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法》,感悟「稻盛哲學」
原創文章。微信:活書教育(huoshuedu)
稻盛和夫是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電電公司的創始人,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稻盛哲學(又稱京瓷哲學)是指稻盛和夫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總結出的一套獨特的企業經營哲學。
我在前年2010年底初讀過稻盛和夫的《活法》第一集,今年元旦春節期間又重讀了一遍。結合自己企業經營中的體會,有所感悟,和第一次讀時糟懂無知的狀態比,似乎能領悟到一些稻盛哲學的精妙,在此做一個記錄。經營哲學即人生哲學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形成企業的經營理念,並外化為「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價值觀」等多種形式。很多大公司都會在公司網站上將其經營哲學宣示於天下,比如聯想公司的「聯想之道」、可口可樂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佳能公司的「企業理念」。
稻盛哲學作為一種企業的經營哲學,我認為最有特色之處,在於經營哲學與人生哲學的高度統一,也就是經營哲學即人學,是說明一個人怎樣「活法」才有意義,才能 對企業發展有所助益的哲學。簡而言之,在稻盛和夫眼中,怎樣經營一家偌大的企業,最終落實到怎樣做人。雖然很多公司的經營哲學也包含一些道德訓誡,但完全 將重點落到個人層面,的確非常獨特。前年初讀《活法》時,此書很是火了一陣,這股熱潮到今天似乎也還沒有消退。今年年初上海書城的工商類 圖書中,與稻盛和夫相關的各類圖書琳琅滿目,相當搶眼。國人傳統上重「修身養性」,單看《活法》,很容易與流行的勵志書、成功學之類混為一談,況且出自大 企業家之手,受到人們熱捧也就不奇怪了。在「左岸讀書」里有篇博文,認為《活法》一書「和其他人生勵志的圖書一樣,作為哲學和思想,缺乏必要的深度......無非是又一碗貼了名牌標籤的「心靈雞湯」」。讀《活法》,把它作為一部「心靈雞湯」來讀,只到人生勵志的層面,恐怕是很多讀者的情形。企業經營規律:真知、提煉、堅信
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經營也存在一般性的規律,順從規律則企業發展壯大,違反規律則企業發展受阻甚至招致不測之災。在第二章中,稻盛和夫講了這樣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
「在日本泡沫經濟的餘毒尚未完全排除之時,有許多企業前赴後繼投入不動產的投機交易......光靠著持有資產就可以坐擁升值的利益,這從經濟學原理來看顯然 不合理,可是這種違背原理的行為,在當時卻被大家視為理所當然,一窩蜂投入......可是,右手買進土地,接著左手賣出,這樣就可以海撈一票?我不相信 天下有這種好事!就算有,賺來的錢也只能算「黑錢」。我心想,這麼容易到手的錢,哪可能守得住?於是所有的投資建議我都一概回絕。「稻盛和夫所舉的例子讓我想起王石的」超過25%的利潤不做「, 王石對此解釋說,」現在只要手中有一塊地,半年還沒開發,地價就漲了一倍。低於40%的利潤不做的說法由此而來。但這正常嗎?萬科做貿易出身,20世紀 80年代做錄像機,也做過200%~300%的利潤生意。因為是超額利潤,許多公司都進口錄像機,供過於求,錄像機降價,銷售的邊際利潤就開始下降,甚至 利潤變成負數。今年,我讓財務將萬科1984年到1992年的貿易記錄整理了一遍,賺錢用黑字表示,賠錢用紅字表示,結果紅字多於黑字。這說明這麼多年貿 易的結果是賠錢超過賺錢;這也說明市場很公平,先前你怎麼暴利賺的錢,之後你都得吐出來,而且還要多吐。「上面這個例子說明,稻盛和夫和 王石一樣,都意識到市場存在著這樣的一個規律,企業經營不遵循這一規律必遭懲罰。在這兒我想做一個補充,很多企業家或許會說,市場規律誰人不知,但從」知 行合一「的角度講,只有將知道的東西付諸實踐,才是真正的知道,踐行的」知「才是」真知「,從書本讀到或道聽途說,但過後仍以貪婪之心、抱著僥倖心理去進 行房產投機,認為自己或能置身於市場規律之外,不能說是真正認識理解了上面的市場和經營規律。在《活法》一書中,稻盛和夫並未花費很多筆 墨來闡述具體的企業經營規律,引述的實際案例也比較少。由於其」經營哲學即人生哲學「的特點,與其說稻盛和夫對經營規律在書中著墨甚少,不如說在《活法》 一書中,稻盛和夫對於企業經營規律的認知和闡述,很多都已經提煉為簡單而又深刻的人生哲學。比如,企業只有為消費者提供真實的價值,才能不斷壯大,長久經 營下去,這樣的一個經營規律,在《活法》中,稻盛和夫以因果法則、利他之心的形式來闡述,有一定企業經營和管理經驗的人,必定能從中獲得與自己人生體驗相 映照的、對於企業經營規律的啟示。對於企業經營規律,稻盛和夫不僅僅是尊重,而且可以說堅信到了完全臣服的地步。在創辦日本第二電電公司 的時候,稻盛和夫不僅每天捫心自問開拓新事業的動機是否至純無私,而且在具體的經營中,將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讓與其他業者,自己選擇相對條件較差的區域,真 正做到了踐行自己經營哲學中」與人為善、讓他人也有利可圖「。在出馬拯救日航的過程中,稻盛和夫也本著對其經營哲學的信念,毅然決定接下這幅爛攤子。沒有 對其經營哲學和企業經營規律的堅信,要一個普通的經營者來邁出這些腳步,恐怕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
天理即良知
初讀《活法》,是因為對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稻盛和夫產生了興趣,想了解這位大企業家的內心世界。讀的時候對於書中的道德訓誡頗有些不耐煩,讀完後也有些失望,和很多讀者一樣,以為這不過是又一本心靈雞湯式的勵志圖書。
這次閱讀,發現《活法》表面上是勵志,但作者真正想講述的則是企業經營中的一些規律以及據此總結出來的企業經營哲學。回到前面的「經營哲學即人生哲學」這個 話題,讀書時我不禁感到困惑,經營哲學、經營規律怎麼會與人生哲學產生聯繫?抱有稻盛和夫所說的「正確的人生哲學」,就能對企業經營產生助益嗎?說老實 話,這兩者間怎麼聯繫起來,讓人頗費思量。因為對作者和此書的興趣,我在網上也查看了一些關於稻盛和夫的資料,發現稻盛和夫深受中國明朝大儒王陽明的影響。據說稻盛和夫的精神宗師西鄉隆盛也是王陽明的信仰者,關於這一點,在楊瀾對稻盛和夫的訪談中,稻盛和夫有這樣一段談話:「我 的家鄉出了兩位對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維新」做出過很大貢獻的人物,他們就是西鄉隆盛和大久保 利通。我非常喜歡西鄉隆盛,他對中國王陽明的陽明學說有相當高的造詣。他曾經兩次頂撞薩摩的長官,被流放荒島。每次流放總會帶上陽明學、儒教的書籍,即使 是在貧瘠的荒島上遭受牢獄之災也不斷地提高完善自我。他是一個非常清正廉潔、清心寡欲的人。他經常說,如果是位於人上施政的話,必須是那些不談錢財,不求 回報甚至能夠舍卻生命、忘卻自我的人,他自己也是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的。」 參考稻盛和夫的一些談話和著述,我們也可以看出稻盛和夫對於西鄉隆盛和王陽明的敬仰,稻盛哲學的一個重要源頭來自王陽明-西鄉隆盛,這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王陽明的「心學」又稱「陽明學」,其核心思想「心即理」,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良知,良知就是天理。簡而言之,每個人純正的內心都是外在客觀規律的一 種映射。了解了從王陽明到稻盛和夫的思想傳承,再回到王陽明的心學,稻盛哲學之所以將企業經營規律和經營哲學落實到人生哲學上,也就變得非常容易理解了。不妨這麼理解,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經營規律、經營哲學這些外在的「道」,都可以在每個人的純正的、未受外界污染的內心中得到反映,企業經營規律和經營哲學的高度提煉和濃縮,反映到人的內心,也就是人的「良知」、「正確的做人準則」。在稻盛和夫創辦的京瓷公司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論述:「京瓷哲學的基本思想。京瓷集團認為,任何行為都不得違反社會的一般道德標準,要符合做人的道理,隨時都要以「何為正確的做人準則」為標準來做出判斷......我們在日常決策和行動中,應該遵守這些教誨,並根據「何為普遍、正確的做人準則」來進行各種判斷,而不是根據是否對己有利來進行判斷。」
王陽明認為,很多人的內心由於被污染蒙蔽,因此需要通過不斷的修鍊,掃去污染內心之物,使本心顯現,這一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致良知」。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有很多相關的論述,非常值得反覆琢磨。「天理即良知,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動,循天理而動,必得天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我想,這句關於王陽明心學的格言,用來總結稻盛哲學也是非常合適的,個人理解,《活法》一書所呈現的精妙就在於此。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稻盛和夫?
※開篇:盛和夫成就3家世界500強的「三大法寶」
※稻盛和夫「阿米巴」與海爾「自主經營體」關鍵區別(系統解說!)
※阿米巴經營模式分享|稻盛和夫:以善贏得他力之風
※阿米巴經營解析系列1:京瓷何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