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西方對中非加強合作感到恐慌
視覺非洲
16日,英國《金融時報》發一篇題為《非洲:中國雄心的試驗場》的文章,依然帶著老眼光將中國的投資標籤為「不平等」、「機會主義」,不過,作者也不得不大篇幅承認中非合作成果,指出中國為給非洲帶來了而選擇權,這些國家已經受夠了前殖民強國關於人權或民主的說教。
文章指出,西方國家紛紛放棄非洲之際,中非關係正在改變非洲大陸的商業和政治重心。外界往往容易忽視,非洲在中國提升國際影響力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很多西方政府幾乎放棄非洲 中國看到機會
文章稱,在肯亞北部海岸的帕泰島上,有一些膚色較淺、有著中國人相貌特徵的非洲人,那裡還有古代中國瓷器的碎片,甚至還有一個名為「新尚加」的地方。這些似乎都印證了當地的一個故事,15世紀的中國探險家鄭和的船隊中遭遇事故的水手們在這個島上定居下來,比哥倫布登上美國土地要早很多年。
不管在肯亞是否存在這位中國偉大航海家的船員的後裔,有記錄顯示,500多年前,曾有大型船隻抵達非洲東海岸,用中國的珍寶交換了象牙、鴕鳥和斑馬等異域奇珍。實際上,中非交往可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通過反殖民團結和工程建設,中非關係得以鞏固,特別是長達1860公里的連接尚比亞與坦尚尼亞海岸的坦贊鐵路。
然而,過去15年,中國與非洲接觸的程度,讓之前中非幾百年的關係相形見絀。
文章稱,中非關係正改變整個非洲大陸的商業和地緣政治重心。很多西方政府幾乎放棄了這塊大陸。歐洲和美國把非洲視為一個令人擔憂的不穩定、移民和恐怖主義的來源——當然這裡還有寶貴的礦產。而中國看到了機會。非洲擁有石油、銅、鈷和鐵礦石。它為中國製造商和建築公司提供了市場。文章還稱,或許人們最沒有領悟到的是,它是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一個未來可能很有用的工具。
英格蘭東薩塞克斯郡的崛起力量及全球發展中心主任顧靜(音,Jing Gu)表示,中國與非洲的交往比外界通常看到的更加多層次。顧靜說,中國已把非洲幾乎當成了其不斷壯大的國際雄心的試驗場——無論是通過維和行動,還是公路、港口、鐵路的建設,後者旨在通過一條新絲綢之路將大片發展中世界與中國聯繫在一起。
《中國的第二塊大陸》一書的作者傅好文(Howard French)也贊同上述看法。該書記錄了定居非洲的約100萬中國創業者的經歷。「非洲是中國可在非常低風險的環境下進行各種嘗試的一片天地。」他說,「非洲一直是各種理念的試驗場,只是現在具有了大得多的規模和戰略意義。」
一些數據可以說明這種轉變。2000年,中非貿易額僅有區區100億美元。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非研究倡議」的數據,截至2014年,這一數字已擴大20倍,達2200億美元。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非洲獲得的全部貸款中,約六分之一來自中國。
文章稱,不斷發展的中非關係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宗商品交易。衣索比亞是中國在非洲投資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這個擁有1億人口但資源貧乏的國家正在推行中國式國家主導的發展道路。衣索比亞的戰略位置和潛力巨大的市場令中國感興趣。
圖表來自英國《金融時報》,觀察者網漢化,下同
文章稱,中非關係在其他領域也發展迅猛。北京方面在非洲各國首都設有52個外交代表機構,而華盛頓只有49個。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中國在非洲的維和部隊最多,在剛果(金)、賴比瑞亞、馬里、蘇丹及南蘇丹部署了2000多名維和人員。
中國給非洲帶來了選擇權
文章稱,從非洲的角度來看,中方在資金和工程師方面給非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更重要的是,中國給非洲帶來了選擇權。這受到了非洲各國政府的歡迎,因為幾十年來,非洲國家一直被卡在與外部捐贈國之間好處不多的關係中,後者雖然帶來了數十億美元援助,但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帶來了被許多非洲國家視為頤指氣使的華盛頓共識——一套基於市場的發展和改革主張。
「中國的到來很大程度地改變了這種捐助國與接收國的敘事。」尚比亞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說。他在2009年出版的《致命援助》一書中對非洲與歐洲和美國之間以援助為基礎的關係提出了質疑。「非洲各國需要貿易,也需要投資。只要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印度、土耳其、俄羅斯或巴西——能為非洲帶來新的貿易和投資機會,這都是好消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傑弗里·薩克斯將中國新近對非洲的熱情投入稱為「非洲在這一代人經歷的最重要發展」。
他表示,北京可以幫助改變非洲大陸的面貌。「他們知道如何建設大型項目。」他指的是中國企業正在非洲哪怕最鮮為人知的角落修建的水壩、港口、機場、鐵路、電信網路及道路。「他們知道如何完成這些工程。」
文章還指出,在整個非洲,下至街頭民眾、上至當權者都有同感——中國政府的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官方政策,使其成為對非洲各國領導人有吸引力的合作夥伴。從安哥拉到辛巴威,這些國家已經受夠了前殖民強國關於人權或民主的說教。
中企比以前更注重社會影響
文章稱,中國企業比以前更加註意協調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傅好文說,十年前,他們認為只與政府打交道就足夠了。現在,他們意識到,還需要在當地技能、環境等問題上與公民社會、國際非政府組織打交道。
文章稱,中國企業喜歡外界注意到它們在轉移技能。華為全球收入的15%來自非洲,該公司在位於安哥拉、剛果(金)、埃及、肯亞、摩洛哥、奈及利亞及南非的中心每年培訓1.2萬名學生學習電信技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在中國投資的工程中,80%的工人是非洲人。
「我對中國人非常讚賞。」傅好文說,「他們表現出了很強的快速學習的能力——從幾乎一無所知到成為非常高水平的參與者。」
顧靜表示,中國希望中非關係被看作互惠互利。「中國正在積極推行一項非洲工業化戰略。」她說,對於非洲各國政府而言,至關重要的是要掌控好與西方以及與中國的關係。這意味著要設定優先順序,確保技能轉移,並根據本國的條件與外國合作夥伴談判。「這取決於非洲人自己。他們需要弄清楚誰能扮演什麼角色。」她說,「這不是局外人能決定的。」
西媒的「分裂」:一邊攻擊中國,一邊為美國著急
與此同時,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6月14日報道,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項目翻倍,項目價值為美國投資的10倍。而且,中國商務部最近宣布2017年第一個季度中非貿易同比增長16.8%。報道稱,這一切相當於給下面這句話加個感嘆號:在美非貿易與投資方面,美國必須加緊了!
《福布斯》指出,遺憾地說,美國動作遲緩,尚未拿出一個嚴肅的對非經貿戰略,而美國企業對在該地區做生意的風險總的來說依然估計過高。相比之下,中國一直對該大陸奉行經過深思熟慮的接觸和投資政策——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正在收穫令人羨慕的回報。在整個非洲,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一年產生的收益約500億美元,對中國公民來說,這直接和間接變成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福布斯》稱,特朗普政府仍然有機會在非洲推進嚴肅的經貿議程,但是美國到了一個拐點,過了這個拐點,「收復失地」將越來越困難。非洲是一個擁有超過10億人口、充滿活力的大陸(到2050年其人口和勞動力將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全球經濟中作用將越來越重要。隨著美國經濟尋找新的全球增長來拉動國內就業,非洲代表著一個重要的經貿前沿領域。然而,能否抓住機會取決於美國企業對在非洲做生意的意願和能力。
外交部此前回應:中國外交實踐沒有「殖民」這個污點
對於「中國在非洲搞殖民主義」問題,外交部發言人陸慷3月31日回應時指出兩點:第一,中國的外交理念中沒有「殖民」這個概念。近代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推行殖民政策的好像是歐洲國家。
第二,中國的外交實踐中沒有「殖民」這個污點。翻開非洲的歷史,對非洲大陸進行過殖民侵略和殖民統治的好像也是歐洲國家。而非洲大陸今天仍然存在的貧困、動蕩、矛盾,追根溯源也是歐洲的殖民主義。
陸慷表示,中國對非援助、投資、合作不是始於今天,而是始於新中國誕生之初,始於中國自身還很貧困落後的時候。當時把中非洲人民緊密聯繫起來的,恰恰就是非洲大陸反歐洲殖民鬥爭。
《環球時報》此前評論《紐約時報》文章時曾指出,一些西方人就是不願意看到中國進入他們的「傳統地盤」開展經濟合作,對出現在非洲的中國公司和中國人,他們怎麼看怎麼彆扭。他們寧肯非洲繼續窮著,認為那裡再窮也是他們的後院,中國與非洲國家繞開西方搞合作,就是「大逆不道」。
評論稱,最可悲的是,《紐約時報》等把西方搞出的新殖民主義當模特,來給中國的對非合作畫像。由於西方曾在非洲干下大量齷齪的事情,某些西媒認定中國同樣會「不懷好意」。由於西方不曾有過大國與小國「合作共贏」的經歷,它們一口咬定中國所稱的「平等合作」都是騙局。
不過,假新聞是絕對鬥不過事實的。中非合作的整體表現正在產生越來越強的說服力,《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出來攪局,所能產生的影響力逐漸式微,這樣的事態發展已難改變。西方輿論已經塑造不了非洲社會對同中國合作的態度,中非合作逆著這類反對聲不斷擴大,西媒說什麼實際上已被當成耳旁風。
文章來自|參考消息觀察者網|聚焦非洲
點擊下方微信二維碼並且長按就可關注「聚焦非洲」!
帶你漫步在非洲的國度,感受最真實的非洲文化、生活、自然等!
微博「聚焦在非洲」同步更新 | Toafrica
品味非洲實事 體驗別樣旅行 深入了解非洲
推薦閱讀:
※美國導彈襲擊敘利亞後的形勢會如何發展?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恩恩怨怨——無聲的衝突與教訓
※伊朗暴動:一顆雞蛋引發的革命?
※當前中美兩國關係的基本形勢如何?
※熱烈慶祝某先生成功預測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