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人皮」的機器人很瘮人?鮑教授不在乎!

《機械姬》中的技術天才Nathan

製作了低等人工智慧Kyoko(圖右)

由於其惟妙惟肖的「人皮」

即使智商只相當於3歲孩童

技術男Caleb仍深信「她」是人類

直到Kyoko當面撕開臉皮

露出冰冷的金屬色

Caleb大驚之餘

甚至懷疑自己也只是個

被植入人類記憶的機器人

直到割破自己皮膚見著血

心裡才有了一絲安寧

與電影不同,當今的人工智慧

更多地在研究如何更「智能」

雖時有「類人機器人」的研究成果公布

相對來說還是小範圍小圈子

或許就如中科大某人工智慧牛人所說

「搞機器人的大多不希望它太像人,瘮得慌」

(想想家裡有個中科大研發的「可佳」,真有點瘮人)

畢竟,當面對的是「人」、「同類」時

你能坦然地

長期幽禁她(以實驗研究之名)

隨意抹去其記憶(重編程)

甚至摧毀它(更換主晶元)...

而不會背負罪惡感嗎?

不過,咱們今天不聊機器人的智能

就聊它鎖披的那層「皮」

那層讓機器人能真實感知外界、

敏感度直追人類皮膚的「人造皮膚」

還有這個偉大的發明背後

那位南京城長大

現任斯坦福大學化工系教授的

小鮑、鮑教授——鮑哲楠

鮑哲楠1970年出生於南京

父親是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

母親是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

家學淵源讓她從小就與眾不同

有次附近人家煤氣罐著火

母親用澆透水的棉被捂上去滅火

小鮑受此引發,天真地發問:

仙人掌里也有水,能用它滅火嗎?

對於腦洞開得這麼大的問題

小鮑的父親選擇引導而非置之不理

「有問題先自己找答案

然後用實驗去檢驗」

一次又一次地引導下

小鮑養成了科學思維方法

和勤於動手進行實驗驗證的好習慣

所謂君小時也有這麼異想天開的時候

但都被父母不耐煩的「玩去」打發了

所以當小鮑在斯坦福為人類福祉奮鬥時

我只能繼續辛苦搬磚

1987年小鮑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

在中國大學生最浮躁的那個夏天

小鮑進入薛奇教授的高分子實驗室做科研

一年後的1990年未讀完本科的她

懷揣100美元移居美國

到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學習

家裡沒有餘錢

生活費必須自己賺

小鮑在學業之餘只能再打兩份工

而且還自學通過GRE考試

1991年芝加哥大學對小鮑伸出橄欖枝

在還未獲得本科學位的情況下

被破格錄取為芝大公費研究生

師從華裔高分子化學家於魯平

1995年鮑哲楠拿到芝大博士學位

同年申請貝爾實驗室的博士後

其深厚的科研底子和對前沿科技的追求

折服了答辯委員會的一眾教授

成為貝爾實驗室史上少有的

免讀兩年博士後

直接被聘請為研究員的人

信息社會的兩大基石

晶體管和資訊理論

都誕生於40年代的貝爾實驗室

蜂窩電話、通信衛星、UNIX操作系統等

也都是貝爾實驗室的研發成果

在貝爾實驗室的八年中

鮑哲楠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在交叉學科研究領域確立了地位

2004年被斯坦福大學挖走

2006年鮑教授的研究取得「突破"

在任意襯底上成核和選區

生長有機半導體單晶簿膜

並製成了高性能晶體管的陣列

講人話就是這項「柔性材料」技術

使得電路板不再只「平平板板」

從此電子產品的花樣變得更繁多

可以彎折只是一個很小的開篇

2010年鮑教授又一次在《自然》上

公布最新科研成果

再次領跑該領域的研究:

能夠感知極微小壓力的人造皮膚

就算是一隻蝴蝶的駐足

也能以極快速度感知並反饋

為什麼會想起做這個?

鮑教授說是受斯坦福同事啟發:

機器人雖然已經很靈活

但由於沒有觸覺

爬牆到頂無處支撐時會摔下來

而基於柔性材料可以做一些感測器

讓機器人擁有可以感知外界的人工皮膚

可以做些握雞蛋而不碎的精細工作

2011年鮑教授又成功研製

可拉伸太陽能電池

為人造皮膚增添自發電新功能

而且,在此後的幾年裡

她還將為人造皮膚點出更多技能樹

2012年鮑教授首次在一種材料中

同時整合了壓敏和機械自修復兩種特性

即使你用刀將此材料一切兩半

只要把斷面放齊並施以輕微的壓力

它就能基本回復原樣

基於該材料良好的可拉伸性和柔性

鮑教授還成功製備壓電感應器

將此材料用不同方法加工出的元器件

對壓力和彎曲可以分別作出感應

下圖人偶肘部的彎曲感測器

彎曲狀態會降低器件內阻

使人偶眼部發光

而人偶手上的壓力感測器

當施以一定的壓力後

就可以使胸前燈泡變亮

2013年鮑教授與另一組斯坦福同事

共同研製利用自修復材料

提高儲能材料的使用壽命

用其包裹硅微米粒子作電極

可以使理論容量達傳統石墨電極十倍、

卻因多次充放電發生結構碎裂

導致循環次數僅為十次的二次電池

循環次數大幅提升到九十次

同年,延續人造皮膚的思路

鮑教授發明了比一美元還薄的

(不是雷布斯所宣揚的那種薄)

僅有郵票大小的心臟監視器

可用特製黏合劑粘在手腕上

通過其壓力感測器感知人體脈搏

結合電腦端顯示的心跳曲線

即可安全便捷地監測動脈硬化等心血管問題

無需侵入到人體內去完成監測

減少人體的痛苦和感染風險

(下圖為最初貼在創可貼上演示的樣品)

2015年鮑教授的人造皮膚

又點上一個重要技能點

把感知到的信息直接反饋給大腦

這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

假肢不再「假」

他能給人帶來無限接近於「真實」的觸感

具體來說,薄如一張紙的人造皮膚

分為內外兩層

外層為碳納米管+塑料制的壓力感應器

內層是噴印的柔性電子電路

負責把壓力轉為電信號,並傳遞給大腦

可以說,這幾乎就等同於人的皮膚了

只是這種皮膚

暫時還不能感覺溫度、痛覺等

想必鮑教授已經在考慮

如何整合溫度感應等性能了

雖然一開始命名為「人造皮膚」

但很顯然它的應用範圍不僅於醫療

在機器人、觸摸屏、汽車安全等領域

都有廣泛的用途

比如說用於做手機屏幕

不僅能敏感地接受觸控命令

不小心碎屏後也無需賣腎

放置一會就能神奇復原

而如果能運用到無人機上

裹於槳葉表面

即使不小心撞裂了槳

只要能拖個幾秒

槳又神奇復原

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炸機了!


推薦閱讀:

TAG:機器人 | 高分子材料 | 機械姬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