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學只講一門課 | 定位模型

之前準備寫的內容,一不小心被我擴充成了一篇論文。所以,這周就發篇舊文了。


個人淺見,如果大學四年只開一門課,我建議開市場營銷;如果只講一堂課,我建議講 定位。在大學之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切戰略戰術都是圍繞升學競賽,設法在數十萬大軍當中取得top3%,top5%的名次。走出校園時,思維需要有一個轉變,因為競賽的內容變了。當年的天之驕子,需要向一個又一個重要的人營銷自己,或者營銷其它什麼東西。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擅長幫助他人成功,擅長幫助東西找到各自發揮最大價值的位置,擅長讓自己成功。這三個過程,都是營銷過程。

想不到吧, @葛通 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竟然也叛變了出來講成功學了。


2001年,「定位」被美國營銷協會評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從此走上神壇。定位的思想古來有之,里斯和特勞特的貢獻在於,把定位原則上升到戰略高度。

學長觀點:

營銷,在戰略上要讓東西好賣,在戰術上要把東西賣好。前一個階段主要打磨產品和做好傳播,後一個階段要做管理和推廣。定位一方面屬於戰略層面,同樣也是一種傳播戰術。要利用顧客心理,干預客戶的認知,在目標消費者心中謀求一個不可替代的位置。


一切都是認知

幾乎所有營銷的成功,都可以用定位來解釋,例子不勝枚舉。以洗髮水為例,這是一種幾乎無差別的日用化工產品。海飛絲、飄柔、霸王和好迪四個品牌,他們的廣告投入旗鼓相當。但是,客戶偏偏對前三個產品的功能有明確的認知(去屑、柔順、防脫)。因為,前三者把定位當成戰略,並予以廣泛傳播。前三個品牌,會比第四個品牌,有明顯的優勢。品牌的成功,是因為佔領了認知。


買主的心理

貨櫃琳琅滿目,消費者並不會一一去了解。他們的思維過程是這樣的:我買東西,是想要什麼好處?這個方面,我要選哪個品牌?這個品牌,我選擇哪個產品?

消費者追求的通常不是效用最大化,而是現有信息下的滿意(考慮到尋找更多信息需要付出成本,追求滿意是理性的)。

消費者心理像是一個抽屜,每個抽屜帶著一個標籤,寫著帶給顧客的好處。每個抽屜裡面,放著許多卡片。做決策的過程,首先是選擇打開哪一個抽屜(判斷我需要什麼樣的東西,關注哪個角度的品質),然後要從抽屜里,選擇抽取哪一張卡片(誰在這方面做得最好)。

中端手機戰場,局面紛繁複雜,有這麼幾個抽屜,例如「適合自拍」、「充電快」、「性價比怪獸」。打開第一個抽屜的人,一般會選vivo或者華為-徠卡,打開第二個抽屜的人,一般會選oppo,而打開第三個抽屜的人,大概會選小米。沒有適合自己抽屜的卡片,是不會被選中的。在抽屜里排名靠後的卡片,也是不會被選中的,畢竟你甚至沒有給客戶一個選你的理由。


戰場不在商場裡面,而在消費者的心裏面

消費者心裏面,有沒有你所屬的那個抽屜?在這個抽屜裡面,會不會選你?如果前兩個問題得不到肯定的答案,你能不能差異化,脫穎而出,定義一個抽屜?

定義一個抽屜,做抽屜里最容易被想到的品牌之一,就是一個合理的定位。

評價一個認知設定,是否適合被當成抽屜標籤,有如下幾個標準:

1、 給客戶帶來價值么?(員工的認真有價值、汽車駕乘的舒適體驗有價值,三條腿的褲子沒價值)

2、 細分後的客戶群體,市場規模多大?(太大了不容易聚焦,太小了不值得營銷)

3、 你有理由,說服別人相信你么?(沃爾沃早些年發明了安全帶,於是底氣十足地對客戶說,沃爾沃特別重視安全,現在所有車裡,屬沃爾沃最安全。但實驗未必證明,沃爾沃在安全上真的就無敵了)

4、 這個定位,你有沒有佔據先機,有沒有強大的對手?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標籤。

要在消費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要讓消費者想到我定義的標籤,然後緊接著想到我。

以剛即將入職的青年員工為例,「文筆和公文寫作」「編程和數據分析」「圖片、新媒體和宣傳報道」「調研報告能手」「文藝才幹」等都是合適的差異化定位策略。部分能力可以幫助產品成功,部分能力可以幫到科室或者領導個人,部分能力只是顯得你跟別人不一樣。在項目分配和崗位晉陞上,成功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顯著彌補經驗與資歷的短板。


定位是傳播,要讓消費者信服;定位是戰略,要讓企業的所有資源 ALL IN

定位設定只是開始,在真正的戰場上,要給對方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才行。

如下幾個傳播手段大家感受下:

1、 市場第一,遙遙領先/第一家泡饃館/胡派修腳第一人(細分領域裡的第一)

2、 四小花旦/四小天王/互聯網五絕(抱團,蹭熱度)

3、 唯一可以在雙十一跟阿里硬碰硬的,只有京東(總與第一針鋒相對)

4、 三十年堅持/八十道工序/1:1:1(使用數字量化給消費者留印象)

上面說的是傳播手段,定位還要讓自己員工也信服。定位不宜散漫,不宜有多餘動作,不允許有與定位衝突的組織架構、員工行為。

有了爆款產品,可以發展品牌產品。有了品牌產品,可以營銷產品品牌。有了產品品牌,可以打造周邊產品,享受品牌溢價。

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項目經歷、做出的成績(如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可以著重發展個人特長。有了在差異化領域的專註和發展,可以營造個人形象,讓崗位來找你,或者賣人設、享受形象溢價。

與傳統定位有衝突的產品,常常需要另立品牌。許多品牌遇到過這種情況,不得不開闢新的定位,需要新的品牌名稱。如當年的動感地帶之於中國移動,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全新的定位。榮耀之於華為,是一個獨立運作,獨立定位的子品牌。我一直很奇怪,新東方是做英語培訓成名的,其它科目培訓為什麼不另起個名字。當我給人推薦語文、數學輔導機構的時候,常會毫無邏輯的武斷認為,新東方教數學,十有八九不專業。

如果把一個品牌的定位打掉(設想一下,當年質量出大問題的不是大眾豐田而是沃爾沃),品牌將很難翻身。企業的組織架構、人力資源;個人的培訓深造,職業生涯規劃,都要圍繞定位,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定位。

讓自己在足夠大的市場裡面永站鰲頭,比隨性要有效率地多。


最後送一句格言:

成長=定位+堅持;躍遷=爆款+時機

字面意思顯然。

幹了這碗雞湯,我們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推薦閱讀:

存在價值為何?——GT猩王
第一次用泵噴模型,什麼樣的模型比較容易上手?
機動戰士高達里的人物都有哪些口頭禪?
高達屹立於大地之上!中篇:鋼普拉推薦(HG & RG)
女朋友喜歡玩高達樂高是什麼體驗?

TAG:品牌定位 | 模型 | 產品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