提攜。
科爾時任德國總理,他一手促成了兩德統一,被視作民族英雄彪炳史冊,一時風光無限。此時他亟需在黨內提拔一位「政治花瓶」,用來彰顯他的功績。默克爾來自東德,屬於高級知識分子,又是女性,無疑是最佳人選。
科爾在公開場合戲謔地稱默克爾為「我的小女孩」,並在1991年出人意料地將毫無政治經驗的默克爾任命為婦女兒童部部長。
儘管沒有家庭和孩子的默克爾對婦女和兒童事務並不感興趣。
1994至1998年,默克爾調任為環境部部長。
1998年,經科爾推舉,她成為基民盟總書記。
藉助「乾爹」的隔山發功,默克爾以令人乍舌的速度實現了上位。
手刃乾爹
-夠狠-
1998年科爾在德國總理大選中敗給施羅德,結束了長達16年的總理任期。
1999年科爾領導的基民盟爆出政治獻金醜聞,科爾承人在其任期內收受非法政治獻金數百萬馬克,並拒絕透露金主身份。
基民盟的公眾信用破產,內部四分五裂。
科爾的小女孩——默克爾,自然難逃干係,所有人都等著看她垮台。
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默克爾在未與任何黨內同僚通氣的情況下,偷偷給法蘭克福彙報的編輯打了個電話,隨後在這份影響力巨大的報紙上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科爾是黨的害群之馬》,公然討伐科爾並呼籲黨員與科爾劃清界限。
她寫道:「科爾總是將自己標榜為黨的老戰馬,但現在黨已學會自己行走,已不需要他。」
公眾與黨內高層一片嘩然,科爾被迅速孤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當年他手把手教會她使用刀叉的東德姑娘,居然成了他政途的終結者。
通過將「乾爹」一劍封喉,科爾的小女孩非但毫髮無損,還成功逆轉了乾坤。
一年之後,默克爾當上基民盟主席,統帥全黨。
而默克爾的前閨蜜——科爾的妻子,被她權力鬥爭中的背叛傷透了心,得了抑鬱症,不久後自殺身亡。
審時度勢
-夠准-
成為黨首之後,默克爾下一個目標便是總理寶座。
如果說前兩次上位依靠的是運氣和勇氣,這次事關最高權力的爭奪,更多地需要對形勢,對人心的精準判斷。
默克爾就像藏在夜色中的黑豹,坐山觀虎鬥。她耐心地來回踱步,等待著給兩敗俱傷的對手致命的一擊。
默克爾的基民盟在政治獻金醜聞後元氣大傷,2002年德國大選前,自知勝算不大的默克爾主動約競爭對手吃了個早飯,承諾放棄與其競爭總理候選人名額,對方大喜,誇讚默克爾做了個聰明的決定。
幾個月後,這位得到候選人名額的對手敗選,默克爾一舉掃除了對方的勢力,成為在野黨聯盟中的最高領導人。
2005年,經濟改革觸犯多方利益的總理施羅德決意提前舉行大選,背水一戰。
這個終日西裝革履叼著雪茄的以大男子形象示人的政客,在1996年就與時任環境部部長的默克爾結下了了梁子,那時他輕蔑地嘲笑默克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作為回應,默克爾對記者說:總有一天,我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走投無路,只是我需要時間。(原話:」I will put him in the corner, just like he did with me. I still need time, but one day the time will come for this, and I am already looking forward.」)
默克爾的這句話在9年後靈驗,大選中,她已微弱的優勢,幹掉了施羅德,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默克爾能夠連任四屆,更是得益於對輿情的精準把脈。
當環境部長時,她為自己確立了「核工業支持者」的聲名,卻在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後一紙禁令關閉德國境內所有核電設施。
涉及難民問題,默克爾的態度轉向更為明顯。
2015年7月她在參加一欄電視節目時,一位面臨全家被驅逐出境的巴勒斯坦小女孩央求默克爾給予居留身份。
默克爾猶豫片刻後,堅定地說:「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里可有成千上萬的人,要是我們說聲你們都過來吧,到時候我們可控制不了局面。」當場將小女孩弄哭。
此言一出,德國大V們便對女總理開始大規模口誅筆伐。兩個月後,默克爾化身「聖母」,搖身一變成為「大規模接受難民」的堅定推動者。
之後輿論全面倒戈,指責默克爾將德國伊斯蘭化。於是默大媽趕緊收縮了難民政策,將土耳其作為難民中轉站,並且限制了難民的居留時間。如今難民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對她的政敵來說,默克爾最可怕之處在於她沒有明確政治立場,可以根據民意隨時調整政策主張,從而變得無懈可擊。
「她並沒什麼堅定的價值追求,除了自由——表達的自由和遷徙的自由,這大概與她成長於東德有關。」
她的政敵如是說道。
本文作者拍攝於柏林牆
-完-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恍然茶舍」(NirvanaTeahouse),歡迎關注閱讀更多文章。
權力捕手默克爾:東德大齡女青年逆襲史
推薦閱讀:
TAG:安格拉·默克爾AngelaMerkel | 難民 | 德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