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鄉,我的童話
1
村裡的河很寬,河水清澈,河裡有很多魚。
魚之多,每天從河邊涉水而過,河岸上撿一根白楊枝,就能一路跟魚追著玩。
這條河裡有一種小白魚,只有這裡有。它們見到孩子追趕,便使勁地往前游,眼看要被逮住了,便自以為是斗機靈,轉身往回遊,以為可以攻其不備嚇敵人一跳。
孩子見了,便興高采烈地跺起腳來,一低頭,魚的整個身子都鑽進泥沙里了,還有半截尾巴在外面擺動。孩子蹲下身,把魚擰出來。哼,你輸了吧。
到了河水上漲的時候,便和下游的水庫相接,更多的魚群擁進河裡,有村民瞧見了,便挨家挨戶地喊一聲:「過魚啦!過魚啦!」
村莊的人們拿著臉盆就出來舀魚了。
嗯,舀魚,不需要用網。直接舀就行了,這是大自然給這個小村莊的厚愛與恩賜,也許是也是感恩。
村民們尊重自然的厚愛,以一種從不說出口的默契與風俗,從來只舀大的魚,小魚一律放走,不用藥物毒魚,更不會安放炸魚的東西。
不,從來沒有聽說過。
在那個時節,家家戶戶都能舀滿大桶的魚,孩子們跟在大人身後快活地玩耍,他們舉不起笨重的水盆,就拿著掃把在河邊使勁而歡快地掃魚!
是啊,掃魚,你聽說過嗎?
孩子們能用掃把掃來活蹦亂跳的魚!
水桶裝不過來了,大人們便在河邊的沙灘上挖一個不大不小的洞來,把大魚都丟進去。
有個小男孩蹲在旁邊,看著那些丟進來的魚一隻只地老實了下來,他的心裡卻著急了:咦,為什麼魚不動了,為什麼肚皮朝天啦?
他伸出手去,把魚一隻一隻地翻正,擺成游泳的樣子,用沙子把他們的肚子固定住。嗯,作品很滿意。
孩子的母親轉過身來,看看剛才舀的魚,一瞬間嚇了一大跳,天啊,怎麼又活過來了?
再仔細一看,是孩子給魚安了「底座」。
母親明白了他的心意,看到了他的善良與真實。
孩子,你不要難過,這就是故鄉啊。
故鄉的河,故鄉的魚,故鄉的你,一個都不能少。
等時節一過,魚群會產卵,小魚會長大,年度一年,春夏秋冬,養育著這個村莊,滋潤著這一代代人朝起日暮的純真與溫柔。
2
院子里有井的人家,會在井底養一條鯰魚。
井不深,稍微一打,就有水了。
砌好了井,左鄰右舍都可以來取水,一根繩索連著木桶,悠悠地放下去,輕輕一撥動,一桶水剛好,咬著牙關嘿呀一聲提上來,明晃晃的,清涼涼的,直接喝一口,有淡淡的回甜。
哦,鯰魚呢。
每個人都關心那隻鯰魚。
它還是一隻小鯰魚的時候,就放在這裡了。
那個最小的男孩,在河灘上看到了它,它是不是迷路了,找不到媽媽了嗎,還是它太調皮,擱淺在了沙灘上。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家,放在了井裡。
井裡的水是緩緩流動的,清泉從壁縫裡汩汩地滲進來,帶來了看不見的生靈。它養育了那隻鰱魚,也溫存著這一方土地上的人們。
只要鯰魚還活著,就有無數的可能,無限的金色的希望。
鯰魚一直活到壽終正寢。
後來那孩子也長高了,他把它捧出來,就像年幼時做過的相同的事情一樣,捧在手裡,走向河灘,把它埋在曾經遇見它的地方。
算是世間相逢一場。
3
二季稻在六月底七月初播種。
村裡人集中起來,一戶挨一戶地一起上陣。一塊稻田裡整整齊齊地站著二十多人組成的方陣,快速地移動著,這一塊插完了,又轉去下一塊,每一家都不耽擱。
人們用稻草就可以輕鬆地引渠,灌溉稻田。
河水順著水渠,一路流到千家萬戶的的田地里。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教科書逗我玩兒的。
原來是真的。
收割後的穀草堆在麥場里,堆得非常高,像一座座小房子。
麥場是打過麥子的一塊空地,地面壓得平實,穀粒如噴泉一般一股一股地打得老遠。這事兒得一家一家的來,自家把稻子收好了,去麥場排個隊。倘若遇到陰雨天就遭了,遲遲不打的稻子會發芽,這一季,白整了。
只有小孩子們從不操心,打完稻子後,孩子們自由地在田野間攀爬穀草房子,在下面打開一扇門,把自己藏進去。
稻穀不是用來拿到市場里去售賣的,自家吃,自給自足,多的分給其他家中老幼不便的家庭,噢,沒有關係,一碗米而已。
老人總說,一碗米而已,窮不了,富不了,能暖人世。
4
這是我所得知的關於另一處故鄉的很少的細節。
我覺得很美。
而且,還沒有真正相遇,就已經不想告別。
推薦閱讀:
※哪些農產品能夠幫你更長壽?
※如何優雅地回應「放鴿子」?
※你覺得做什麼事情最有意思?
※女朋友母親後天讓我去她家和她們見一面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