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還不是為你好!」|對不起,指責不是愛

小時候,當你生病時,父母既著急又責備你:怎麼那麼不注意!

長大後,當父母或伴侶生病,我們既擔憂,又忍不住責備:叫你小病不去看,現在好了吧,忍出大病來!

有時候,我們會以愛的名義,用指責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擔憂和關心。然而,愛就是愛,指責就是指責,不要再說什麼打是疼罵是愛,不過是因為,人們無法接納自己的負性情緒。

你生病你犯錯,你讓我擔心了,你就不能照顧好自己,別讓我操心!這些指責背後,還包含著:我害怕你有什麼不測,我不想失去你。我們無法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和無力,以及對自己無能為力(我不能讓你不生病)的憤怒,這些負性情緒,淹沒了我們真實想要表達的關心,結果演變成:我愛你,所以我指責你。

然而,用指責表達愛,對於被指責的親人來說,他們接收到的信息,不是關心和愛,而是被責備、被嫌棄,因為,人類大腦的信息處理,更偏向於注意負性刺激。在你看來是「因為愛你我才罵你,其他人我才懶得管呢!」,在他們看來就是真真切切的指責,這可能會他們感到自責「我是你的負擔」,感到悲傷,或者感受到被嫌棄的不安全感,隨時擔心不被照顧,可能就會激發他們的焦慮和憤怒,反過來對你發脾氣,形成關係的惡性循環。

面臨疾病困難,不管是當事人,還是作為照顧者,都會遭受負性情緒的煎熬。對於照顧者來說,也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可能喪失親人的恐懼,需要照顧親人的負擔,因此,如果作為照顧者,也需要去尋求來自其他系統的情感支持,比如從其他親朋好友處獲取寬慰和力量,同時需要察覺自己的負性情緒,去體驗它,接受它,這樣這些煩躁和憤怒,就不會通過指責轉向家人。

有時,我們是用指責表達愛。

有時,我們卻是借著愛的名義,來指責。

比如,孩子考試考不好,父母會指責說: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為你的付出嗎!父母也會解釋說,我說你還不是為了你好,但這是一種自戀式的愛,確切的說,父母更多的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孩子。

比如,父母催婚催生:你也老大不小了,再不結婚生子過年別回家了,我這臉都讓你給丟盡了!父母會把這些指責合理化成:你要不是我生的,誰管你啊!

比如,嫌棄丈夫不上進,妻子可能會指責說:你就不能為了這個家庭努力點,

你什麼時候才能升職加薪,什麼時候你才能掙到買大房子買好車的錢……在丈夫無法容忍提出抗議時,妻子說:「我說你,還不是為了你好?換了別人我才懶得說!」

這些「我說你還不是為了你好」,更多的是從自己的需要來要求和控制對方,是自戀灌注的愛,出發點皆是出於愛自己而非愛他人。這句話的真實表述是:我說你,是為了我好。

換句話說,希望對方變好進而獲得互惠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通過愛、尊重、支持、提供幫助等積極的方式,可是,有些人偏偏選擇了指責、施壓、控制、否定的消極方式,最後還來一句:我指責你,因為我愛你。對於接受者來說,這樣的愛,過於自私和壓抑,會造成極大的困惑和混亂「我分明覺得這是一種傷害,你卻堅持是為我好」,這樣很容易引發難以言說的焦慮和抑鬱。

所以,請將愛和指責分離開,用愛表達愛,用指責解釋指責。

(歡迎關注個人的心理學公眾號:i無涯,endless_psy)

推薦閱讀:

心理戲特別多怎麼辦?
有木有跟我一樣從小就被父母不分場合辱罵,什麼掃把星 賤人 去死 精神病都罵過!我是個女孩很內向的女孩?
怎樣避免被嫉妒 ?
提起知乎,你內心立馬產生何種情緒?

TAG:心理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