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簡要梳理

廣度發散分析

【當下及未來延伸】旅行同其他產業直接間接關係

旅遊業的需求旺盛確實會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切行業都是旅遊業」也是不無道理。


深度分析

旅行的來源及現狀

旅遊從一開始的商業需求到宗教朝聖,再到對異域風情的走馬觀花,到現在開始關注當地深度生活體驗,這個狀態人會自然而然的對比和反思自己的成長環境。旅遊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底層其實是不同文化在生活中具體表現的不同體驗,對追尋文化的趨勢反應到旅遊上即是追求符合自己品味的文化生活以及自己的學習成長,因此旅遊趨勢也會是順應全球多元文化的多元發展。


旅遊的業務分別從需求端和供給端角度來闡述:

需求端

從用戶的需求變化角度來看

第一階段:有什麼可以選擇?

一開始用戶旅遊可選擇的並不多,很多都是道聽途說,沒有一個聚合的地方來了解信息,這時候需要可以全面提供信息的聚合平台;

旅行:早期旅行社、攜程早期

延伸:大眾點評、yelp;google、百度

第二階段:哪個是性價比最高的、最好的、最合適的?

當信息平台增多,用戶會進行多樣化挑選對比,篩選符合自己需求的。這個時候需要可以全網對比以及權威的不同維度的垂直信息平台;

旅行:[機票]去哪兒、天巡、[門票]驢媽媽、[地域]仙貝、[住宿]藝龍等、[遊學]等;

延伸:日料、韓餐、意麵、刀削麵、湘菜;小米、陌陌、探探

第三階段:哪個能代表我的品味?【個性化、認同感】

當滿足基本需求後,人追求自我的獨特性以及自我價值觀文化的認同,更願意選擇那些獨特的,符合自己品味的;

旅行:定製游、自助游、主題游【大數據定製、定製師】;社群、文化、價值觀:馬蜂窩

延伸:壽司之神、米其林、高級餐廳;apple、亞文化、鎚子手機、一條

一段旅行各個階段

行前決策

需求:【要去哪兒?體驗什麼呢?主線是什麼?在哪裡住?】

用戶出行前搞定大概行程,目的地、大交通、景點、酒店,在具體場景下會因為各種因素變更計劃;

行中服務

需求:【天氣不太好,換個娛樂項目吧,玩什麼呢?景點關門了,看看附近有什麼?這個地方很 nice要分享給跟多的人;發現一個新地方,分享出去】

行中服務是越細越好,旅途中變化挺多,需要隨時變更計劃,需要可以提供當地全方位資源的信息平台;

同時通過LBS,能夠全程跟進並標記用戶的具體位置,屆時可以提供導航、導遊語音、餐廳推薦等全方位服務;polarsteps

行後分享-新的起點

需求:【要把這次旅行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的人,還有我的新發現;下次準備去日本京都文化之旅,找找其他有興趣的人】


供給側

商業模式

攜程、去哪兒、途牛的商業模式研究

自營模式

  • 自己生產:旅行套餐、定製路線、旅行衍生品
  • 購買資源:酒店、機票

平台模式

  • 導購傭金
  • B端廣告:展示CPM、行動CPC、銷售CPS

發展規劃

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起點

攜程、藝龍、飛豬、京東旅遊、美團旅行

某一垂直領域切入後做綜合

某一旅行業務

某個旅行主題

社群聚合用戶後做延伸綜合

行中記錄分享交流:標記地點實時分享、實時現場直播

行後遊記分享交流:攻略社區


推薦閱讀:

中國式旅遊,旅遊人與遊客到底誰在扯誰後腿? | TBO讀者故事

TAG:互聯網 | 商業 | 旅遊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