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來自虞美人之坡》是我最喜愛的吉卜力作品

又看了一遍,滿溢著難以言說的情感,跟最初看時的感覺一樣:心是滿的。

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的偉大,在於他們將動畫上升至人文高度。《起風了》上映後,有人說他們的作品一部不如一部,但我覺得恰恰相反,其作品的人文氣息和反戰情懷,在一年又一年的沉澱中愈發醇厚。《來自虞美人之坡》就是一個契機。

在這部動畫之前,吉卜力的主力作品往往充滿著夢幻色彩。一般而言,在藝術創作中,小格局、背景架空的設定是比較容易掌控的,敢於涉足現實世界的創作者,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褒貶義兼有),就是已經十分純熟了。

《來自虞美人之坡》的故事背景是1963年,東京奧運會的前夕,戰爭結束後的十年,整個日本面臨著新舊去留之難題,而主人公,正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人——學生。最深刻的一句台詞是:「如果說舊的東西就要打破,那最該打破的就是你們的腦袋。難道我們要拋棄過去嗎?要忘卻曾經在世的故人嗎?」拉丁樓是一個「舊」的代表,三成學生傾盡全力留住它,為了歷史與回憶;也在改造它,使它能適應「新」的時代。這是我們在面臨傳統事物的取捨上所必須思考與執行的事。

這個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曾經風靡一時的東西,說消逝就消逝了。鐳射唱片取代了黑膠唱片,又被iPod取代。單是存儲音樂的方式,在我短短二十幾年人生中,似乎就走了一整輪。而傳統動畫是否也在消逝呢,我自然是不願意的。在觀看傳統動畫時,我常覺得我與作者只隔著薄薄的一張紙。透過紙張,我可以嗅到他的情感。看《虞》時,這種感覺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虞》發生在真實的時空里,屏幕里的鍋碗瓢盆、舊時代的自行車、隨地形起伏的老房子……令人產生強烈的代入感;而影片背景又恰好基於我們祖輩的年輕時代——戰爭過後,總有些平凡的傳奇沒有被記錄在藝術作品中流芳百世,唯有由外婆在睡前故事中講起。《虞》就像這麼一個安靜的、與世無爭的睡前故事。

我深刻地感覺到,這就是我真正熱愛的藝術作品——對歷史、現世、人們,都有著非凡意義的作品。這也是只有藝術能夠實現的東西。動畫中的所有角色,都只存在於畫中,於是他們是永恆的、純粹的。現實中的人都會變老,都會與他人在日後的人生中發生錯綜複雜的關係,但動畫中的人不會,他們永遠都是我們最初認識的樣子,最初創造的樣子,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樣,他們有著永恆的生命,卻又會因不同的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解讀,誕生出全新的樣子。

再說人文。好的動畫並不是專門做給孩子看的,而是老少咸宜的。對「少」,它需要童真與爛漫,對「老」,它需要深刻的意義與內涵。能做出好的動畫的人,必定參透了人生,因為他有著一顆孩童般純凈透明的心,和老者般淡然沉穩的氣魄,這也是我即便不做動畫,也想要成為的人。

關於反戰。我們談論歷史時,天災人禍都可以被輕描淡寫地帶過,可於時代之中的人們,卻賠上了好幾代人的一生。《虞》正是通過戰後平民的視角,斥訴了戰爭之痛的某個可能性,以小見大,敘事功底可見一斑。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一部比一部「不平靜」。他們將藝術化作武器,反抗著阻礙和平的聲音,從《哈爾的移動城堡》到《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再到《起風了》,其劇情和題材都不斷地向現實和歷史靠近。藝術電影往往是非常紀實的,我想這也許是很多人覺得《虞》和《起風了》略顯乏味的原由吧。

也許有人說,在老宮這麼多作品中,《虞》的女主太平凡:忙碌照顧一家老小,規矩的三好學生,沒有什麼特殊的技能或偉大的經歷……可她卻是我最敬佩的女主角:小海在發現風間與她疏遠後,沒有擅自猜疑或難過,而是直接開口向他詢問;得知自己與風間可能是親兄妹後,沒有哭哭啼啼,消極一陣後,第二天馬上開朗起來,與風間繼續朋友一般的交往,並勇敢地向他表白、說出自己對他的真實感受;在面對長輩的讚美時,大方接受,誠心感激,毫不做作……這是多麼堅強又豁達的女孩子啊!

影片終了,觀感傾瀉而出,粗略而記,且笑看。

推薦閱讀:

《你的名字》:請不要打著宮崎駿的噱頭評論這部電影
宮崎駿的所有動畫電影里龍貓是不是最經典的?
宮崎駿的電影《幽靈公主》想表達什麼主題?
宮崎駿——「七進七出」的老大爺,您還能堅持多久?
你最喜歡宮崎駿哪部電影,為什麼?

TAG:宮崎駿 | 吉卜力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