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們的文學(1)--先秦

"夏商西周和東周,東周前期為春秋;

後期戰國七雄起,秦朝統一列國休。"

--這一段歷史朝代歌所概括的,就是我們的先秦時代。

雖然古遠,先秦時期卻是中國文學的起源。不僅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青銅銘文可追溯於此,幾乎所有的文學體裁也都能在這個階段找到它的萌芽。而其中蘊含的哲思,更成為了中華文明的基礎。我們的先人們真是棒棒噠(手動贊)。

早在夏商之前的原始時代,祖宗們並未開化,他們所仰仗的依然是"巫術"般的宗教文化。(寫到這突然腦補出了《還珠格格》里小燕子跳大神的場面了呢。)(天靈靈,地靈靈,各路菩薩來顯靈!)因此夏商文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巫史文化昌盛。文學作品幾乎都是為了巫術祭祀而創作的散文和歌謠。比如《周易》的卦辭中就能見到原始歌謠的影像。那些遠古的歌謠和神話,就構成了我們傳說時期的文學。

說到神話,我們似乎更願意去分析希臘神話而不是中國神話,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神話留下來的太少,文字又精短淺顯吧。而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上古神話的價值,可能也在我們孩童時期的睡前故事裡被遠遠低估了。

神話的產生全世界大概都一樣。為什麼 有打雷下雨,為什麼 有冬天夏天(唱出來你就暴露年齡了)。老祖宗們要解釋自然,又想去征服自然,他們需要宣洩雷暴里的不安,也需要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與存在,可是他們上哪知道去。於是想像力大爆發:盤古來開天了,女媧來造人了,黃炎帝打了一架,華夏民族形成了。

遺憾的是神話的記載並不是純文學的紀錄,而往往是作為文學創作的素材被記載到《詩經》《楚辭》《莊子》等先秦的詩歌和散文中。所以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夸父為什麼要逐日了(不然難道哪天突然又出土點文物上出現解釋了?)。我們只能在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刑天舞干戚這一個個傳說中,一窺祖宗們對天地自然和自身命運的反抗。

相比神話,詩歌的命運就好太多。《詩經》的彙編使得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305首詩歌得以完整的紀錄和保存。戰國時期荀子將《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且因為當時詩樂舞不分家,所以可以簡單理解為:風是民間的地方的音樂曲調,雅是朝廷的官方的,頌是宗廟祭祀時用的。

從中我們不僅能了解到祖宗們的祭祖頌歌--歷史,農事,宴請,怨刺,戰爭,愛情也囊括其中。遙遠的過去就在這些細膩生動的文字里鋪陳成畫面。(這個藍牙鍵盤竟然沒有頓號!差評差評)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里最有人氣的一句了吧。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是,那時的愛情還沒有像後來那樣受封建束縛。《詩經》里有溫婉的情詩,更有浪漫大膽的表白。有求而不得的痛苦,也有自由戀愛下的幽會。(自由戀愛啊!多難得啊,怎麼後來女性地位就低成那樣了呢。。)

(待續。。。)

推薦閱讀:

皈依自然
《夜雨秋燈錄》的幾個故事
我讀《項脊軒志》
歐陽修|浪摧的人生

TAG:文學 | 中國古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