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字體考現學:招牌製作指南

編者按:近期我們以「城市字體觀察」這一話題開展了多方面的探討,從尋找上海「印」跡的城市漫步,到對亞洲城市招牌進行初步觀察後的備忘錄,從厲致謙等設計師與文化學者發起的「城市字體觀察學會」,到鬆散而活躍的「上海字跡」小組……公共空間的文字設計,這個鮮活、真切的課題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近日在上海衡山·和集舉行的「字體漫遊」攝影展以及「城市招牌考現學」講座,也分享了這些實踐的初步收穫。本文包括了厲致謙在講座中展示的部分內容。

城市是人類聚居的場所,沒有人的城市,只能稱為鬼城。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發出形形色色的聲音與信息。一座沒有聲音的城市,恐怕會比鬼城更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吧。除去沉默的建築與基礎設施,城市空間中的不同文字,代表了種種無聲之聲。我們也許從來對它們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但我們的確離不開:「這裡是……」「那個方向有……」「……歡迎你」「請勿……」「對不起……」「開放的時間是……」「這條路的規則是……」「我們的營生是……」「品類和價格是……」「請注意……」「樹立……」「弘揚……」「學習……」「……夢」……

城市中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公共性的與個體性的。道路、車站、機場、公交系統、電網、市政、公園裡出現的文字、宣傳標語等,屬於前者。機構或企業標牌、商號招牌、廣告、私人空間的提示語、個人製作的臨時性字牌等,則屬於後者。它們構建出這個時代獨特的城市景觀,讓城市與人在空間與時間中展開無聲的溝通,映射、交響出市民的生活。

上海大世界(1945–1949)

作為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開埠後的上海,十里洋場、商賈雲集,從歷史照片、文學詩歌到影視作品,招牌林立的城市文字景觀,早已經深深植入大眾的腦海。今天的上海怎麼樣?不少媒體朋友都曾想做上海城市字體的選題,諮詢我哪裡可以拍到具有代表性的畫面。我絞盡腦汁,最後只能想到一個地方——松江車墩影視基地。粗糙建設、野蠻拆遷、封牆封店,中國整體城市化大潮的拍浪下,上海的城市文字景觀幾乎蕩然無存。當城市空間中的文字招牌被盡數規整或抹去,曾經的上海灘,又要到哪裡去追憶與尋覓呢?答案還是有的:香港、澳門、台灣,甚至東南亞的老城區,那些在黃金年代竭力模仿,以「小上海」為傲的城市遺珠。

香港九龍(1984)

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最有發言權。讓我們以城市招牌為例,管窺個體性城市文字的生存狀態,以及集體無意識所造就的城市新景觀。以下案例以上海為主,也包含對內蒙、北京、四川、貴州、江西、浙江、福建、廣東、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的觀察。

一、字體選擇

  1. 風格的局限
  2. 招牌書寫者的消失
  3. 匱乏中創造多樣性

二、材料與工藝

  • 土酷的選擇
  • 連鎖加盟店的選擇
  • 土豪的選擇
  • 設計師的偏好
  • 上一個時代的招牌風景

三、製作與安裝

  1. 與街道共舞
  2. 新發明
  3. 臨時招牌

→ 在 Type is Beautiful 主站閱讀全文

→ 微信號:TheType | 微博 | Twitter | Facebook


推薦閱讀:

TAG:招牌設計 | 公共空間 | 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