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從不同維度栽培自己?

文章來源:溫言 麥子熟了

鏈接:如何從不同維度栽培自己?

如果你是自己的老師,你會怎麼教導自己?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越來越自由,每個人都可以越來越輕鬆地獲取新知,通過碎片化地學習,實現階段性的自我認知升級。

我們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大量的談資,大量的乾貨,但大部分時候,面對可能將來會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在我們點擊「收藏」的那一刻,這條信息就被塵封了。

有多少人會定期整理自己的收藏夾,會把收藏夾中的信息一條一條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呢?

越來越多的外部干擾,讓我們不斷地被動接受信息,知識焦慮更是加劇了我們對知識的恐慌,忽略自己,失去系統栽培自己的精力。

找自己,是我們一輩子要去學的功課,請一定從現在開始。

當你開始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永遠讓你驚奇的生物,這個世界比你想像中還要有趣好玩。

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就可以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單和自我教育方案,簡單地說,就是花一個星期幫自己畫一張人生藍圖。

根據這個理想中你的人生藍本,想想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老師,你要怎麼教育自己?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什麼樣的人?你還欠缺什麼能力需要補足?

你想得越清楚,條例列得越詳盡,你就越能清楚看見你未來的細節,你就越有可能成為你心中的自己。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里有一些教育理念,也許可以用來作為我們教育自己的參考。

自我栽培維度一:書本

閱讀,一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習慣。如果一個人說他忙得沒有工夫讀書,實在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從閱讀的角度看,世界上有兩種人:

  • 一種人讀書是為了掌握技能、應對考試,或者純粹為了娛樂。

  • 另一種人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力。

這兩種人最初的「智力」水平未必有多大差別,但假以時日,他們的「智慧」水平將會有天壤之別。只有後一種人,才是在進行自我栽培的人。

首先我們要清楚,自我栽培式的閱讀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在你的舒適區內,而是在你的學習區內。那我們來看如何選書?

搭配你規劃好的人生藍圖,來設計自己的閱讀樹網。

理想中的自己,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比方說,金融、經濟、管理、人際關係、商業模式都是你需要裝備的能力,那麼你就分門別類地去搜索跟這些領域相關的書,也可以去找尋這些領域的大佬們推薦的書,然後一本一本去讀;

延伸閱讀,比方說你看了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書中提到詹姆斯·索羅維基的《群體的智慧》、經濟學家托馬斯·謝林的《選擇與結果》,你便可以一路延伸閱讀下去,自己的閱讀軌跡就會越來越廣,慢慢地積累出一張屬於自己的樹狀閱讀地圖。

其次,我們再看如何讀書?一本書應該被讀兩遍,而且只讀兩遍。

第一遍是正常通讀,不追求讀得很快,值得時不時停下來思考一下的書才是好書。

在讀第二遍的同時一定要寫下讀書筆記,這時候就不必每個字都讀了。書中作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過,要專註于思想、知識點脈絡。讀一章,記一章筆記,直至讀完,然後這本書就可以束之高閣了。

接著,我們看看讀書筆記如何作?

讀書筆記的一個重大作用就是為自己日後以最快速度重溫這本書提供方便,直接看筆記就可以了,所以筆記最好要寫到可以取代原書的成都。

讀書筆記可以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清晰地表現每一章的邏輯脈絡,這部分我一般會用思維導圖或者OneNote筆記中的表格來做。

帶走書中所有的亮點,最初我的讀書筆記更多是原文摘抄,後來會開始提煉書中的亮點,一本書能提煉3-5個亮點,由此學習到3-5個新的概念或方法,已經非常高效了。

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我的讀書筆記會有三種顏色,黑色用於摘抄乾貨和知識點,紅色用於記錄書中可再深挖的概念,而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則統一用綠色+【】的形式來記錄,將來翻閱的時候就知道哪些是書里的,哪些是延伸的,哪些是自己的。

發現這本書和以往閱讀過的其他書或文章的聯繫,我習慣用OneNote軟體做筆記,OneNote有一種非常棒的功能,即是建立文章鏈接,這個功能可以幫每一份筆記或者段落生成一個鏈接,這樣,你就可以把相關的知識或文章聯繫起來,久而久之,你的知識就會形成網路。

最後,建立屬於你的人生博物館。

閱讀的積累就是人生的積累,我們如何積累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人生豐富起來呢。

我們還必須給自己建一座人生博物館,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博物館都不同,這座博物館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

你可以讓你的博物館有很多個展廳,每一個展廳里分區陳列著你的收藏(即是通過閱讀你獲得的思想)。

你就是這座博物館的主人,當你改變了對世界的態度、感知,它也會隨著改變。無論何時,一旦你需要知識,都可以去光顧你的私人博物館,因為它全年無休。

自我栽培維度二:電影

電影就是人生最好的模擬訓練場,如果你只是當做消遣娛樂,可能會錯過很多學習的機會。

五種觀影角度,幫你鍛造「未來預演力」、「環境應變力」、「絕處逢生力」。

電影集合了眾人之想像力,濃縮成2個小時的戲劇性結晶,它可以幫你模擬人生實況。

看電影如果可以用:當主角、當對手、當攝影師、當導演、當編劇這五種觀影方式,就可以從電影學到很多人生功課,以及說故事的能力。

比方說,當我們看紀錄片或者災難片時:

把自己當主角,一邊看緊張的劇情,一邊思索如果是自己該怎麼辦、怎麼逃、怎麼活,你能利用什麼資源,怎麼面對危機?

把自己當對手,主角通常能活到最後,那如果我剛好是主角的對手,我要怎樣去破解那個輸贏已定的局面?

把自己當攝影師,我該怎麼取鏡?如何以不同的鏡頭,來講述不一樣的故事?

把自己當導演,我該如何掌控所有的人力資源與情緒全局?

把自己當編劇,我有沒有能力把故事講得更加引人入勝?

由此,你可以通過不同的電影,設身處地去體驗不同的人生,之後你會比較懂得體恤別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這樣的訓練,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無限的生機。

請自我栽培維度三:旅行

《旅行,重新打造自己》一書的作者亨利·米勒說:「我們旅行的目的地,從來不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一個看事情的新角度。

認知是講求深度的,旅行也是一樣,它的深度不是來自於你在一個地方停留了多長時間,而是在於你對這個地方了解得有多深刻。

旅行前:了解目的地。

在旅行前,除了規划行程外,對目的地的了解更為重要,可以通過電影、書籍、音樂的方式去提前感知這個地區的風土人情,越充足的功課越能在旅行中給你帶來越多體驗。

旅行時: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假設自己下輩子投胎到這個國家,你應該如何過生活?比方你如果住在巴黎,你會習慣去哪裡喝咖啡?你住在倫敦,你一個月回去聽幾次歌劇?你住在維也納,你知道什麼時間、哪裡可以倒垃圾嗎?

唯有把自己當成本地人,誕生於該地重新學習生活,學會自主及與人協調,才能把原來的思維模式留在原地,在旅行時裝新的視角和東西回去。

旅行後:記錄行程。

最後,記得用相機、攝影機、紙筆、錄音筆或者筆記本為你珍貴的旅程留下記錄,幫自己建立一個已走過行程的目錄文件,以便日後回到目的地,可以發現更深刻的體驗,或是走到更遠的邊界。

自我栽培維度四:人際

一個人所讀、所看、所鑽研的一定有限,所以,我們得去與各式各樣、各領域專業傑出的人交朋友。

他們就像是自己的智囊團,幫助我們鏈接不同面向的視野和視角,擴充我們的腦容量,延伸我們的觀點,迅速擴大我們的能力版圖,他們也將可能會是跨領域合作的夥伴。

在《解讀天才》一書中提到,達爾文的工作夥伴與朋友,包括:收集家、獸醫、園藝家、養蜂人、玫瑰栽培愛好者、苗圃主人、農夫、馴馬師…,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達爾文寫作《物種起源》重要的信息來源。

所以,建立人際關係網很重要,他們就是你延伸無限感官智慧、圍在你身邊幫你運轉出數倍工作效能的人。

這就是我的四個自我栽培的教育方式,希望對你們構思「自我栽培計劃」和「個人成長體系」有所幫助。

點評:越來越多的外部干擾,讓我們不斷地被動接受信息,知識焦慮更是加劇了我們對知識的恐慌,失去系統栽培自己的精力。找自己,是我們一輩子要去學的功課,請一定從現在開始。

特別推薦這首歌:? 真實感 ,世界太假,真實感總是虛無的。每個人其實都有最真實得一面,真是越聽越好聽,那些奇特的變化會變得正合適~

添加本人微信hsy808ok

  • 並加入 知乎理財投資學習群,每周免費定期上課(註明來自知知乎)

推薦閱讀:

全文免費閱讀有沒有好小說?求推薦?
6----12月書單
《品牌洗腦》—他們設計了我們的一生?
你總是太容易放棄自己了
閱讀專業書籍要有收穫學生應該怎麼做?

TAG: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