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模式角度分析積極心理學的成功秘笈

大家好!元宵節過完了意味著這個年是真的過完啦!不知道大家這個年是不是過的很充實呢?

不知道大家節後開工什麼心情,反正巴菲特說他每天都非常興奮地想工作,是吃著火鍋唱著歌去上班的!

我印象最深的類似體驗還是小時候放假在家玩電腦的時候。當時前一天晚上沒打通的關卡,晚上做夢都會想著,夢裡都在想怎麼可以過關,然後第二天一早就非常興奮地爬起來繼續去實踐,看看是不是可以。

而最近的類似的體驗就是這篇年前挖好坑的文章啦!因為老婆在創業,所以自己最近也看了一些商業模式的東西。突然發現積極心理學之所以發展這麼快,正好可以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分析一下。年前寫了2017心理學界大事件——積極心理學得到認可,給這篇文章挖了個坑,好幾個朋友說期待,於是趕緊趁剛過完節發出來。畢竟本身不是學商科的,只是拋磚引玉,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留言討論!

迅速發展的積極心理學

俗話說:「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積極心理學發展的到底快不快?拿數據說話。

繼續引用墨爾本大學的研究[1],作者Rusk數據分析很厲害(有興趣可以看另一篇《大數據告訴你積極心理學到底在研究什麼》),他研究了著名心理學資料庫PsycINFO中700個雜誌的170萬篇文章,找到了18,000篇以積極心理學為主題的文章,佔到資料庫的4%,其中光2011年一年就有2300篇。而在1992年,積極心理學主題的研究文章只有216篇,佔到整個資料庫的0.94%。

也就是說積極心理學主題的研究文章在絕對數量上翻了10倍,佔比也翻了4.5倍!

做個對比的話,中國房價從2008年開奧運到2018年10年間大概漲幅在4-7倍,相信你已經感受到這個速度了:)

這個不僅僅是學術領域、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積極心理學的興趣也很大。網易的《哈佛幸福課》,也就是是哈佛大學的積極心理學本科課程,課後有7w多人參與討論,播放量我沒有查到,但一定比這個數字更高。

知乎「積極心理學」的話題也有10w+的關注量:

根據這兩個數字,我估計至少有10w+的年輕人在關注積極心理學。儘管比起知乎「心理學」話題1600w+的關注量來說還很少,不過也是個很不錯的起點了,後邊的就需要相關的人(比如我)來努力啦!

為什麼發展這麼迅速?

積極心理學迅速崛起的原因都有很多,比如廣大人民物質生活富裕了,開始追求生活幸福了;比如賽里格曼當上了APA的主席等等。

不過這次主要從商業模式角度分析。了解過商業模式的人可能都知道商業畫布,其中用了9個格子分析產品、用戶、渠道、成本、利潤等要素。

這些要素很重要,適合創業者詳細思考自己的創業項目,不過這次只是借用這個模型分析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所以後邊只用簡化的模型來分析。

簡化來看,整個商業模式畫布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7個要素關注用戶和產品的流向(產品流),下半部分2個要素關注資金的流向(資金流):

- 產品流:需要做什麼樣的產品,通過什麼渠道,滿足什麼需求;

- 資金流:也就是錢從哪來,到哪去。

一個完整的從產品到資金的循環就是一個商業模式

假設用可樂來舉個例子(只是個栗子,顯然真實的商業模式沒有這麼簡單):

- 產品流:用戶需要好喝的飲料、需要糖分、咖啡因、解暑等,而可樂公司做出了可樂這個產品,然後通過各種批發和零售把可樂賣到消費者手裡,滿足了大家的需求;

- 資金流:消費者把錢給零售商,零售商給批發商,批發商再給可樂公司。

從圖中可以看到可樂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完整的閉環,或者說兩個閉環,在這個閉環中,可樂公司、商店、消費者都獲益,於是整個循環模式可以持續下去。

積極心理學商業模式分析

如果用這個來分析積極心理學,就會發現積極心理學打通了傳統心理學領域中的兩個產品和資金流,形成了新的商業閉環

傳統心理學商業模式

由於學校的需求是科學研究和文章,所以學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發文章比較容易的領域,比如實驗心理學等。這些心理學研究很有價值,不過很多科學研究中有價值的問題並不是大眾關心的,於是心理學更多只是在學校內部的一個商業循環。這也是一個商業模式,只是這個模式中參與的人數和資金量都比較少,參與者只有大學和高校的老師,資金也只是一些科研經費,有點自娛自樂的意味。

以上是這個商業模式的示意圖,可以看出這種模式和社會大眾需求之間沒有很好地形成閉環

- 人們對心理學的需求是解決心理問題,讓自己心理健康,生活幸福;而傳統心理學家的研究內容和有關書籍並不能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 很多人對人本主義、幸福等主題的心理學感興趣,想系統學習有關的知識和方法,但學校相關的課程並不多。

特別說明

因為這只是一個簡化模型,難免會以偏概全,這裡解釋一些容易引起誤會的地方:

- 這裡統稱「傳統心理學」並沒有特指那個心理學分支,也不是要把積極心理學跟傳統心理學對立,只是概括過去一個整體的現象。

- 不是說所有非積極心理學的學者寫的書都不好看,《心理學與生活》也是很多人心理學的入門讀物。

- 大學不是完全沒有相應的課程,只是不夠豐富,很多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同學也學習了心理學的本科或者心理諮詢的碩士。但是有一部分人對幸福等主題感興趣,他們並不想學心理諮詢,這些人以前沒有合適的心理學課程可以上。

- 積極心理學運動發起之前,也有很多對人本主義和幸福等主題感興趣的心理學家,他們的研究主題幾乎已經是積極心理學了,不過由於不是很容易做出實驗,發文章比較困難,所以在大學中人數相對較少,沒法形成比較大的研究中心。

積極心理學商業模式

積極心理學出現以後比較好的補充了上邊兩個需求的空缺,形成了一個更大更豐富的商業模式:

  1. 賓大等學校開設了積極心理學的碩士課程,滿足了一部分想學心理學,但又不想學心理諮詢的同學的需要。
  2. 很多積極心理學家寫了一些既科學又通俗易懂的書,滿足了大家對心理學的好奇心。

更重要的是,這個模式讓很多過去不好發文章的心理學家找到了組織。馬斯洛(1954)在《動機和人格》這本書里就用到過「積極心理學」這個詞,後邊也有很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人的品格、幸福等問題感興趣,不過因為之前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局限性,這些研究在發文章和拿研究經費方面有些劣勢,所以大學裡做這些研究的老師並不多。

相信很多學心理學的同學會對這個深有體會。很多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感興趣的同學,想讀研或者博士研究人如何才能自我實現,但是看了一圈以後發現並不能找到合適的學校和導師。

積極心理學出現以後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改進研究方法,這些研究者拿項目發文章都比以前更容易了,於是他們也慢慢開始活躍了起來。再加上一些積極心理學中心的成立,讓這些研究者有了自己的組織,也讓對這些研究感興趣的同學更容易找到學校和導師(想了解積極心理學碩士項目的點這裡)

總的來說,積極心理學將心理學家、大學和社會大眾聯繫在了一起,讓大家都受益,打通了商業模式的整個循環。這就是我認為它可以迅速發展的原因。

商業模式了不起么?

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積極心理學是科學和學術,拿商業模式來分析一個學術領域是生搬硬套,甚至可能是對學術的不尊重。

不過我不這麼想。以前我也對商業不感興趣,與很多心中想著詩和遠方的朋友一樣,覺得賺錢是很俗的事情,覺得錢跟詩和遠方是不兼容的。直到我看了一個TED演講解釋了為什麼商業有助於解決社會問題。

這個演講的核心觀點是:

商業解決問題時,能獲得利潤,這可以讓解決方案生生不息

其實很多人都想為社會做貢獻,只不過通過犧牲和消耗的方式來做貢獻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而如果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商業模式,這個模式就可以不斷循環,生生不息。

積極心理學正是這樣一個多方受益、生生不息,提高大家幸福感的解決方案。商業模式沒什麼不好,希望這個商業模式繼續擴展和豐富下去,可以容納更多人的參與,最終也讓更多人的生活美好一點。

1 Rusk, R. D., & Waters, L. E. (2013). Tracing the size, reach, impact, and breadth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8(3), 207-221.

(原文連接)


推薦閱讀:

冤枉別人是怎樣的體驗?
這世上有鬼的存在嗎?
有些姑娘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應采兒為二胎努力,你怎麼看?
現在打114可以讓別人挪車了嗎?

TAG:心理學 | 積極心理學 | 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