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從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的短片「火車進站」開始,電影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深深植根於人類文明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而現在,「影像語言」就是要去深掘電影藝術,電影產業的種種,它不接地氣,同樣,它也不會是大眾偏向的,它有學院派的影子,但也不乏新銳的觀點。

我們看到一個影像,最先吸引我們眼球的是什麼?

它的色彩?

它的意象?

它的內容?

還是什麼其他的?

在電影發展的百年歷史中,表現手法不斷創新,很多在我們現在看來可以是標配的東西在當時可謂是先鋒。

這也是「影像語言」的創建初衷,由時間和類型兩條主線伸展開來的一個專欄。

為了讓讀者能夠更易閱讀,我想陳述以下幾個事實:

1.此專欄是非大眾偏向的,當代商業電影會很少涉及。

2.按時間為線索的文章會結合某位影人,某家電影公司等等展開縱向討論。

3.按類型劃分的文章則以相同類型電影橫向討論。

4.文章提及的電影片段我盡量加入原片截圖,註明時間點。

5.引用相關資料會在文末標註清楚。

6.偶爾也會有些人文氣息強烈的文章,主要探討廣義上電影與人類發展的關係。

7.前期暫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稿或植入。

8.此專欄不定期更新,視個人安排決定。

以後的一些關於電影藝術及其行業的所思,所想,也會陸續發布在上面,後期也會同步到個人博客上。如有舛錯,還請指出。望海涵。

最後,借小說家和藝評家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一句話:「真正的發現之旅並非發現新景觀,而是有新的目光。」

開篇不易冗長,就此擱筆吧。

祝好。

-Avocat 2016.9.10 發自武漢,中國


推薦閱讀:

倫敦藝術大學2017年入學面試在什麼時候?
生活的藝術
買衣服,也需要工匠精神!
蘇東坡走過的地方:眉山
紐約黃金年代的夜店Studio 54,你仰慕的大明星全都在這裡

TAG: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