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常收入如何分配

以前有篇文章已經說過了,身為財務沒有辦法理自己的財,實在覺得很慚愧。我一位金融界朋友,年紀輕輕就已經在一家初創公司裡面做,沒有很好的理財,時不時找我拆借(還真不是赤貧,有房有股票,就是木有流動資金)。讓我很難把他的年輕有為的精英形象和他的情況聯繫起來。而我在做了財務多年後,終於拿起excel,拿出工資單,拿出銀行流水單,開始整自己的財了。當然,我是沒有那種天才絕艷的能力來原創的。所以,參考了例如《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你後院的百萬富翁》等理財書籍,摸爬滾打地實驗了多種方式(基本屬於坑多坡少)。目前穩定了一種方式(或者說組合)。

先通過好幾個月的記賬(我曾經記過10年帳,在消費習慣基本穩定後不再記了 ),知道自己平均每月生活費是多少後,先從工資裡面預留這部分錢出來。-->此處參考N多文章提倡的記賬方法。這個穩定真不容易,因為我有著從我外公那裡遺傳的特性:永遠都要用到兜裡面沒有錢才安心,反正不能讓我看見現金和活期裡面有超過四位數字的存款而不知道用途。

然後把剩餘的錢分為肥鵝、夢想、消費、危機 。-->肥鵝、夢想的分類是來自於《小狗錢錢》(安利一下這本書,雖然是本兒童書,但是理財理念非常好);消費和危機分類來自於網上很多的理財文章。

這四個比例分別是肥鵝50%,夢想30%,消費10%,危機10%。比例是都可以變動的,原來危機我設置成5%的,結果覺得危機存款增加太慢,居然大大增加了我的憂慮情緒(因為絕對數字很小啦 -->主要還是沒錢),所以後來就提高了危機比例。如果定下來一個比例,就先實施6個月,半年後覺得需要改動再改動,不能朝秦暮楚的。

肥鵝是長期投資(還記得大明湖畔的那隻會下金蛋的鵝嘛),為了養老金買房(還貸)等;夢想是中長期,為了自己的一些「小目標」,比如每年的保險費、培訓費 、婚禮費用、孩子上學等;消費是中短期,為了自己一些「小放縱」,比如包包(如果錢多到包包隨便買就不在此列)、旅遊、SPA年卡等一些稍高一些的奢侈;危機,顧名思義是自己的「保護傘」「防護墊」的作用,為了萬一而設定的,有點攢壓箱底銀子的感覺。

一開始做的時候其實還是挺不適應的:看見包包不能買,因為消費賬戶裡面餘額不多;覺得頗為焦慮,因為危機賬戶裡面的錢很少。幾個月後堅持下來了,倒是適應了,懂得量力而行也懂得節制了,不至於到交保險費的時候捉襟見肘了。

這四個方面的投資方向則可以從三個維度考慮:風險性、流動性、收益性。誰都想得到三高的項目,可是這個情況很少遇上,幾乎是鳳毛麟角。而排在第一位的無疑是風險性,我們巴菲特老爺爺不斷地強調風險性。風險這個話題,以後可以聊。而這裡的風險還是要控制在讓你能夠睡好覺的程度。如果風險高到讓你寢食不安,那麼這個風險就太!高!了!,不適合你。

肥鵝的投資方向是至少3~5年以上的,風險高、流動差、收益高,比如:購買股票(有些大公司或者準備上IPO的公司可以有員工股,炒股也算,不過要基於價值投資了)、買房(這個吧,見仁見智,勉強算剛需)、股權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有點押寶的性質了,還是要看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這流動差要說兩句,我曾經賣了公司股票換錢,結果花了我近半年的時間才拿到錢(國外公司,外匯結算什麼可費時間了)。夢想的投資方向是1~3年左右,風險中、流動差、收益中,明顯是用降低收益的方式來平衡風險了,並且一般夢想開支都是有些計劃性的,所以流動性差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債券基金或者股債混合基金(國內的、國外的)等。消費的投資方向是1年內的(少數可以超過1年的),風險低、流動中、收益低,,比如:純債基金,靠譜的P2P(注意,是靠譜的,但凡超過12%年收益的P2P都是需要打問號的,一般最高在7~8%左右,最好還要有銀行託管和保證金的)。危機的投資方向則比較特殊,雖然平時也用不上危機基金,但是一旦用上可能就是立刻馬上(誰家沒有一個大事小情呢),所以三個維度就是風險低、流動高、收益低,是為了流動和風險而犧牲了收益,比如:各大寶寶類產品(不打廣告,不給具體名字了),貨幣基金等。

以上的投資組合看上去挺複雜的,真的實施起來也容易,因為除了大筆投資,比如股權投資、買房這類大事,其他的大多都可以用定期扣款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是基金類的(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基本都可以使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做,一次設定一直有效(盡量在一張銀行卡裡面,即使不在一張卡里也能設定定期轉賬的方式轉錢),在扣款前保證有足夠的錢就行了(要懶出機智的高度)。目前P2P還木有定期扣的業務(至少我沒有找到)。

如果像我這樣有個excel記錄賬戶和投資的,那也沒啥複雜的,有分類標註是哪個類別的就行了。如果要靠腦子記(其實何必嘞),那就盡量用4張不同的銀行卡處理,權當做4個賬戶了。

這種分配方法對我來說,好處是:

1)必須要知道每個類別的目的,即使不知道具體方向。

2)有種安定感。特別是當我看著危機賬戶餘額多起來的時候,有種底氣在(好吧,我就是個打工)。雖然,我還是做不太出「說走就走」的裸辭,但是每次YY還是有點爽,還是有點底氣。知道如果萬一,我還能堅持多久。

3)肥鵝賬戶的設立,讓我多思考自己。 我曾經也是相信靠著社會養老金可以度過退休生活的,然後撲街了。因為,僅僅餓不死的退休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靠人不如靠己啊。

4)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這個就是風險控制了。總體來說,我是一個風險保守型的人,所以,我的組合是偏向保守的。這個可能和我身為財務的職業有關。 如果你是一個偏好風險的人,那麼可以有不同的組合。

推薦閱讀:

說說我是如何賺到100萬的?
【金谷財行】假如你不工作了 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
為什麼要理財,不理財又不會死
黃金紅包來了,但是黃金投資的時機到了嗎?
信託理財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TAG:個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