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作惡都是因為被渣男甩?也許她們只是單純想突突人吧!

國慶假期被《爵跡》(??鏈接可點)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鏈接可點)虐得肝疼,想看幾部打打殺殺的片子鬆鬆筋骨,於是就趁機重溫了不少「暴力美學」(??鏈接可點)的片子。

說起「暴力美學」,我們往往會想起吳宇森式的「槍林彈雨」、昆汀式的「殘肢斷臂」又或者是警匪片、特工片里身手矯健的男主角們。

似乎一般情況下,「女性」與「暴力美學」都是八杆子打不著的兩個名詞

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有女性與暴力美學風馬牛不相及的印象呢?

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從 「暴力美學」是什麼 聊起。

「暴力美學」與男權

在眾多針對現代類型類型電影的分析模式中,「暴力」通常被認為是與「情色」相併列的兩種基本敘事母題。

這種敘事母題的核心即是男權視角。

因為無論是「暴力」還是「色情」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為男性觀眾們提供窺視的載體。

警匪片中的警察、特工片中的各色007,甚至是《老炮兒》里的六爺無論其身手是否矯健,他們身上被打造出來的「暴力傾向」都是為其男權特色所服務的。

男性角色通過展示自己的暴力基因從而體現「陽剛氣質」來獲得主流世界的尊重,去構建一個熒幕上的男性神話世界。

這是符合最基本的「男權需求」的。

而女性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作為客體在男性暴力美學作品中出現的女性角色往往會成被設定為受虐方。(??鏈接可點)

特工片(??鏈接可點)中的女正派一般會瘋狂迷戀男主角以和男主角上床為榮,反派則都像《西遊記》里的女妖精一樣看到男主角就連唐僧肉都不想吃,一心只想啪啪啪。

警匪片(??鏈接可點)中清一色的女友更是專業被抓一萬年,標準戲份就是被捆在炸彈上披頭散髮等解救。

甚至是在《老炮兒》(??鏈接可點)里都要安排一幕話匣子被後入的激情戲來表達六爺的「老刀不老」,襯托他身上的「老流氓」氣質。

可以說,長久以來「暴力美學」這一類型片的主角劇本都被緊緊的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幾乎無法染指。

這種現象直到 1991年《末路狂花》(??鏈接可點)的出現才得以好轉。

「暴力美學」邂逅女性主義

《末路狂花》被稱為第一部具有女性主義精神的「暴力美學」電影。

講述了兩個飽受男性社會摧殘的女性結伴逃亡,復仇之後選擇一死了之的血腥故事。

《末路狂花》里的女主角面對口出不遜的強姦犯,選擇以牙還牙,用一槍崩了他的方式獻血淋漓的完成對這個對女性不友好世界的復仇。

而《末路狂花》的這一槍作為熒幕上第一顆打向男權的子彈也自此開啟了女性暴力美學的「復仇」主題。

此後女性為主角的「暴力美學」作品十有八九都要以「復仇」為核心精神。

這與男性需要「維護男權社會」的設定不同截然不同,男人們打打殺殺可以為了正義、為了和平、為了國家甚至只是因為變態,但是女性的「暴力美學」卻幾乎都是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

經典的女性為主角的暴力美學作品昆汀的《殺死比爾》中的女主角也是一個為復仇不惜血光四射的「復仇女神」

她的虐殺動機全都基於「復仇」——「殺死比爾」,殺死她的前男友「比爾」。

比爾作為女主角亦父亦兄的「操控者」一手將女主角培養成了頂尖殺手,並與其結合成了情侶關係,一次偶然的機會,女主角發現自己懷了比爾的孩子,為了徹底與血腥生活決斷,女主角選擇逃跑。

比爾在發現女主角試圖逃離自己的控制之後聯合殺手團隊的成員一起殘忍的殺害了女主角身邊的所有人,並將女主角折磨的半死不活。

從病床上醒來的女主角自此開啟了一段血流成河的復仇之路,從強姦她的男人,到配合比爾殺人的組織成員,女主角整整花了2部電影將近4個小時的時間一路斬殺才找到了比爾。

女主角對於比爾的復仇非常的具有典型性,這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女權」對於「男權壓迫」的反抗。

這種主題的女性暴力作品的出現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確實受到了大量的男性暴力壓迫,電影作為現實的投射,表現復仇主題無可厚非。

可是,女性暴力美學只能基於「反抗」可談了嗎?

當 然 不

從復仇女神到持槍女警

電影除了源於藝術,更要高於藝術,除了通過暴力反抗的方式去解決性別矛盾,女性的」暴力美學「還有許多空間可以施展。

當女性的暴力美學全都與「反抗男性」相掛鉤時,往往還是將女性置於客體地位,認為女性所有的行為都源自於對於男性為主題的世界的反饋。

這種以反抗為名的暴力起義往往是換湯不換藥的「男權依附」。

比如女性反派的大開殺戒一定是被男人拋棄的設定,從《千機變》到迪士尼里的各色反派女巫,無不如此。

《千機變》里報復渣男

《獵神》里報復渣男

《沉睡魔咒》還是報復渣男

為什麼男人日天日地就是為了顛覆政權,女人大開殺戒就只能是因為被渣男傷了心?

女反派的世界裡難道就沒有點和男人無關的事情嗎?女人就不能只是單純的想做個變態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反抗類女性暴力美學作品的出現對於女性主義的發展儘管是必要的,但也是 階段性的

如何從對男性「復仇」的「客體」走向選擇新生活的「主體」是女性暴力美學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在這一點上《末路狂花》和《殺死比爾》中的女性角色領先了只會報復渣男的女性角色十年不止。

《末路狂花》的女主角們最終選擇一死換取尊嚴,很好的展現了女性主義的的「暴力美學」與男性「暴力美學」的區別所在,女性暴力美學並非是以武力鎮壓男權社會為最終目的。(因為這和男權的暴力美學並沒有任何區別,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另一種性彆強權)

女性「暴力美學」的核心是「選擇」的權利。

就像《殺死比爾》里的女主角最終找到比爾時發現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死,如果她想要,她也可以放下屠刀選擇和比爾組建一個幸福的「虐殺」家庭。

但是她依舊選擇殺掉了比爾,搶回屬於自己的孩子重新生活,與過去徹底說再見。

《殺死比爾》里昆汀的「暴力美學」給予女性角色的是選擇「到底要不要殺死比爾」的底氣,而不是必須殺死比爾的境遇。

諸如此類的設定還經常出現在香港的女性主角的「暴力美學」作品之中。

經典的舒淇、趙薇、莫文蔚主演的《夕陽天使》中的女主角趙薇扮演的妹妹就是一個喜歡對手女警察的「拉拉」,完成復仇之後她選擇金盆洗手將自己的作案工具留給警方以做正途。

這一吻同樣也是致敬《末路狂花》

事實上,21世紀以來,女性為主角的暴力美學作品已經開始有了逐漸脫離「復仇」的核心,更多的將女性作為第一視角去展現的趨勢。

女人的「暴力美學」不再需要被壓迫式的反抗,拿起機槍也不再需要一個男人作為理由。

她們可以像《絕色神偷》里的姐妹們一樣為了友誼大殺四方,也可以像香港古早時期有杜琪峰的《東方三俠》(??鏈接可點)里的三俠女一樣為了正義舉起機槍,或者是像去年大火的《王牌特工》里的刀鋒女一樣純粹只是為了一個瘋狂的對未來世界的幻想揮舞刀鋒。

而這些角色無一例外受到了廣泛好評。

由此可以看出,當女性「暴力」角色代替了傳統意義上動作片中男性壟斷的「施虐者」的形象,成了打打殺殺刀光血影的主體時,觀眾們絕對不會僅僅需要血刃男權的「復仇怨婦」。

觀眾更想看到的是先於性別屬性外表下的職業屬性、性格屬性,一個單純的人,一個行為邏輯並不依附於男性,不需要迎合男性,同時也不需要復仇男性的女性「暴力形象」。

倘若美國隊長保護世界是為了正義與自由,那為什麼黑寡婦就偏要掛上點「不能生育」的痛點?

倘若007拿起槍只是為了尊嚴與國家,那為什麼女特工們願意在體制外搞點小動作就非得是因為和邦德上過床?

倘若漢尼拔愛好吃人只是因為喜歡,那為什麼女反派們一定要被男人拋棄過之後才能變的心狠手辣?

女人難道就不能像《湄公河行動》(??鏈接可點)里的冰冰那樣,完完全全的去性別化,完完全全的與男人無關,只是因為她是警察/特工/變態所以才拿起槍嗎?

什麼時候,男權世界的直男癌們才能明白,這個世界不是繞著男人轉。

女孩們想拿起槍,不是為了挑逗男人,也不一定是為了報復渣男

有的時候,女孩們拿起槍的理由很簡單

只 是 因 為 我 想 罷 了

推薦閱讀|點擊??鏈接可以查看

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被鬼上身,這才是華語奇幻巔峰之作!

厲害了word哥,原來電影里的那些hou入芝士姑娘們一點都不喜歡好嘛?

你還記得十年前迷奸了花無缺的江玉燕嗎?這部古偶劇里女配的戲真的好多啊!

12年過去了,《寒戰》終於把楊采妮從「女友」變成了「前女友」

逃你妹的北上廣,我就喜歡在北上廣加班到地老天荒不行嗎?

這可能是第一個不扮性感卻無比帶感的女間諜!

由「她影」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cc.newrank.cn

weixin.qq.com/r/B0gPF4-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改編自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這電影卻展現出吳宇森的暴力美學

TAG:暴力美學 | 女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