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關於北京經濟真相的閑扯
1、原文以北京和上海的各項金額機構存款餘額作為引子,我補充一下數據。
2015年底北京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2.86萬億人民幣,較年初增長13.4%,具體由以下項目構成:住戶存款2.77萬億人民幣,非金融企業存款4.63萬億人民幣,廣義政府存款2.66萬億人民幣,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2.68萬億人民幣;上海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0.38萬億,較年初增長14.7%,其中住戶存款2.34萬億人民幣,非金融企業存款3.8萬億人民幣,廣義政府存款1.34萬億人民幣,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2.54萬億人民幣。
可以看到,北京每個項目都比上海高,兩者最主要的差額來自政府存款差額1.32萬億,其次非金融企業存款差額0.83萬億,再次才是住戶存款差額0.43萬億,最後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差額0.14萬億。某文以北京的資金超過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進而論斷熱錢推高了房價,同時集中投資於所謂資金行業,論據是不充分的。我認為從資金構成上,北京聚集資金的優勢主要有兩個,一是作為行政首都,政府存款餘額明顯高於上海;二是作為眾多央企總部所在地,非金融企業存款巨大。不過從常住人口的角度來看,北京以2171萬人(人均12.76萬)聚集超過上海的2415萬人(人均9.69萬)的存款,側面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事實上,北京上海作為中國的中心城市,資金優勢是明顯的,不過這兩個城市的GDP也分列全國前二。2015年年底,全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過萬億的城市有25個,具體見下表:
2、關於儲蓄率的問題
某文炮轟我國的儲蓄率問題,指出黨國和國產經濟學家暗藏禍心忽悠民眾進行消費,正是該作者一番屁股極歪的發言讓我開始懷疑數據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這種把其他人當傻子的行為,要麼是因為狂妄而無知,要麼是為了圈流量和用戶故意歪曲事實。
首先,高儲蓄率問題是存在的,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我們儲蓄率高達46%,目前世界第三。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有相關講話中引用過相近的數據。具體排名見下表:
這是鏈接: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260rank.html
這裡要先科普一下,一個國家總的儲蓄被稱為國民儲蓄 ( National Saving) ,國民儲蓄按照部門通常可劃分為居民儲蓄 ( Household Saving) 、企業儲蓄 ( Corporate Saving) 和政府儲 蓄 ( Government Saving),居民儲蓄又稱住戶儲蓄,企業儲蓄又稱公司儲蓄,其中居民儲蓄和企業儲蓄又統稱為私人儲蓄,政府儲蓄又被稱為公共儲蓄。關於儲蓄率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儲蓄額與 GDP 或 GNI 之比來表示; 第二種是用儲蓄額與可支配收入之比來表示。前者的優點是數據容易獲得,計算簡便,能夠較為直接地觀察到儲蓄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狀況,更適合在經濟增長理論模型中使用,缺點是不能反映消費和儲蓄的結構變化。後者的優點是能夠反映出儲蓄和消費的狀況,缺點是數據難以獲取,計算較為繁瑣。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儲蓄額並非貨幣儲蓄,它等於部門可支配總收入與部門最終消費總額的差。
中國使用的是總儲蓄率 ( Gross Saving) ,包括了固定資本消耗 ( 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又叫折舊) 。美國使用的儲蓄率是凈儲蓄率 ( Net Saving) ,剔除了固定資本消耗。我國的固定資本消耗不像美國那樣按照住戶、企業和政府進行區分。另外,兩國在在估算固定資本消耗時所作的假設不同,中國國民收入統計中的折舊是基於歷史成本法計算的,而美國國民收入統計中的折舊是基於重置成本法計算的,兩國的固定資本折舊本身並不可比。所以不剔除固定資本消耗的總儲蓄率更有可比性。
通常一些文章講我國儲蓄率高達50%而美國基本為0,這一般就是犯了用我們的總儲蓄率對比了美國的凈儲蓄率。據測算,美國 1992 ~ 2007 年凈儲蓄率最高位 7. 1% ,最 低為 1. 8% ,同期美國的總儲蓄率最高位18. 2% ,最低為 13. 9% ; 兩者之間的差距達到了 12 個百分點左右。2015年CIA估計的本國總儲蓄率是18.7%,位列全球91位。
拋開上面提到的儲蓄率的差別,某文犯了兩個根本性的錯誤:一是我們說儲蓄率高,這裡演算法並非該文章所提到的那樣,用貨幣儲蓄餘額/GDP,繼而文章指出不能用貨幣存量而是應該從收入的角度分析,這是用自己犯的錯誤立了個靶子列了一些數據,事實上是儲蓄率從來都是從收入的角度來算;二是把居民的貨幣儲蓄當成了居民的總儲蓄,在存款餘額和增量上大作文章。
經濟學上的「儲蓄」通常是廣義的,包括銀行存款、手頭的現金、買基金等理財產品、買保險等金融投資,還包括買房等固定資產投資,前者可以概括為「金融儲蓄」,後者則可統稱為「實物儲蓄」。 不考慮負債的因素(事實上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率很低,粗略估計在6%~10%左右),貨幣存款大約佔居民金融資產的51%。
我們繼續展開關於儲蓄率的話題。計算總儲蓄率時,必定要搞清楚收入與消費。
現行國際標準(1993年SNA)把居民購買的所有產品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消費品,包括耐用消費品,例如汽車、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第二類是投資品,包括固定資產和珍貴物品。其中,固定資產僅指居民住房,包括居民購買的住房和居民建設的住房;珍貴物品包括珠寶、珍貴字畫等,這些物品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貶值,甚至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值。
對於居民部門言,居民消費支出指常住居民在核算期內對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它包括4方面內容:第一、居民用貨幣直接購買的用於生活消費的各種貨物,包括本期不能全部消費完的耐用消費品,如傢具、家用電器等,也按購買全價計入本期消費中。第二、居民用貨幣直接購買的用於生活消費的各種服務的支出,如房租、交通、洗理、教育、醫療保健、文化、日用品修理,家庭保姆等項支出。第三、居民以實物工資形式獲得的用於生活消費的各種貨物和服務,包括免費或以低於市場價格獲得的貨物和服務。第四、居民自產自用的計入核算期產出內的貨物和自有住房的虛擬房租等。居民消費不包括作為生產投入和投資建房方面的支出。
關於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總額,某文利用每年公布的城鎮居民、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乘以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數再相加得到,這個做法也是不對的。首先,城鎮、農村兩者的收入統計口徑範圍不同,是不能相加的。其次,兩者的統計數據和方法也是不同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利用農村住戶收支調查資料計算出來的,其中的收入項目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例如農村居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農林牧漁業產品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利用城鎮住戶現金收支調查資料計算出來的,其中的收入項目只包括現金收入,不包括實物收入,例如城鎮居民以實物報酬和實物轉移的形式獲得的收入以及城鎮居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農副產品收入。
事實上,這個數據是住戶調查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詳細來源構成、城鄉之間和不同群體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 但如果想了解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和宏觀收入分配結構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應著重觀察資金流量表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
關於國家年度資金流量表,可以在統計年鑒或者統計局網站上找到。以下為1992~2010年中美兩國總儲蓄率的比較:
數據來源的資金流量表更新很慢,最近的是2015年發布的2012年流量表。以2012年為例,當年全國可支配總收入51.84萬億,其中居民部門32.14萬億,佔比62%;政府部門10.13萬億,佔比19.54%;非金融企業部門7.89萬億,金融機構1.68萬億,兩者合計為企業部門,計9.57萬億。在減去最終消費後,當年總儲蓄25.64萬億,其中企業部門9.57萬億,政府部門2.99萬億,居民部門13.08萬億。當年的國民總儲蓄率49.35%,其中企業部門18.4%,政府部門5.76%,居民部門25.18%。這裡可以看到一國儲蓄在部門之間的分布。
從歷年的變化來看,推動總儲蓄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於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
從另一個角度,各部門儲蓄率可以用部門儲蓄額/部門可支配總收入,比如2012年,居民部門的儲蓄率為40.7%,不可謂不高。這個數據也是經常被引用的。
這裡還可以關注一下收入分配,2012年居民可分配收入佔比為62%,政府佔比19.5%,企業佔比18.4%。而在1992年,居民佔比68.7%,政府17.9%,企業13.4%。可以看到,在此期間,企業在分配中所佔的份額增長最多,而居民的份額持續下降。事實上,中國的這個比例偏低的。
從企業儲蓄上升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企業面臨的轉型升級再投資的壓力;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看,有人員工資上漲的壓力。
總的來說,我們高儲蓄率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目前中國養老金的剛過4萬多億人民幣,佔GDP的比重不足7%,而美國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個層面養老金相加的總資產超過18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超過120%。其他原因就不展開了。
3、關於政府存款的問題
某文指出政府存款佔全社會存款比重上升,是因為政府以重稅侵佔了居民的利益。首先這種以存款餘額變動為依據在邏輯上是否成立就有待商榷。其次,更關鍵的是,作者忽視了政府存款的構成。
政府存款分為財政性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其變化情況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財政性存款基本穩定,一直增長的是機關團體存款。2015年底,財政性存款約4.6萬億,機關團體存款21.43萬億。
其實機關團體存款的主要構成是社會保障和住房公積金,以2015年數據,社會保障結存5.5萬億,公積金結存4.07萬億,兩者即佔了45%。其餘的,衛生系統存款所佔比重約為3.2%,剩下為軍隊存款、科教文等系統的存款。事實上,這個政府存款也經常被媒體誤會為政府賬面上仍有20多萬億並未動用。
4.其他
最後補充幾點: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美國人住房開支佔總消費的33.5%,其實也不低;
關於第三產業佔比,2014年數據:美國75.3%、日本68.1%、韓國55.1%、法國72.4%。
其它就不扯了。
推薦閱讀:
※中國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018.4.1 入局破局
※不吹不黑,說說美日歐為什麼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8月份經濟數據的另類解讀
TAG: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