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臘八粥暖,可緩緩歸矣

一碗飽含五穀豐登含義的臘八粥喝完,最令人興奮的新年腳步也就近了。

臘八是過年儀式的開始,沒有這些儀式感,我們不會有時節變化的感知,不會有迎接新年的興奮,而這種興奮感是驅使我們在麻木的日常中,還能保持對生活熱愛的動力。

說起臘八粥,它最早始於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宮廷還是黎民百姓家都得做臘八粥。可要論起名氣最大的,清代雍和宮臘八粥早已聞名遐邇。

《舊京風物誌》中有記載,臘月初一開始搭棚壘灶;等到臘月初六,監督糧、果配比並備足柴火;臘月初七,生火熬制於養心殿前的大銅鍋內。

遙想當年「臘八」那日清早,紅磚金瓦的宮內宮外,人聲鼎沸、笑語歡聲,大銅鍋內色彩斑斕、粘稠適度的粥羹在寒冬里漫溢著誘人的香甜。

從宮廷大內到尋常百姓家,京味的臘八粥總讓人念念不忘。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中也有寫道:「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地用攪動,防黏鍋底。」他還特地敘述了粥表面勻撒之物:「有瓜子仁兒、杏仁、葡萄乾、青絲、紅絲、松子、蜜餞之類,是放在粥上面的。」

人們對臘八粥的偏愛,或許是因為它預兆著年的開始,所以人們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

粥暖,情更濃

現在人們的小日子越來越好了,想吃臘八粥的隨時都可以去各大街鋪店面挑選原材料回來自己煮。懶點的就直接上超市買瓶八寶粥應個節日。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只有每逢臘月初八才能吃上這麼一碗臘八粥。那時母親會在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用微火燉。我常常會在旁邊守上一陣子,看著火苗不斷跳動著,滿心期待鍋里暗藏的香味能早些飄出來。

一鍋臘八粥,一直得燉到第二天的清晨,才算熬好了。這時母親便會把盛出的第一碗粥供奉在家中神靈的面前,並祈求來年豐收平安,而第二碗是給家中老一輩的人以表孝意,第三碗是給父親,感謝他一年的勞作,第四碗她會滿懷期許地放在我的面前,眼光中滿是愛意,只有最後一碗是留給自己的。

傳統的臘八粥,一般是用紅米熬成的,為了表達生活過得紅火,母親還要在粥面上撒上各色各類的果類,並用白糖描繪出「喜」、「壽」、「福」字。倘若家裡有多餘的臘八粥,母親還會要求我走街串巷給親友送去。

臘八,臘八,可緩緩歸矣

下了一夜的大雪在地面上積了厚厚一層,暖和的屋子裡,陽光照了進來,一大家子正圍在飯桌前,母親盛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父親忙活著擺好碗筷,長輩們家長里短地聊著天,時而還不忘逗樂身邊的小孩,告知他們臘八粥里的米、松子、栗子是豐收的果實,桂梅、白糖則是來年日子的甜美。

待到桌滿人齊,這個臘八才算過得有滋有味。

多年後離家在外漂泊,每逢臘八,最思念的就是母親手做的那碗臘八粥。

小時候母親總教我唱「過了臘八就是年」,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以前不能理解,只當大人們講究,只為了過好一個節。長大後才明白一碗臘八粥里的秘密。如今每逢過年前的一段時間,母親就會打電話來噓寒問暖,但在掛電話之前一定會再問一句何時歸來,當我把歸途的行程告知她時,我知道遠在千萬里的家鄉,她的心裡算是踏實了。

臘八,臘八,到了臘八那種內心的小期許就像鍋里的臘八粥,在小火慢燉之間逐漸升溫,滾燙,直至臘八粥暖,便可緩緩歸矣。

臘八,可緩緩歸矣...
推薦閱讀:

工作不要怕麻煩
如何看待「窮人最缺的就是成為人上人的野心」這句話?
如何理解電影《安妮霍爾》最後的笑話?
大家遇到過熊孩子嗎,對熊孩子有什麼看法?
王路:如何了解前世?

TAG:美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