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的基礎知識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擔著防止異物入侵、排汗、感覺冷熱等功能。皮膚從外往裡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另外還有血管、淋巴管、神經系、皮脂腺·汗腺等附屬器官。表皮是一層平均厚度為0.2mm的薄膜,起到屏障作用,負責防止異物入侵、阻止水分過度蒸發。真皮的平均厚度為2mm,是皮膚組織中最大的組成部分。真皮中有大量維持皮膚彈性、張力的纖維狀蛋白質--膠原蛋白;在膠原蛋白之間充滿了玻尿酸,玻尿酸與大量的水結合形成果凍狀,填充膠原蛋白之間的空隙;還有與肌膚彈性有關的纖維狀蛋白質--彈性蛋白。皮下組織的大部分是皮下脂肪,有緩衝、隔溫的作用;還有靜脈和動脈血管,支持皮膚的新城代謝。

作為防止異物入侵的皮膚來說,護膚品也是異物,護膚品配方中大部分物質都不會滲透超過表皮,基本都是作用於表皮表面或表皮內部,使表皮更好的發揮其屏障作用。

表皮的結構

表皮從里往外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角質層。

基底層是表皮最下層,與真皮直接相接,能不斷分裂生成新的表皮細胞,新細胞將舊細胞慢慢往上推進入棘層;進入棘層的細胞仍然有分裂繁殖的能力,繼續將舊細胞往上推進入顆粒層;顆粒層是進入角質層的過渡層,細胞在顆粒層逐漸成熟;然後到達角質層,到達角質層的表皮細胞已經死亡,並且沒有細胞核,最後在角質層的最外面自然脫落。表皮細胞從基底層到角質層的過程是表皮細胞成長、成熟、死亡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角化。角化過程大約4周多;到達角質層之前有2周,在角質層中存在2周。

另外,在表皮基底層還有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來防止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輻射傷害。會被太陽晒黑就是因為黑色素的產生。

表皮中真正起屏障作用、保濕作用的是最外層的角質層。它平均厚度為0.02mm,大約有10~20層細胞,細胞間有細胞間脂質,細胞內有大量纖維狀的角蛋白。角質層細胞之間通過複合蛋白橋粒(desmosome)聯結在一起,分解橋粒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在空氣濕度很低的情況下,活性會降低,本應脫落的角質層細胞仍然留在皮膚上。這時,角質層就會變厚變硬併產生皮屑。所以,角質層是好東西,不好的是該脫落而沒有脫落的死皮,而關鍵在於保濕。

角質層的保濕機理

角質層的保濕作用由: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角質層細胞中的NM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天然保濕因子)、角質層細胞之間的細胞間脂質,這三種保濕因子承擔。要使皮膚看上去美麗,角質層是一定要保有20%~30%水分的,這樣角質層才會有良好的張力、彈性和柔軟度。角質層中的水分:皮脂膜保有2~3%的水分, NMF與17~18%的水分結合,大部分的水分在細胞間脂質中,佔據80%。

1. 皮脂膜

皮脂膜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而成的物質,像保鮮膜一樣,能夠阻止水分的過分蒸發。從部位看,皮脂腺最多的是頭皮,其次是額頭和鼻子,而手掌與足底雖然有汗腺,但沒有皮脂腺。

皮脂的構成為蠟酯(wax ester)約佔25%、角鯊烯(Squalene)約佔12%、甘油三脂約佔60%。其中甘油三脂被皮脂腺分泌到皮膚表面,很快就會被皮膚的常在菌--痤瘡丙酸桿菌分解成遊離脂肪酸和甘油,所以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實際含量不會有60%。脂肪酸使皮膚維持弱酸性,可以防止細菌繁殖。皮脂中的脂質在被分泌出來,與空氣接觸一段時間後會被氧化,這些被氧化的脂質對皮膚具有刺激性。特別是被氧化的角鯊烯對皮膚有生理毒性。所以每天清潔皮脂是必要的,另外,皮脂的分泌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多,夏天多清洗,冬天氣溫低皮脂分泌較少,所以少洗。

2. NMF

NM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天然保濕因子)在角質層細胞里存在,是表皮細胞在角化過程中由蛋白質分解而產生的成分。這些成分有氨基酸、尿素、乳酸鈉、吡咯烷酮羧酸鈉(Sodium Pyrrolidone Carboxylate,PCA-Na)等,都是親水物質,能結合自身重量4倍的水。其中有60%是顆粒層細胞中的透明角質顆粒蛋白分解出來的氨基酸(40%)和氨基酸代謝物(20%)。低溫、強紫外線都會引起透明角質顆粒蛋白的減少,從而使NMF減少,當NMF較少的細胞進入角質層,便不能很好的起到保濕作用。

3. 細胞間脂質

角質層的結構就像磚牆,角質層細胞像是一塊塊的磚頭,細胞間脂質就好比填補磚頭空隙的水泥。細胞間脂質是表皮細胞在角化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其中有一半是鞘脂類脂質--神經醯胺(ceramide),其他還有遊離脂肪酸、膽固醇、膽固醇酯等脂質。

神經醯胺的分子形狀比較像火柴棒,頭部是親水基,棒的部分是親油基。親水基與水接觸,親油基與其它神經醯胺的親油基接觸,這樣便形成水層與脂質層相互重疊的三明治結構。細胞間脂質就是由幾層這種水脂三明治結構構成。這是一種保水性很高的結構。如果長時間浸泡在熱水裡或使用洗凈能力強勁的沐浴露、洗面奶,會使皮脂和角質細胞間脂質流出,水脂三明治結構受到破壞,皮膚會變得乾燥。

綜上所述,角質層細胞中有與水分結合的NMF,角質層細胞間有緊緊鎖住水分的細胞間脂質,再加上像保鮮膜一樣覆蓋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這三種保濕因子共同防止著皮膚水分的蒸發。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三種保濕因子都會減少,越來越需要護膚品的滋潤。但過度使用外部的保濕護膚品會使皮脂分泌機能下降,年輕的時候越是講究保濕護膚,到接近30歲時,皮脂分泌機能的衰退就越明顯。

護膚品中滲透最深的是脂溶性小分子,例如脂溶性維生素、脂溶性植物萃取物,可以進入表皮深處甚至到達基底層;水溶性小分子,像氨基酸、尿素、乳酸等可以進入角質層;但像膠原蛋白、玻尿酸、彈性蛋白這樣的大分子物質是無法滲透進角質層的,更別說從表皮滲透進入真皮來發揮作用了。玻尿酸在表皮表面還有一定的保濕作用,但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是無法在表皮發揮作用的。大多數護膚品是作用於表皮,特別是滋潤表皮的角質層,通俗點說就是保養皮膚最外層的死皮。

神經醯胺產品

產品中使用神經醯胺可以修復細胞間脂質,種類有:人類神經醯胺、類神經醯胺、植物性神經醯胺、牛奶神經醯胺等。人類神經醯胺主要是通過酵母發酵生成,保濕力高,刺激少,是最適合皮膚使用的;類神經醯胺來自化石原料的化學合成;植物性神經醯胺又叫葡糖苷(脂)醯鞘氨醇(glucosylceramide),是從米糠油或小麥胚芽油中萃取出來的。牛奶神經醯胺是牛奶由來的成分。

人類神經醯胺不易分散,一般用油劑或乳化劑混合使之分散,但這樣也只能得到微米級別的神經醯胺團,在角質層細胞間的滲透效率有限。細胞間脂質油水三明治結構分為6納米厚度的短周期油水三明治結構(Short Periodicity Phase)和13納米厚度的長周期油水三明治結構(Long Periodicity Phase)兩種。脂醯基神經醯胺(acyl-ceramide)是構成長周期油水三明治結構的必須神經醯胺,溶解性比一般的神經醯胺更低。Fuji-film公司的報告宣傳能做出納米級的脂醯基神經醯胺團,滲透效率良好。納米級神經醯胺團與納米級脂醯基神經醯胺團單獨使用時都具有對油水三明治結構的修復能力,當同時使用時,對油水三明治結構的修復能力最強。

玻尿酸產品

玻尿酸又稱為透明質酸,本身是像海綿一樣,能吸水,但沒有鎖水功能,空氣乾燥或在太陽照射下吸收的水的蒸發速度會很快。在皮膚表面,玻尿酸中的水在被蒸發前是有保濕作用的。產品中使用的玻尿酸一般有:高分子玻尿酸、低分子玻尿酸(加水分解玻尿酸)、乙醯基玻尿酸(acetyl Hyaluronic Acid)、烷基甘油低分子玻尿酸(C12-13 Alkyl Glyceryl HydrolyzedHyaluronate)、羥丙基三甲基氯化銨玻尿酸(Hydroxypropyltrimonium Hyaluronate)等。

高分子玻尿酸就像是大型的海綿,不具有滲透性,只能停留在皮膚表面,內部結合的水分多,全部蒸發所需的時間長,具有長時間的保濕效果。低分子玻尿酸是將高分子玻尿酸水解得到的,就像是小海綿,具有一定的滲透性,能進入角質層,功能類似於NMF。一般,冬天寒冷乾燥,使用觸感滋潤的高分子玻尿酸;夏天炎熱濕度高,使用觸感清爽的低分子玻尿酸。

乙醯基玻尿酸就是給玻尿酸加上親油基團,雖然不能滲透進角質層,但與角質層的親和力比一般的玻尿酸高,據說保水力是一般玻尿酸的2倍。烷基甘油低分子玻尿酸是給低分子玻尿酸加上親油基團,與角質層有很好的親和力,能滲透進角質層的淺層,在淺層發揮類似細胞間脂質的保水作用。羥丙基三甲基氯化銨玻尿酸是給玻尿酸加上表面活性劑,這樣可以增加玻尿酸的吸著力,不易被水或汗流走。但由於吸著力強,不容易被洗凈,所以不建議使用。

毛孔問題

把粗毛孔跟細毛孔進行比較,粗毛孔坑窪部分的角質層中有很多還殘留著細胞核的細胞,也就是粗毛孔周圍角質層處於不完全形化狀態。對皮脂進行分析,毛孔粗的人的皮脂量比細毛孔的人多,特別是不飽和遊離脂肪酸的比例很高。皮脂中代表性的不飽和脂肪酸是油酸(20%)和棕櫚油酸(12%)。油酸會打亂表皮細胞內的離子平衡,使細胞的分化增殖異常,導致毛孔周圍凹陷,形成粗毛孔;並且會部分的參與到神經醯胺的合成當中,利用油酸合成的細胞間脂質保水性不佳,會使經皮水分蒸發量增加;油酸還是痤瘡丙酸桿菌的大愛,容易起痘痘的人應該注意(雖然痤瘡丙酸桿菌本身是對皮膚好的,但當毛孔堵塞加上皮脂分泌就會爆發性的繁殖)。棕櫚油有促進表皮細胞再生繁殖的作用。棕櫚油過多會使還沒有完全形化的細胞出現在角質層中。根據資生堂的實驗報告,將油酸塗抹在臉上,被塗抹的皮膚角質層細胞核殘留細胞明顯增多,皮膚也變得粗糙。資生堂宣傳它研發的Aquainpool這種素材可緩解上述毛孔變粗的問題。

但是冬天乾燥開裂的皮膚就需要更快的表皮增殖,可以補充油酸和棕櫚油酸,適合用含有較多油酸的橄欖油肥皂;護手霜里含有油酸或棕櫚油酸也是正常的。另外,茶花油、歐洲榛子油、橄欖油、杏仁油、牛油果油、夏威夷果油等都是油酸比較多的油。歐洲榛子油、牛油果油、夏威夷果油、馬油中含有較多棕櫚油。


推薦閱讀:

臉上長斑怎麼辦?
乾燥寒冷的季節,要不要使用「濃稠型爽膚水」?
皮膚管理第一步——如何診斷皮膚類型
應該怎樣給皮膚補水,有何技巧?
教你如何開一家皮膚管理機構

TAG:皮膚 | 美容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