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百科| 「桃花流水鱖魚肥」的「鱖魚」怎麼吃?

春天,花開,吃魚。桃花隨流水,鱖魚水下游。

鱖魚,又叫花鯽魚,桂魚,季魚,是中國特產的淡水食用魚。

汪曾祺曾讚美道:「鱖魚刺少,肉厚,蒜瓣肉。肉細,軟,鮮,清蒸,干燒,糖醋,做松鼠魚,皆妙。汆湯,湯白如牛乳,濃而不膩,遠勝雞湯鴨湯。」

他長這樣:

這可是一個大傢伙,體長可達70厘米,大概五個iPhone的長度。他是不是看起來就很兇的樣子?沒錯,這是一條肉食魚,以其他魚類為食。冬季到深水越冬,而春天開始活躍在水草豐茂的淺水中。春天桃花開,鱖魚就肥肥地游上來,搖搖擺擺曬太陽,而人們就可以飽飽口福了。

想到這裡,腦海里便出現了水煮魚那一層紅油配上白嫩嫩的魚肚子,冒著熱氣放進嘴裡,啊,爽。

而關於鱖魚,有兩道傳統名菜。

蘇州 松鼠桂魚

松鼠桂魚一菜,在色香味之外,還多了聲和形。精細的刀工切出花瓣綻放的形狀,端上之後,淋上一層滾燙的汁液,吱吱地發出聲響,一派金黃景象,同時還傳來酸甜的魚香。用筷子從花瓣上撕下來一小段,放入嘴裡,酸甜味在舌尖化開,充滿口腔,然後是桂魚肉鮮嫩的口感,還沒反應過來,便已經吞了下去。興緻未盡,只好迫不及待地夾起下一絲魚肉。

松鼠桂魚一菜的名聲大噪,據說和乾隆有些關係,乾隆下江南之時,來到松鶴樓微服私訪,但他操著一口北方口音,氣宇非凡,又有人隨侍,店老闆一眼就看出他不凡,於是立刻跑到後廚,叫廚師們拿出看家本事來。

不一會兒,一盤橙黃油亮的松鼠桂魚便端上桌來,老闆便站在一旁,也不說話,乾隆問:「此魚何名?」答:「此乃桂魚。」又問:「此菜何名?」答:「此乃小店名菜,松鼠桂魚,取其形似松鼠而得名,請貴客品嘗。」乾隆一聽,覺得很有意思,便嘗了一口,頓覺酸甜適口,齒頰生香,於是這道菜,也隨著皇帝的好評聲名遠揚。

而另外一個現實版本的故事是,松鼠桂魚的名字,是因為菜端上桌的,淋汁吱吱響,就像一隻小松鼠發出的聲響。

故事的真假姑且不論,但在清代《調鼎集》中,確實出現了關於「松鼠魚」的記載:「取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

徽州 臭桂魚

雖然叫臭桂魚,吃起來可是香的,這是喜歡吃臭豆腐的朋友的評價。這股味道,初聞略顯怪異,甚至還會讓人生厭,但是更激起了好奇,畢竟臭豆腐,榴槤等東西,都是以味道難聞出名的絕世美味。忍著反感,鼓起勇氣放進嘴裡,舌頭便打敗了鼻子,那股鮮味簡直酥到了舌頭根子。若輔菜有一點豬肉,那股噴香濃郁的滋味,也十分不錯。

這種發酵的臭味,靠的就是腌。把新鮮桂魚用淡鹽水腌漬在陰涼處,最好用木桶,白花花的肚皮朝上,用重物壓住,六七天之後,魚就臭了。然後入油鍋略煎,配上其他輔材紅燒收汁,一道臭桂魚就做好了。

這菜的成名也有一個說法,據說這菜起源於一個叫屯溪的小鎮,1840年以後,隨著上海成為國際港口,屯溪成為了集散中心,商業發展,飲食業自然發達。屯溪地處山區,水產稀少,長江沿岸地區望江等地的商販便在重陽節後,桂魚上市的時候,把魚一擔一擔地挑到屯溪出售。從望江一帶到屯溪行程七八天,商販為了防止桂魚在路上腐爛,便將桂魚放在木桶中,一層魚灑一層鹽水,途中住宿時,將魚翻動一次,這樣到屯溪,桂魚也不會變質,腮還是鮮紅的,卻會發出一種異味,經油鍋一煎,這味道便化成了無可比擬的鮮味。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便出了名。

桃花流水鱖魚肥,果然是好吃啊。

文字編輯 子非子

責任編輯 目艮

資料、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wuduanshijie@163.com

無端詩結

一詩一簽

以詩為載體

我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投稿請發送至

wuduanshijie@163.com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無端詩結~


推薦閱讀:

龜苓膏是用龜做的嗎?
二十幾歲 臉上開始長斑怎麼辦?
如何手繪二維碼?
為什麼汽車喇叭聲大多數是和聲音程而不是一個單音?
舒膚佳香皂除菌的原理是什麼?

TAG:美食 | 詩歌 | 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