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抗戰形成的民俗遊戲「春分豎雞蛋」

尷尬了,只有春分才能把雞蛋豎起來?其實,這!不!科!學!

近些年來,每到陽春三月,帶著孩子「春分豎雞蛋」的活動就會大受老師或者家長們追捧。有人認為:春分(3月21日前後)的時候,太陽光直射赤道,所以萬有引力南北平衡,這一天晝夜長短相同,地球、雞蛋和太陽都排列到合適的位置,雞蛋只有在這一天才能豎起來。但是,對這個現象而言,這個解釋根本不靠譜。

有意思的是,這項遊戲和不靠譜的解釋其實是「出口轉內銷」引起的誤會。1945年,美國的《生活》(Life)雜誌報道了在中國重慶有立春期間豎雞蛋的習俗。這篇報道在美國引起了「豎雞蛋」的熱潮,只是日期悄悄地從中國節氣立春(在春分之前),「挪」到了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春分這個天文日期。如今,我們國內「豎雞蛋」活動也總是在春分舉行了。

一位廣東的兄弟跟我說,廣東人早在春節之後就立過雞蛋了。對啊,那才是真·中國傳統啊!立春是什麼時候,大多數人都忘記了吧?今年2017年是2月4日23點34分(春節剛過),春分是3月20日18時29分。對了,節氣可以看成某一天的節日,實際上在天文學家看來它就是一個時刻,太陽在恆星背景上經過某個標誌性位置的時刻。

然而科學家早已看破了一切!

豎雞蛋這事兒,其實跟春分沒有關係。早在1947年,日本物理學家中谷宇吉郎(Nakaya Ukichiro)看到新聞上關於「引力平衡」這種不靠譜的解釋之後,就用實驗證實在任何時間都能把雞蛋豎起來。他注意到雞蛋的表面並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有許多微小的突起和小坑,所以仔細地調整雞蛋的位置,總能有機會讓雞蛋表面的至少三個點跟桌面接觸(給物理學家的觀察能力點個贊)。只不過把雞蛋豎起來的平衡點確實不怎麼好找,這需要耐心、技巧,以及勤加練習。

「豎」起春天的喜悅

為什麼我們會在春分(古代是立春)豎雞蛋呢?真實的原因在於春分、立春代表著春天,春天是生命勃發的象徵,正如古人對小雞啄破蛋殼出世既司空見慣,又倍感神奇一樣,所以他們就把雞蛋跟春天聯繫起來了。而且豎雞蛋確實是一項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它帶給我們的驚喜和激動,不亞於任何一場比賽。

關於春天,古人有很多好玩的說法。比如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道家學者楊泉有名著《物理論》,其中說:「日者太陽之精也,夏則陽勝陰衰故晝長夜短,冬則陰勝陽衰故晝短夜長……春秋陰陽等故日行中平晝夜等也。」喂,道家,物理,陰陽,這都什麼跟什麼呀!老祖宗的腦洞也不小啊!四季是怎麼形成的,還得好好去看咱的地理課本啊!

掃描二維碼,關注老孫的微信公號「科學和腦洞」,收穫更多腦洞!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1el9yczNIRVlTd2VyVFhROTJyM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天文學 | 文化習俗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