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人和她們的「美人痣」

首先一向喜歡法式穿搭,尤其鍾愛All black。平日里會收藏喜愛的街拍,欣賞Coco Chanel說的: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下圖主要是巴黎時尚博主Marie Gm的街拍,十分簡潔舒適~)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20世紀法國作家的筆下切入,談一談那個時代與我們共通的「人間喜劇」,談一談法國女人和她們的「美人痣」~

首先重點要談論的是拉克洛於1782年發表的書信體小說《危險關係》。整個故事主要以梅爾特伊夫人(Marquise de Merteuil)和凡爾蒙子爵(Vicomte de Valmont),兩位在情場可互相匹敵的朋友的書信往來展開,故事中其他的角色也在書信中被提及。我們總認為感情中棋逢對手才是最匹配的,就像梅爾特伊夫人和凡爾蒙子爵。但有時愛情卻僅僅起源於一個想像,故事中的雙方處於強弱的各一端,就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托馬斯和特蕾莎。所以故事的最後梅爾特伊夫人只能是被自己攻擊的矛所傷。

該書所持有的道德評判是模糊的,我認為道德是基於時代大環境、大背景的相對性定義,它會根據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補充變化。所以這也是此書於時間的考驗之後,成為了經典的原因吧。小說的情節極為精彩,被多次改編成不同版本的電影、影集和舞台劇。

其中最經典的我認為要數 1988年由Stephen Frears執導,由John Malkovich飾演凡爾蒙子爵(Vicomte de Valmont)的電影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烏瑪?瑟曼(Uma Thurman) 在其中飾演塞西爾,來上張Uma當年的劇照吧~

拉克洛認為富於情感的心靈要比受過良好訓練,知識豐富的頭腦更為可取。這與去年上映並獲得廣泛好評的保羅?索倫蒂諾的電影《Youth》中表達的觀點是很相似的。

電影中作為知名導演的Mick一直在苦心推敲自己的最後一部大作《一生的最後一天》。可是計劃卻由於唯一認定的女主角的失約而終止。由此,Mick從思索自己遺作中主人公的生命終點走向了自己的生命終點,戲劇和現實產生了巧妙的碰撞。他的遺言就是:Emotion is all we have got…

關於理性與情感,啟蒙時代的哲學精神總是將理性與正確聯繫在一起,而把情感與謬誤聯繫在一起。理性自會解開自然之謎,而情感卻會助長偏見和狂熱。然而盧梭早已論證了這種觀點的結構上的弱點:一個人並不僅僅是鐘錶機械般的宇宙中的又一個齒輪輪齒,一台按照預定計劃工作的機器,而是一個充滿各種需要和慾望的難以捉摸的生靈。

對照巴爾扎克《貝姨》中的瓦萊麗:「第二天,瓦萊麗全副武裝,她把自己細細端詳,好似一個男人去決鬥之前,把虛虛實實的劍法溫習一遍。……再加上幾顆惹眼的痣。大家以為十八世紀的美人痣業已失傳或者過時,其實並不……瓦萊麗存著必勝的心,那晚點了三顆痣。她用藥水把淡黃頭髮染成灰黃。……第三顆痣,象我們祖母時代的款式,貼在眼睛下面。」大家是不是像我一樣特別佩服法國女人的想像力和情趣呢,為此我還特意搜集了美人痣的妝法,最後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工具特別簡單~分別是黑色眼線筆、黑色眼線液、棕色眼影,棉簽棒和定妝散粉。

step1選擇自己要畫美人痣的位置,然後取出眼線筆,輕輕的划上一個小圓點。

step2然後再用尖棉棒蘸取棕色眼影,在圓點周圍,輕輕的暈染一下。

step3接著再用眼線液筆在黑點中心點兩下,加深提亮顏色。

step4待眼線液干後再上散粉稍稍遮蓋,讓痣變得更自然,也能起到定妝的效果。

PS: 膚色比較健康的女生可以選用棕色眼線筆,這樣效果更自然~


推薦閱讀:

彭託庇丹《樂土》——平凡生活里的愛與自由
俄國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在什麼背景下寫成的?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作品有什麼共通點嗎?
她說每個男生都應該去讀毛姆的《刀鋒》
生者世界中的死亡主題——讀喬伊斯《The Dead》

TAG:電影 | 外國文學 | 美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