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骨轉移,全身骨顯像與X線片、CT誰更好

摘自「華克杯:參賽作品 李家俊 北京華信醫院

得了惡性腫瘤以後,不管是在手術前,還是手術或放療、化療後,臨床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做全身骨顯像檢查,這項檢查又被人們俗稱為「骨掃描」,或「全身骨掃描」。由於其診斷準確性高,性價比高,價格不貴(檢查費加藥費一起800元左右),現在這項檢查已經成為腫瘤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

這項檢查跟X線、CT相比到底有哪些優勢?打個比方,X線或者CT檢查相當於人體「放大鏡」,當然,CT檢查「放大倍數」更高,觀察更精準;通過X線或CT檢查,當骨質破壞到一定程度,骨質不連續甚至骨折了,就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有骨質破壞,也就是骨質被腫瘤細胞侵蝕,就有可能是骨轉移;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骨轉移可能骨頭並沒有明顯被侵蝕,或者被侵蝕的範圍特別小,只有幾毫米,這時X線或者CT往往不容易觀察到,不好判斷是不是有骨轉移;而骨顯像通過把放射性藥物注射到體內後,藥物就會濃聚到骨頭轉移的部位,再用核醫學的儀器顯像後,就可以非常清晰地觀察轉移部位,由於核醫學的骨顯像的圖像是一張平面的「黑白」圖像,在白色背景的圖像上,如果出現了「黑點」,也就是濃聚灶,醫生們根據病情和臨床經驗便可以初步判斷有沒有骨轉移。這便是骨顯像最大的優點:它可以比X線或者CT早3-6個月發現骨轉移。

骨顯像的第二個優點是一次顯像可以顯示全身的骨頭,在圖像採集時能做到「從頭採到腳」,這是X線或者CT所不能比的。因為X線或CT或磁共振檢查一般來說只能採集某一個部位的圖像,而想知道身體其他部位骨質有沒有轉移,它卻無能為力。

骨顯像的第三個優點是除了能判斷腫瘤病人有沒有骨轉移,還能判斷除了轉移外的其他疾病。老年人骨關節病非常常見,骨顯像在發病部位通常都會有放射性聚集;有一些隱匿性的骨折,在X線檢查時並沒有骨折線或者骨質錯位,骨顯像在骨折部位表現為放射性聚集,這些都為臨床醫生判斷病人的病人提供了很多幫助。此外,如果病人腎功能不好,骨顯像的顯像劑排泄不暢,可能會有腎的放射性滯留,通過一次簡單的骨顯像,除了能判斷有沒有骨轉移,還能夠得到很多的信息,為臨床醫生和患者了解病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信息。這就是骨顯像的魅力。隨著儀器的發展,很多核醫學儀器上也配備有CT設備,這樣就可以把核醫學的圖像和CT圖像融合在一起,研究證明,這種融合圖像能夠提供更準確豐富的信息,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推薦閱讀:

TAG:核醫學 | 醫學 | 放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