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世界的第三隻眼 — 讀《對「偽心理學」說不》

《對「偽心理學」說不》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有點噱頭,聽起來有意思,讀起來卻有點枯燥。還是英文書名比較厚道: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自1983年出版以來,已經發行到第10版。

如書中前言所述,簡略介紹批判性思維的技能,澄清現代心理學的主題。書中開篇提到弗洛伊德,這是心理學的里程碑式人物,卻成為現代心理學發展的巨大阻礙。很多人對心理學的印象都停留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上,然而,對美國心理學會的調查顯示,認同弗洛伊德的只在5% - 10%。心理學是目前被誤解最多的一門學科。

里程碑式人物弗洛伊德

這是個複雜的世界,無論是心理學,醫學,還是風起雲湧的金融股市,很多時候,誤解,錯誤的判斷,是因為我們太相信自己的兩隻眼睛,而忘了睜開第三隻眼睛。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無非是現代科學的基本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統計規律」這第三隻眼睛。

統計與個例

在臨床醫學上,這是無處不在的問題。比如吸煙和肺癌的關係很多人都明白。但總會有些老煙槍反駁:老王吸了一輩子,不是現在也活得好好的嘛!另外鮮活的例子電視上各種神奇的廣告,公園裡大爺大娘的秘方,比如老李喝了一年綠豆,血壓完全正常了。綠豆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燕窩、魚翅了。

你懂的~

統計學的數據往往沒有那些「鮮活的個例」有說服力。很多人都會相信隔壁老李喝綠豆湯是多麼有效果。普通民眾也就算了。如果哪個醫生還大談他治療某個病人,某種藥物有多好的效果,我會拒絕和他繼續討論。如果這個年代,還僅拿自己的個人醫療經驗來說事,而不是臨床上統計學的證據,那就再見了(除非沒有臨床證據)。對於普通病患,統計學的數字,總是冷冰冰,無法深入人心,所以還是需要他們內心中呼喚的「鮮活的個例」,這時候醫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另外,如何告訴病患一個統計學數字,是有技巧的。比如用吸煙的死亡率來勸告別人戒煙,第一種方法是告訴他吸煙的死亡率是0.000055;第二種是,在18250包煙中,有一包裝滿炸藥,打開就會爆炸。可能第二種會更生動些。

安慰劑效應

我爸經常說,他感冒喝點板藍根就好了。我說:您不喝板藍根也一樣好。在這裡我至少犯了一個錯誤:他喝板藍根應該真的有效,因為安慰劑的作用是強大,何況他這麼相信。要知道,安慰劑治療抑鬱症的作用是29%,治療偏頭痛的是21%。醫學文獻上記載了很多富有想像力的治療方法,比如鱷魚糞便,豬牙齒,甚至埃及木乃伊的粉末,還有魯迅小說里的人血饅頭。因此有人說:上世紀前的醫學就是安慰劑醫學(記得,安慰劑是有作用的!)。臨床醫學尚且如此,心理學上更是各種庸醫庸術橫行,貽害匪淺。

偶然性與不可預測性

儘管我們有統計學這隻天眼,但不得不承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管你有沒有開天眼,馬航還是失蹤,股市該跌還是跌。我們總是相信自己能預測未知,試圖去解釋一些偶然發生的事件,結果總是弄巧成拙。大多心理事件不是解釋得太少,而是解釋得太多。理解偶然性,能讓我們坦然地去接受它,嘗試部分可解釋的部分,而且全部。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面前,人類應該學會謙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總是試圖去解釋一切現象,歸因於肛門的而又是性慾的,而又與原始心理動力相關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最大的非科學性在於不可證偽,就像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上帝的存在,所以上帝不在科學討論的範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不在)。諸如此類的心理標籤無疑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

前段時間有本新書叫《反脆弱》(英文版「Antifragile」,作者寫了另一本更著名的書《黑天鵝》)核心思想就是:世界是不確定的,就像你永遠不知道黑天鵝何時出現。中國股民應該對此有深刻認識,但是每個人總是相信自己能預測股市。

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如此,臨床醫生也是如此。總是覺得自己能做很多,能對個體做出準確的預測。現代的醫學不是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了,這也給了某度、莆田系很大的空子。最高明的醫生,是能自信地告訴你:你不用做這個檢查,你可以回家。這句話的背後需要多少年的功夫。但說完之後,病人可能要出門退號。

這本書雖然枯燥,但裡面有很多鮮活的例子,不僅限於心理學,也涉及很多臨床醫學,經濟學的內容等,讀來也是有趣。而且大概能一窺現代科學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學假設的可證偽性,相關與因果,控制實驗,還有與時俱進的meta 分析等等。

徐傳輝

2016.3.20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醫藝會獅」,作者為北京大學醫學博士,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理學博士。原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生,現於新加坡行醫。夫人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文學碩士。


推薦閱讀:

讀《原則》

TAG:讀書體會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