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蘇聯陸軍偵察兵

【聯動】本文為與公民菊苣合作聯動,旨在簡要的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偵察兵。

Zero601:《星星》與二戰中的蘇聯偵察兵?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紅軍有著龐大的部隊規模和實力,但出於種種原因,作為輔助單位的偵察兵在蘇聯紅軍中卻不是很多,比例相對較小。

相比於西方國家軍隊中摩托化偵查單位,蘇軍的摩托化步兵團和步兵營大多編入了機械化軍之類的主力部隊,偵查單位中較為缺乏摩托化機動車輛,而大量使用裝甲車;與西方國家相差較大的是,蘇軍擁有數量較多的騎兵師(作為對比的德軍在41年只擁有1個騎兵師,而蘇軍缺擁有13個騎兵師!這一數量在1942年到達頂峰,82個騎兵師和7個獨立騎兵團,在1943年降至27個騎兵師,戰爭結束時還有26個騎兵師和1個獨立騎兵團),在使用上蘇軍更考慮將騎兵師投入主攻力量,而非類似於西方國家軍隊中騎兵師分拆為騎兵團或騎兵營分散配屬其他部隊作為偵查單位。

在東線的極端嚴寒的冬季中,馬匹和摩托化車輛用處不大,擁有更好的機動性和抗風性的裝甲車輛更受到蘇軍的歡迎。徒步步兵通常使用雪橇和雪地越野車(裝有小型的航空發動機,1挺DT輕機槍)進行機動,但這樣的裝備往往分配給主攻單位而非偵查單位。

在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方案」開始之時,蘇聯擁有161個步兵師(包括山地師和摩托化步兵師)。這些步兵師往往擁有1個偵查營,編有210人,包括1個摩托化步兵連(9個12人制摩托化步兵班,裝備1輛卡車,1挺輕機槍;全連3個步兵排,每排擁有1個50mm迫擊炮班組)、1個裝甲車連(裝備10輛BA-20輪式裝甲車)、1個坦克連(裝備16輛T-38兩棲偵查坦克)和通信、補給、維修、醫療單位。粗略看來,偵查營擁有不錯的火力和機動性,但表象之下是過時的裝備,裝甲車和坦克都是30年代的老舊裝備,裝甲薄弱、只裝備了1挺7.62mm DT輕機槍,50mm迫擊炮也略顯火力與射程上的不足。

伴隨著1941年戰局的急轉直下,蘇軍前線的劇烈損失和後方大量動員,使得偵查單位這樣的技術兵種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地位:在前線損失較大,而後方補充人員又缺乏經驗和能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伴隨著1941年底至1942年初蘇軍步兵師編製的調整,最終偵查營縮編為偵察連,編有112人,包括連部和3個偵察排,每個偵察排下設排部和3個11人制偵查班。

1942年底,偵察連再次縮編,編有80人,包括連部和2個偵察排,每個偵察排下設1個排部和4個8人制偵查班。這樣的編製一直保持到了戰爭結束。

1942年的兩次整改編製,由於要將更加寶貴的資源分配給主力部隊,徹底取消了偵查單位中的支援火力和裝甲機動單位,連卡車都所剩無幾,偵查單位大多自己使用馬匹或車輛、冬季裝備雪橇進行機動。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941年時,偵查營擁有3個無線電通信班,每班裝備有一輛無線電通信車,而到了1942年縮編後,偵查連連部才裝備了一部無線電電台,通信溝通能力大為降低。

三名偵察兵身著迷彩服,頭戴迷彩罩衫,罩衫帶有一個面罩可以遮擋面部——這是蘇軍從1938年開始使用的第一套迷彩服:「阿米巴」迷彩服。雖然三人都手持PPS-43衝鋒槍,但實際戰鬥中一個班組內衝鋒槍可能只有3~5支。

除了師屬偵查單位外,其餘作戰單位也有自己的偵查單位,這些偵查單位往往執行掩護任務,部隊機動時負責掩護兩翼,防禦時負責修筑前哨警戒陣地,有機動能力的單位則前出實施巡邏偵查和掩護。1942年至1943年,這些偵查單位也進行了縮編,減少了編製人數。這導致在戰場上更加不可能執行偵查任務,只能淪為步兵的下屬和補充。考慮到蘇軍居高不下的缺額率,這些偵查單位往往只有20-40人的規模。

在蘇軍的作戰思想中,偵查單位只需要負責純粹的情報搜集任務即可,偵查任務應十分強調隱蔽、掩蓋痕迹和避免接觸敵人。這與二戰中其他軍隊的同行相比有較大不同:西方國家軍隊的偵查單位相比之下強調火力偵察或者戰鬥巡邏等一線戰鬥任務。總結下來,就是蘇軍偵察兵並不強調「為情報而戰」。

三名騎馬執行偵查任務的偵察兵,中間的少尉軍官正在和左邊的士兵比對地圖和實際參考物,右邊馬上的中士正在警戒。馬匹是這個偵查單位獨立保有的,不算標配。注意三人的衣領,翻領是M1935軍服的特徵。

蘇軍在1942年《紅軍步兵戰鬥手冊》中也詳細規定了偵察任務的細節。偵察班一般對己方戰線前特定方向和目標實施偵查,這些特定目標白天一般距離出發前線2公里,夜晚1公里;如果需要,偵查班也將被派往側翼進行偵查,一般為白天300米,夜晚100米。在執行偵查任務時,偵查班將設置一個有效的觀察哨,觀察並向後通報目標地域內敵軍的活動情況。某些情況下,班長會帶領幾名偵察兵做深入地方戰線的偵查任務,偵查班的剩餘人員會留在觀察哨中,如果班長暴露與敵軍交火,將會迅速投入戰鬥,為班長提供火力掩護。在班長到達安全地點設置觀察哨後,剩餘人員前進至新觀察哨,班長繼續帶領幾名偵察兵前進,反覆進行,直到完成任務。

在偵查任務中,如果遭遇障礙物,偵察兵將會判斷障礙物是否在敵軍火力範圍之中,如果是則盡量避開,如果不是則盡量排除或翻越並標示清楚。可能藏有敵軍的獨立建築物、灌木叢、小樹林等等地形,必須展開搜索。遇到小股敵軍時,隱蔽自己,不要暴露,強調不交火,盡量生擒。在偵查任務中,應該對整個目標地域進行偵查,以保證情報的質量。

隱蔽自己,不要暴露;小心潛伏,大膽觀察

由於蘇軍偵查單位的規模、裝備和使用思想的限制,幾乎從未實行過其他國家軍隊偵查單位的拿手好戲「火力偵察」/「強力偵查」,這種任務基本上由步兵單位完成,向敵方戰線投入加強連、營,甚至是加強團,集中火炮進行支援,有時也能得到坦克裝甲車輛的配合,突然出擊,目標一般是突破敵方戰線抓俘虜獲取情報,或者佔領重要地形。

警戒陣地(前哨)一般用來防止敵軍的突然襲擊,設置在主要防線前方,距離在白天為600米,夜晚為200米,更小型的警戒陣地在大型警戒陣地前方200米處設置。小型警戒陣地一般部署1個班的兵力,大型警戒陣地部署1-2個排的兵力。具體部署上,小型警戒陣地的班組分成數個批次,每次幾名士兵,在敵軍進攻方向附近警戒偵查,距離在白天為100米,夜晚50米。如果敵軍單個士兵實施滲透偵查,由小型警戒陣地的兵力負責俘獲並解押回主陣地;如果發現敵軍小隊規模偵查部隊,小型警戒陣地的兵力將保持隱蔽、放行,由大型警戒陣地的兵力負責解決;如果敵軍發起攻勢,小型警戒陣地的班長向大型警戒陣地的排長甚至主陣地的更高級別軍官通報敵情;如果警戒陣地暴露並遭遇敵軍打擊,警戒陣地的兵力將進行一定程度的抵抗,並擇機撤回主陣地。當然,警戒陣地也會和返回的巡邏偵查單位互通情報。

一支偵查小隊正使用游泳圈浮渡河流。小隊裝備衝鋒槍和輕機槍,可能是要執行敵後滲透偵查任務。

在實際戰鬥中,蘇軍士兵十分精通在森林、沼澤、山地等等複雜地形條件下的戰鬥和偵查任務。蘇軍步兵不會在森林和沼澤的前端或者邊緣地區佔據並建立陣地,而是深入森林中,最好是在複雜地形的後方,建立穩固的環形陣地,並保持足夠的戰術預備隊。相比於精確的火力,蘇軍更看重近距離的短兵相接。蘇軍的散兵坑也很有特色,其正面的灌木和樹木被砍至齊腰高,而射界則朝向後方。這樣做的目的是,敵軍無法從正面發現蘇軍散兵坑,蘇軍士兵卻可以等待敵軍經過後向他們背後開槍。即使迫不得已從正面開火,齊腰高的灌木和樹木也可以提供射界、必要的掩護和良好的隱蔽。在冬季嚴寒天氣下作戰時,雖然天氣降低了蘇軍的偵查能力和機動能力,但是蘇軍士兵擁有更好更合適的冬季裝備,棉服、大號作戰靴、裹腳布、雪橇和雪地鞋,德軍卻嚴重缺乏這些裝備。這導致了在冬季嚴寒天氣下,德軍被嚴重限制了偵查及反偵察能力,而蘇軍的影響卻相對較小,這對戰局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在灌木叢中隱蔽的蘇軍偵察兵。「阿米巴」迷彩服對頭部的隱藏可以幫助他更好的潛伏。

蘇軍在戰鬥中,經常對德軍巡邏偵察隊採取近距離伏擊。實際戰鬥中,蘇軍非常擅長隱蔽中接近德軍孤立的警戒前哨,在突然中發起襲擊,抓捕俘虜並收集情報。巧妙的偽裝,耐心的潛伏(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這是蘇軍偵查和反偵察任務的特點。班組級的巡邏偵查隊會攜帶步槍、衝鋒槍、輕機槍和50mm迫擊炮,排級規模的巡邏偵查隊甚至還會攜帶重機槍、反坦克槍和45mm反坦克炮。

兩名步槍手掩護下的DP-27輕機槍,考慮到1942年後師屬偵察連應該沒有輕機槍這樣的「重火力」,這張照片應該是步兵團下屬的偵查單位。照片上的兩人依然身著第一代迷彩服。

在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戰爭中,蘇軍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滲透偵查單位襲擊的目標中,價值最大的是敵軍的炊事單位,一旦消滅敵軍的野戰廚房等炊事單位,敵軍將失去熱食和熱水,士氣會受到極大挫折,戰鬥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在防禦中,防止敵軍滲透偵查和防禦正面側面同樣重要,必須努力防止敵軍的滲透偵查,對己方的補給線造成威脅。

冬季嚴寒中作戰的蘇軍偵察兵,身著,左二使用的是繳獲的德制MP-40衝鋒槍。上文提到過,蘇軍偵察兵班組中衝鋒槍並不多,為了增強火力,使用繳獲的衝鋒槍也是在所難免的。

在訓練中,蘇軍步兵會經過14天的野外滑雪訓練,包括身體、心理的適應性訓練等等。而偵查單位這類技術性要求高的兵種,會花費2個月系統的學習滑雪作戰,包括戰術和技術訓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廣泛利用平民,尤其是8-14歲的兒童進行情報搜集。這些兒童普遍經過了4周的情報搜集訓練。德軍針對此種情況,會對己方控制區里的單人行動的平民進行圍捕。

最後引用蘇軍的老對手德軍對其偵查戰術的評價:

當戰線穩定下來以後,斯拉夫人就能廣泛使用偵察部隊或其他力量進行有效的偵查行動,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斯拉夫人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偵查素養。他們能根據地形和天氣條件,科學的確定偵察隊的規模,大量並系統的使用這些偵察隊進行偵查任務,而這些偵察行動,極少沒有達到收集情報的目的。

推薦閱讀:

雜談太平洋戰爭(二十五)阿留申群島戰役
美帝教你強行改裝.
體制僵化、政治腐敗只是表象,誰才是絆倒蘇聯的真兇?
二戰德國狼群戰術為什麼沒有成功?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換血」行動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蘇聯 | 蘇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