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悍然打破平衡,台灣回歸提上日程

據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16日下午發布的聲明,特朗普當天簽署了5個法案,其中包括「與台灣交往法案」。

1月17日上午,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所謂「台灣旅行法草案」一事,作出回應。

馬曉光表示,外交部已經就此表達了立場。我要強調的是,美方有關法案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一個中國原則,我們堅決反對。我們奉勸台灣方面不要挾洋自重,以免引火燒身。

此次「與台灣交往法案」是級別上和「與台灣關係法」相當的法案,法案是美國國會各項議案中法律層級最高者,其「政策聲明」部分一旦生效,對行政部門具有法律約束力。

「與台灣交往法案」可以說是美台「斷交」以來,繼「與台灣關係法」後政治象徵意義和實質意義最高的一項法案,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基礎和台海和平的基礎。

法案做出3點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聲明」:

其一,允許美國政府所有級別官員,包括內閣級的國安官員、將官和其他行政部門官員訪台並與其對口官員會面。

其二,允許「台灣高階官員」享受「禮遇」入境美國,並進入華盛頓與包括國務院與國防部官員在內的美官員會面。

其三,鼓勵台「駐美代表處」等在美機構在美開展活動,並允許美國國會成員、聯邦及各州政府官員參加。

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台灣地區的領導人、外事部門負責人、防務部門負責人至今都無法「訪問」華盛頓,而美國派官員赴台,也會避開敏感的軍事防務部門,多以商務、教育部門之間的交流為主。

「與台灣交往法案」就是對這種「受限的」高層級官員「互訪」進行全面解禁。

法案正式生效後,無論行政部門未來如何解讀和執行,其立法進程和簽署生效本身皆是宣示美國對華政策的政治前提出現重大調整,明顯體現要求美國政府以「官方」乃至「國與國」的定位處理美台關係的立場,嚴重背離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

2015年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認為,中國已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對手,對華應從支持與合作轉變為壓力與競爭。

在美國保守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抱持利益優先的第一原則,對之前的對外法規政策多加踐踏,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誰的嘴臉。

從最近特朗普在朝鮮半島的妥協,重心轉往中東,可以看出,華盛頓並沒打算眼下與北京翻臉,那麼特朗普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無非期望手中又多一張牌可以打。

這可以給他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擴大多議題聯動中的交易空間,以換取自己期望的利益提供更多籌碼。

這個世界強權是可以肆無忌憚,但也需要看看對手,有些支撐世界穩定的基石是不能任性撼動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三十多年來,中美合作的政治基礎,為歷任美國總統所信守。

商人特朗普任性拿基石當牌用,顯然低估了中國的意志和平衡打破的動蕩。

中國政府不願親啟戰端,畢竟兩岸同屬一個民族,況且時間是在我們這邊。為防止意外,劃定了兩條紅線,一是台灣宣布獨立,二是局勢不可控。

商人特朗普打破了中美合作的基礎,使台灣局勢不可控,觸犯了中國的紅線。那麼針對性中國做任何事就無可指責了。

台灣問題對北京來說,只是個決心問題,本打算各方面準備充足,2030年前回歸,既然平衡打破了,中國必然啟動武統,只看時機了。

西方合力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促使中俄背靠背形成准同盟關係,一個敢打,一個要買油,真是天然盟友。只要中俄緊密合作,已然立與不敗之地。

在特菜的合力下,台灣的回歸提上日程。請關註:遠方的獅


推薦閱讀:

最新消息!美國在中東因它而敗!
多重理論視角看待朝鮮問題
博弈中東:特朗普的如意算盤
如何反制對中國不友善的新加坡
【當代|第29期】2018年俄羅斯與西方新一輪外交大亂斗(簡報)

TAG:國際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