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魔彈論(上):火星人入侵地球

今明兩天共同介紹一個光看定義會令你有喜感的理論,甚至會暗笑前人落後,但你聽完後絕對不敢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而是會以此為警示。

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是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初級階段,「魔彈論」曾橫行一時。何謂大眾傳播效果研究後文會提及,今天先聚焦「魔彈論」。郭慶光教授在《傳播學教程》一書中將「魔彈論」概況為: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所傳遞的信息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他們的行動。「魔彈論」又稱「子彈論」或「皮下注射論」。

如果新聞播報「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消息,你覺得人們會相信並立刻展開迎接末日的行動嗎?這在我們看來絕不可能發生的荒謬事件,從魔彈論的視角看來是極其可能,並在1938年的美國真實發生了。

第一部分、「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

那是1938年10月30日,3200萬美國人通過廣播收聽了以火星人入侵地球為主題的廣播劇《世界大戰》,其中有數百萬聽眾相信並展開逃亡等恐慌行動。一些人駕車向鄉下逃亡;一些人哭喊祈禱、躲進衣櫥;有人抱著農藥尖叫;女生們圍著收音機相擁哭泣並打電話回家告別;供電公司接到民眾電話要求斷電以逃避攻擊……總之,部分美國民眾完全將那天當作世界末日來對待。若能拍攝記錄這些畫面,一定能給末日主題科幻電影提供許多靈感。

其實,這是一個科幻故事所引發的真實恐慌。《世界大戰》一書是著名科幻作家威爾斯的經典小說。10月30日當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在《空中水銀劇場》欄目所播出的引發恐慌的廣播劇《世界大戰》便是由威爾斯的小說改編而來。播出前,廣播電台製作人為了打動觀眾,增強感染力,將小說改編為實時新聞報道的形式,最終在播出後引發了這場出人意料的鬧劇。

其實「火星人入侵」說法的虛構性應該很容易辨別。因為,該劇從開始至結束曾4次插播虛構聲明;且如果真的發生新近入侵,短短几十分鐘的節目不可能濃縮幾天的入侵進程。再而言之,事件發生的20世紀三十年代,正當美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科學觀念深入人心。有以上種種不可能因素護航,卻仍發生了事與願違的恐慌後果。這千載難逢的研究題材立刻吸引了赫佐格等三位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廣播研究室的學者開展研究。

該事件從表面上看,驗證了廣播的巨大影響力,證實了當時普遍流傳的

「魔彈論」。但赫佐格等學者對廣播劇恐慌現象的深入研究,卻構成了對「魔彈論」的早期挑戰。研究發現,該事件的發生有其具體情境和時代背景,並非僅僅由於「魔彈論」所認為的傳播媒介本身無比強大的力量。你可以說廣播劇是導致該事件產生的直接原因,但不能說廣播劇是該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媒介力量只是使事件發生的諸多合力中的一個觸發因。

第二部分、部分聽眾出現迎接末日的「魔彈論」特徵的原因。

學者們研究歸納如下:

1、媒介原因:美國民眾對廣播的熟悉信任。廣播是他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首要新聞來源,人們認為廣播會用於發布重要聲明。比如,爐邊談話便為羅斯福總統1933年於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所開創的廣播發言形式,與「火星人入侵」事件僅相隔5年。羅斯福通過當時剛剛興起的廣播媒介,將比黃金更珍貴的信心傳遍全美,對於度過經濟危機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2、時代原因:當時國民心態普遍壓抑恐慌。1938年節目播出時,美國正在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中掙扎,並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威脅。經濟和軍事的雙重壓力,生存和生命受到深重威脅,導致美國國民心態搖搖欲墜。

3、節目技巧:採用新聞報道的敘述技巧增強真實感,並靈活運用「專家」訪問、現場民眾採訪、使用真實地名等手法增強可信度。將一個虛構的科幻故事,用真實新聞的形式播出,頗似國內一些虛假醫藥廣告,請一些假名醫和假主持人,包裝成新聞報道或患者訪談的形式播出,增大了辨識難度,受惑者便也多了。

4、聽眾原因:部分聽眾錯過虛構改編聲明。比如,某些聽眾在《世界大戰》廣播劇開播後,才從其它廣播頻道轉檯而來,錯過開場前虛構改編聲明;且陷入恐慌後沒有繼續聽或忽略了中期改編聲明。

第三部分、誰在恐慌

前面提到,3200萬美國人通過廣播收聽了以火星人入侵地球為主題的廣播劇《世界大戰》,其中有數百萬人出現「魔彈論」的中彈恐慌癥狀。數百萬在3200萬中比例不高,說明冷靜的還是大多數。

因此學者們還重點關注了,為什麼有人恐慌,有人冷靜呢?因為冷靜的人具有較強批判能力,能從內部和外部進行全面驗證。

內部驗證在於,有民眾在聽劇時便意識到故事某些描述與現實經驗不符,比如不太可能有大批外星人突然入侵,但前幾天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卻無任何聲明徵兆。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家著名天文機構宣布共同探測到由雙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而幾天前,這些天文台便提前宣稱將發布「重大消息」。那麼比引力波更勁爆的外星人消息怎麼會不在正式公開前有任何聲明跡象呢。

冷靜聽眾的外部驗證在於,他們在聽到該節目的同時,迅速查看廣播劇播出台CBS外的其它廣播電台或報紙的新聞報道,當發現只有CBS一家信源在逼叨,且所報道的又是如此聳人聽聞的消息時,便判斷其不足為信。

對廣播劇的接收效果,還受到宗教信仰、人格特質和人際傳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具有強烈宗教信仰者,具有不安全感、病態恐懼、自卑和宿命論等人格特徵的人更容易相信。被已經嚇到的親友通知收聽的人更容易相信,因為已受親友影響而有了恐懼預期。

總結一下:「魔彈論」認為大眾傳媒會對接觸它的受眾,產生如子彈射入人體般立即迅速的效果。1938年美國「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看似驗證了「魔彈論」,實則揭示出恐慌效果是時代背景、節目製作和受眾自身特質等多因素的綜合呈現。

這提醒我們,任何最終效果都是基於種種天時地利人和、宏觀微觀何內因外因的匯總呈現,突出強調媒介能量的「魔彈論」自然顯得簡單粗暴狹隘,難怪會逐漸退出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舞台。

但,今人一看便覺喜感的「魔彈論」為何產生?它還能容身於文明大幅邁進的當代嗎?魔彈論下篇,明天見。

weixin.qq.com/r/9i5DW3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公眾號內有每期音頻,收聽學習更輕鬆!


推薦閱讀:

假設在一輛無限接近光速的列車內部,再運行一輛接近光速的小列車,這時的速度會超越光速嗎?
為什麼在拉薩市區看不到星星?
提升科學素養,然後繼續站隊?——來自氣候變暖議題的證據
【元素家族——連載92】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類地行星的硅酸鹽表面
為什麼在中國搞科普如此艱難? | 張昊

TAG:傳播學 | 科普 | 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