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窮國多位於熱帶?

中學時,我問過老師:「熱帶地區日照時間長,降水充沛,植物繁茂,有些作物甚至能收穫三季。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什麼大多數窮國還都在熱帶地區呢?」我當時不滿足於地理老師給出的諸如黑奴貿易、列強征服掠奪之類含糊其辭的答案。自然條件優勢哪怕極微小,經過上百萬年的複利累加,會成為滾動文明發展的巨大紅利。如此優越的條件,熱帶民族不搶先發展,難道躺在家裡等著搶劫犯和人販子上門?

戴斯.S.蘭德斯給出了三個答案:

首先,炎熱帶來的不適大於寒冷。人類很早就學會了通過生火和狩獵獲得動物毛皮取暖,這使得他們即使在溫帶寒冷的冬季也能過上相對容易、舒適的生活。熱則是另一番場景,人體肌肉活動的能量,其中3/4以熱能展現出來。人體必須釋放多餘的熱,才能保持適宜的溫度,防止臟器和大腦被高溫燒壞。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熱方式。而熱帶普遍悶熱潮濕,進一步減少了出汗的降溫效果。所以,在熱帶地區,無論動物愛是人類,都難以保持長時間的運動狀態,必須不時停下來休息散熱。人類更發展出一種社會化發展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動。印度有句諺語:只有瘋狗和英國人才在中午的驕陽下外出。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訪問溫帶地區時深有感觸:「我看到,在印度和其它熱帶國家。幾乎所有體力勞動者和機關工作者的工作節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腦就感覺四肢乏力,經常休息很長時間。而溫帶,工作節奏非常快,人們充滿了活力,很少休息。」

其次,高溫環境,特別是全年炎熱,大大加快了害蟲及寄生蟲、病原體的繁殖和傳播,使當地人的健康和經濟水平長期低下。牲畜無法在非洲熱帶的大片地區存活。人類的生存也舉步維艱。在熱帶醫學和藥理學出現以前,經濟曾被這種災害破壞,家畜養殖都難以為繼。且不管詩人如何評判冬季,冬天確實是人類的好朋友:寂靜的白色殺手,害蟲和寄生蟲的天敵。

中國北方的諺語說得好:「瑞雪兆豐年」最後一個大問題是水。熱帶地區降水充足,降水往往沒有規律、無法預測,且多為暴雨。在奈及利亞北部地區,90%的降水是時速25毫米的暴風雨。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叢林和雨林雜升,種植頗為不易:這些物種多樣的寶庫滋養著各做生物,卻偏偏不利於人及農作物的生存。結果,人和自然都成了這場戰爭的失敗者。倘若人們砍伐了叢林,種植農作物,炙熱的陽光直射而下,因為沒有枝葉的阻隔,傾盆大雨沖走了土壤的營養,造成大面積荒蕪和沙漠化。新開墾出來的土地很快就休耕了而以來周圍地區食品供應的城鎮也因此難以興盛。

大自然就是這樣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便成了文明的詛咒。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地把知識轉化為應用?
待踏馬蹄清夜月——李煜(陳可抒講座實錄)
絕句的秘密(陳可抒講座實錄6)
羅輯思維的「得到」半年營收達1億,這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本周知乎熱門視頻 | 教你48小時製作一條旅行短片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