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你家孩子卻是磨人的小妖精

L'extravagant voyage du jeune et prodigieux T.S. Suivet

深夜裡,鍾在滴答滴答地走,可就這輕微的聲音讓L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怒坐起來把鐘的電池拆下來才能睡得安穩。然而,身旁的M就算天都要塌下來了也渾然不知、呼呼大睡。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卻有不同的反應,這不同的反應完全都是後天教養決定的嗎?那麼每個孩子在一出生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張白紙嗎?我們可以用「教育」這隻畫筆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任何我們想要的模樣嗎?NO!!!

永遠不要低估我們的造物主,我們的遺傳史,我們的老祖先。在我們還是個受精卵的時候,我們就被賦予了「氣質」。當我們在母親的肚子里時,我們就已呈現出不同的「行事風格」——有的會隔三差五地踢媽媽肚子刷存在感,有的可以整整九個月紋絲不動。然後,我們出生了,雖然都是小嬰兒的我們卻是那麼不一樣——有的一碰就哭,一哭就不會停,有的卻整天笑眯眯的。生孩子之前總會暢想自己能生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可剛生出來一兩歲就已經是個磨人的小妖精了,於是心裡還是想著——恩,沒關係,我一定可以把她「教」成好孩子……正因為對「氣質」(天性傾向性)缺乏了解,我們總是想著可以用「教育」把孩子塑造成我們喜歡的模樣,然而可能會越來越糟,因為我們沒有接納和了解他的氣質。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的天生氣質——什麼是氣質?氣質有無好壞?氣質有哪些影響因素?有哪幾種氣質類型?如何針對孩子不同的氣質進行「因人而異」的養育?

什麼是氣質?

幾千年前,希波克拉底提出體液氣質說,將人的氣質類型分成四種: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關於兒童氣質的研究日益增多。在1956年由Alexander Thomas & Stella Chess發起的紐約縱向研究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和最全面的氣質研究。

Thomas&Chess認為:兒童氣質(Temperament)是兒童的行事風格,即怎樣表現(How)而不是表現什麼(What)或是為什麼表現(Why)。氣質體現了對外來的刺激、機會、期望或要求的反應。

目前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氣質相對穩定並具有連續性,但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環境的影響,氣質特點也會發生變化(Carey)。而且,Thomas&Chess發現,養育實踐可以相當大地改變兒童的情緒風格。

氣質不分好壞,無論何種氣質都是嬰幼兒正常的行為方式。Thomas 認為:氣質與環境之間的擬合度(goodness-of-fit)至關重要,孩子進入學齡期後的行為問題是他在嬰幼兒時期正常的氣質變化與其生活環境不能良好適應的結果。順應孩子的特質,使得他們將精力引向特定的方向則可以讓他們適應環境,並且做到最好。然而我們會因為自己特別偏愛某些氣質,而壓抑孩子擁有的我們不喜歡的氣質。

那麼,不順應氣質的教養會造成更多的行為問題,它的路徑是這樣的:不理解孩子的氣質→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壓抑孩子的天生氣質→給孩子貼標籤→孩子進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不能做自己→自身與外在環境衝突→行為問題產生。

舉個例子:皮皮是一個特別愛動、淘氣吵鬧的孩子(從氣質層面來說,可能他只是一個活動性水平高的孩子),可由於皮皮的老師和家長沒有看到本質的問題,就給皮皮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導致鬧鬧對自己產生自我否定,從而變得自卑、叛逆,繼而在學習、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問題。

所以,要使兒童得到最佳發展,父母教育方式必須適合兒童的氣質,找到順應孩子天生氣質的方式自然教養,幫助、鼓勵他去適應環境來慢慢地削減他的不良行為,而不是壓抑他的氣質不斷「教化」。

有哪幾種氣質類型?

Thomas 和 Chess提出了9個嬰兒氣質評估的維度,後人藉助於實現觀察和父母訪談,根據這些維度進行評價,某些特徵聚集在一起,產生了三類兒童:

  1. 容易型(easy babies):飲食、大小便、睡眠都很有規律,心境比較愉快,積極;樂於探索新事物,善於融入新環境。約40%的兒童屬於這個類別。

  2. 困難型(difficult babies):活動沒有規律,不容易預測和把握;難以融入新環境,對新環境和陌生人很敏感,反應強烈,往往很緊張,入會哭鬧不止等,比例約10%。

  3. 慢熱型(slow-to-warm babies):居於上兩種之間,屬於慢性子。她們對環境的變化不易適應;對環境刺激的反應比較吻合、抑制,心境比較消極,比例約為15%。

    剩下的35%的嬰兒被後來的研究者歸為中間型——中間偏易養型和中間偏難養型。(Carey)

如何針對孩子不同的氣質進行「因人而異」的養育?

我們從幾個維度來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1.接近/退縮:「趨避性」強的孩子,會比較內向,不善於融入新環境、不善於社交。很多家長會覺得:我的孩子好內向,是不是有病?但其實他可能非常自得其樂,就如Susan Cain在TED演講中說的那樣:內向和害羞是不一樣的,內向性格的人更能在獨處的時刻,從自己的內心獲得創造的力量。「趨避性」強的孩子往往學習會更有深度,也更能集中注意力。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強迫這樣的孩子去和別人打招呼,也不要因為他們「不喜社交」而罵他們膽小害羞,我們可以通過慢慢的引導——比如讓小孩子之間去交換玩具等來促進他們的「社交」。而「趨近性」強的孩子,雖更喜歡社交,也善於融入新環境,可正因為他們好奇心強的特點,他們更需要加強「安全意識」。

2.活動量:「活動量大」的孩子會比較調皮、好動,他們需要不斷「折騰」來消耗自己的精力。可好動並不等於「多動症」(ADHD)。很多家長也焦慮:我的孩子那麼好動,是不是有病?他只是需要釋放能量而已。比如在上課前他就需要把活動量消耗一些——跑步去學校或是早起做運動,平時下課的時候也可以讓他擦黑板或是發發作業,消耗完能量他會在上課更專心聽講。平時在家裡也可以多派一些家務活給他,家長也可以帶著他多多運動,運動場、遊樂場、戶外可是活動量大的孩子最適合的去處。 ?【插播】:後期我們會寫如何區分孩子好動和多動症?如何辨別自卑害羞和內向?請大家持續關注哦!

3.敏感度:「敏感度」高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變化都很敏感(所以,幾乎所有的藝術家都是特別敏感的呢!),在人際關係中也特別善於「察言觀色」。「敏感度」低的孩子則特別大大咧咧,有時候甚至會出語傷人而不自知。「敏感度」低的孩子對媽媽剪了新髮型或是換了新衣服不會太在意,而「敏感度」高的孩子卻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所以,對於「敏感度」高的孩子則更應心平氣和、積極地對待,引導他們往好處想。而對於「敏感度」很低的孩子,可以陪著他多讀繪本,觀察人物的喜怒哀樂,或是多帶他到大自然里去玩水、玩泥巴提升他感官上的敏感閾值。

4.心境特質:有的孩子會一整天心情很好,然而有的孩子則比較易怒、愛哭。針對這類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如果他們的父母如果用憤怒的、懲罰性的規定對付他們,他們的反應是反抗和不服從,結果父母繼續他們的強制策略,這樣會強化他們的反抗行為、以及他們易怒的風格(Calkins,2002;Lee&Bates,1985) 。相反,當父母積極、投入並參與敏感的、面對面的遊戲時,這些遊戲幫助嬰兒調節情緒,兒童的困難程度到2歲就有所下降(Feldman,Greenbaum,&Yirmiya,1999)。

電影 :地球上的星星

說了那麼多,我只是想告訴爸爸媽媽們,雖然有時候別人會告訴我們:「你們家寶寶真是調皮搗蛋,是不是有多動症!他真愛哭!你看他那麼內向,是不是心裡有什麼問題!」但他們都不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隱藏在這些表象後的深層原因都要我們去觀察和了解。

我知道,誰都可能對我的孩子指指點點,但我一定要保護好他,讓他知道他並非「異類」,只是比別人愛哭一些,或比別人安靜一些,或比別人愛鬧一些。

有時候你或許需要深呼吸,然後告訴他:「嘿,愛哭愛鬧的小寶貝,如果沒有你的存在,所有的寶貝都是一樣乖乖的,那該多無聊?有了與眾不同的你,世界才像萬花筒一樣精彩呀」

*封面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by 阿米爾汗 本片還有另一個名字: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8歲的伊夏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理解陌生的世界,卻被家長和老師誤解為問題兒童,將他關進寄宿學校。在那裡他遇見了特別的尼克老師,接納和理解他的與眾不同,並且幫助他找到了成為自我的勇氣和自由。願所有的孩子和伊夏一樣幸運?

文 | Fiona

References:

1.Calkins,S.D. Does aversive behavior during toddlerhood matter?The effects of difficult temperament on maternal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J].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02(23):381-402.

2.Carey W,B Mcdevitt. I Am Acad Child Psychiatry[J].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individual temperament diagnoses from infancy to early childhood,1978,17(2):331-337.

3.Feldman,R., Greenbaum,C.W.,& Yirmiya,N. Mother-infant affect synchrony as an antecedent of the emergence of self-control[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9,35(4):223-231.

4.Saudino, K.,& McManus, I.C. Handedness, footedness, eyedness, and earedness in the Colorado Adoption Project[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16: 167-174.

5.Thomas,A., Chess,S. Temperament and development[M]. New York: Brunner/Mazel,1977.

6.Thomas,A., Chess,S.,&Birch,H.G.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disorders in children[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69.

文章轉自公眾號【HeyMom養育研究所】

推薦閱讀:

減肥對容貌和氣質的影響有多大?
全中國認識最多女明星的鑽石王老五要結婚了,他說真正動人的容貌,是滿臉生機!
大S是如何失去她的清純氣質的?
劉詩詩、倪妮、江疏影的氣質不止靠顏也靠頸
如何培養氣質?無效請自宮

TAG:氣質 | 養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