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來生不做自媒體

老徐是一個自媒體,擁有幾萬粉絲,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每篇文章發出後至少有幾千讀者與他分享喜怒哀樂。

從一名資深廣告人,到擁有幾萬粉絲的自媒體,他用了3年多時間。

自媒體之於他始終是個愛好,和看書打遊戲沒什麼區別。有想寫的就寫,沒有就算了,高興就多寫寫,不高興就少寫,有一搭沒一搭。也許有一天他會靠寫作掙錢,但絕不會是寫公眾號。他始終不相信這是個能長久生存下去的行當,一個政策就能讓人完蛋,更不是你想怎麼整就怎麼整的。掙點錢就跑是對的,別太當回事,差不多得了。

……

這三四年,自媒體一直處在風口浪尖。從代表先進生產力方向的新生玩意到一個匯聚各類內容和從業者的行業。你說它光鮮熱鬧也好,低俗奇葩也罷。自媒體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在做這期內容之前,很多人並不了解這行的真實情況。一個月來,我們用各種方式陸陸續續和幾十個自媒體人聊了聊,在聽他們講述自己狀態的同時,也在自己的工作中體會著曾經沒有在意過的種種。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將以下十條內容視作當下對自媒體生存狀態最真實的寫照。在快速擴張後的激烈競爭下,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而這遠非一句苦逼就能草草概括了的。

薛之謙在某一期《吐槽大會》里說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什麼懷才不遇,如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

往好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往壞了說則是標準的先天缺失。隔壁東北老哥直個播都能走紅,身邊自媒體大號運營者里十個有八個都是前同事的現實刺痛著很多人。

而從申請公號的那一刻起,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想紅,想被肯定,被認可的小心思。

這是時代賦予所有人的機會。於是,儘管希望渺茫,但「紅」確確實實已經成為絕大多數自媒體人心底最大的夢想。

腦補一個場景:在公司會議室里,一群目光獃滯的小編,在主編「今天發什麼、明天發什麼」的催促下一遍一遍刷著微博微信尋找潛在的選題。

這會讓很多人感到深深的恐懼。

自媒體從業者中的大多數並不是文字功底或者內容積累很強的人,沒有短時間內穩定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往往陷入開號時信誓旦旦,後來越來越沒得寫,以至最後瀕臨身體被掏空的境地。

而選題難並非一般自媒體和草根大號才有的問題,曾兩次接受廣告門採訪的網紅自媒體papi醬就深深被此所困,她說每天她都在和時間賽跑,一睜開眼睛,腦海中就蹦出四個大字:選題,內容。特別是對那些日更、甚至日更多次的賬號。

要不依靠團隊智慧集體運營,要不像六神磊磊一樣在某一領域深耕,要不像張佳瑋張公子般博聞強識,否則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不具備太強的自主選題能力,那熱點該追就得追。順著這個邏輯觀察,似乎大多數所謂的熱門內容都和當下熱點相關,或者是熱點內容的二次加工。這些內容本身就是普羅大眾關心的焦點,發出來就有人看,如果時間點把握得好,或者角度清奇、標題出彩,很容易成為爆款刷屏內容。

十一假期最後一天鹿晗關曉彤那檔子事,讓一大波自媒體至今恨得牙痒痒。可你要說他們心裡真不樂意。對不起,你太天真了。沒熱點,沒八卦,得死多少自媒體?

痛並快樂著,大概說的就是這種狀態吧。

如果你有個朋友無時無刻不在玩手機,不要憤怒,不要不理解,他可能真的是在工作。

自律給你自由,雖然沒有上班族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看起來很美好,但彈性工作方式著實給自媒體人挖了個大坑。「彈性工作時間=24小時在線」、「自媒體就是換個地方發微信」…再趕上個熱點,隨時待命是必須的。

他們討厭微信、討厭QQ,討厭一切能夠聯繫到他們的東西。最煩回老家過節,更懶得和老人解釋為什麼除夕夜自己一直在「玩手機」。

極端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找不到另一半了,因為女(男)友一想啪啪啪,熱點的推送和領導的催促消息就都來了。

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你不做,你不懂。

毫無疑問,標題是所有自媒體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模擬一段前幾天廣告門小編和主編的對話(A:主編;B:小編)

周五晚上10點

A:微信怎麼樣了?

B:基本沒事了

A:標題就那樣?

B:嗯…沒什麼特好的

A:打算什麼時候發

B:明兒早上,或者凌晨

A:沒事,再憋憋

B:好

B:薛之謙又神經了

薛之謙,請你吃瓜

好你個神經病,薛之謙!

……

周六早上9點

A:太一般了,像大號

A:原標題其實還行,就是稍微差點什麼

B:沒有感情

A:有時間關心薛之謙?不如心疼心疼你自己吧!

有情緒了么

B:還行

A:問號換成嘆號吧

B:嗯

A:還是問號吧(看完微信預覽後)

B:嗯

A:改完發吧

B:嗯

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有做夢起標題的體驗,在他們看來,這是生活的常態。而時間久了,在標題上的鑽研就成了頭等大事。

開始還有不少對內容本身比較傳統的人提出反對聲音,但到後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和紮實穩重的標題相比,有爆點有亮點的標題的確能拯救一篇辛辛苦苦完成的內容。

費了這麼大勁,一定有人看嗎?非也非也。做自媒體,必須要學會給自己宣傳推廣。

在各種群中,每天都會刷到類似於「這是我剛寫的文章,歡迎大家分享」的內容。有個剛開始做公眾號的朋友說,他每次都會主動把寫好的文章拋在各種群里,有時會發個紅包求轉發和點贊,很快閱讀就能到幾百。

表面上看,這種行為並不高雅,甚至有點「low」,但從實際效果和當下的市場行情看,偶爾拉下個臉或者花幾十塊錢,就能實現上百上千的閱讀,還是包賺不賠的。

而細想想,這貌似也是唯一可行的推廣方式了。

自媒體人最大的舞台一定是朋友圈。

沒有一個地方比朋友圈更能讓他們如此享受和開心。我曾在朋友圈上看到一個自媒體人上午一口氣轉了十多條自己公號的內容,下午又把其中一條連轉N次的壯舉。如果誰轉了他的文章,他會立刻過去點贊。反應之快手法之嫻熟,令人讚歎。

對「花式表演」,很多自媒體人還是大方承認自己這麼做就是為了擴大影響力。評論、轉發、點贊、晒圖…他們不僅想靠內容發家,更想通過一篇篇文章,一個個觀點,一張張照片,一次次互動坐實自己自媒體意見領袖的名號。

當不了明星?不怕。在朋友圈裡,自媒體就是自己的大明星。

由於變現模式的單一,接廣告幾乎成為自媒體變現唯一的方式。也有了那句經典的:

「廣告狗創業華麗變身自媒體,結果當上自媒體最後發現還是變回廣告狗。」

逃不開的甲乙方關係,躲不開的乙方宿命。只是這心態好了很多,畢竟是給自己掙錢。

「苦不苦不重要,趕緊掙錢最重要」

說實話,不少自媒體號的內容整體上其實還是不錯的,但一篇文章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搜狐號、UC號、企鵝號等所有自媒體平台上複製粘貼,搬來搬去,還是忍不住要問一句,你是真的缺錢,還是真的想紅。

戰場太多,精力分散,光是各家的好壞優劣、人群分析、利益分成就夠自媒體人一受的。平台不是上帝,好內容才是。

自媒體行業給了自媒體人太多的選擇,但這不意味著人人都可以把控一切。

賣東西、出書、當高管、拍電影、上綜藝、當明星…凡是能掙錢、能曝光的路子自媒體人都願意努力嘗試。理由無外乎還是那點:內容的不可複製性太強,或者說內容從來就不是件好產品。標準的缺失,用戶喜好的更替,審美的疲勞,政策的不定,都讓有能力的自媒體人不斷嘗試,甚至果斷跳出自媒體圈。

來生不做自媒體不是一句危言聳聽,而更像是對內容的一種敬畏。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內容掙錢,而這錢真的也不好掙。

感謝這個時代,感謝自媒體,讓更多人有機會表達自己,體會不一樣的人生和機遇。但當繁華落去,其中酸與甜,苦與辣,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推薦閱讀:

如何註冊自媒體賬號,什麼自媒體最適合新手?
自媒體賺錢的思路和方法全乾貨奉獻
唐界傳媒觀點:自媒體運營蘊藏巨大商業價值,你了解多少?
自媒體人如何20分鐘寫出一篇高質量原創文章?
零基礎做自媒體,該從哪些方面做準備工作?步驟是怎樣的?

TAG: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