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理想的偏執狂
對我來說,藝術家的人格是個神秘的潘多拉盒子。在他們文明的外表下似乎隱藏著原始的野性,讓我忍不住想打開來一探究竟。乍看之下,《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一個凡人放棄安逸生活追求理想的勵志故事。實際上,毛姆想要表達的遠不止這點——斯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所引起的思辨要比這個故事本身更具閱讀價值。
我不禁想問:到底是偉大的理想催生了偏執?還是偏執成就了偉大的理想?
當斯特里克蘭德在巴黎的酒館說出那句「我要畫畫」時,我在第一時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老實說,他說出這句話絲毫沒有讓我覺得驚訝。當人們在思索「這個人一定是瘋了」的時候,我看到斯特里克蘭德眸子背後閃爍著的睥睨俗世的光芒。唯有理想主義者能夠理解理想主義者內心「虛無縹緲」的追求。斯特里克蘭德勇敢地把它展示出來,的確讓人敬佩。我想知道,是多麼強大的內心,讓他能夠抵擋住世俗尖銳的目光,忍受住半生殘酷的厄運?
與斯特里克蘭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憐的施特略夫。這個善良的自尊心極低的圓臉畫家,在失去了太太以後終於揪出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魔鬼:那個嫉妒的、憤恨的充滿報復心的自己。他的懦弱反襯出了斯特里克蘭德的強大:一個充滿同情心,另一個冷酷無情;一個畫著庸俗不堪的畫自我欣賞,另一個對他的作品嗤之以鼻;這種個性的對比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在斯特里克蘭德霸佔了施特略夫的畫室後,竟有種為他拍手稱讚的衝動。而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施特略夫,卻被斯特里克蘭德的陰影徹底籠罩。「大自然在創造這個人的時候,在他身上揉捏了這麼多矛盾的特點,叫他面對著令人迷惑不解的冷酷世界,這是一個多麼殘忍的玩笑啊。」
藝術家的人格,在精神的世界裡才能煥發出生的希望。斯特里克蘭德從內心深處想必是知道這一點的,這導致他最終離開文明世界,在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隱居。在那裡,他的藝術靈感源源不斷的湧現;在那裡,他真正成為了一名藝術家。他在雙目失明的時候承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卻在小屋的牆壁上創造出了曠世絕作。當我們看到那幅本該流芳百世的巨作被他親手摧毀時,我們除了目瞪口呆,難道不會在心裡懷有一點點崇拜嗎?這個身材壯碩,頭髮濃密,嘴唇充滿肉慾的「宇宙半獸人」,帶給我們如此強烈的精神力量。在這股力量面前,幾乎沒有人能夠不屈服。真正的藝術家,永遠有一個普通人無法企及的內心世界。他們在裡面自由游弋,普通人能看到的,也就是那一點點濺出來的浪花。
毛姆對斯特里克蘭德太太思想生活的刻畫,是英國主流社會價值觀的縮影。人們生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時時刻刻注意維持體面。而斯特里克蘭德的出現,是對這種主流價值觀的挑戰。他鮮血淋淋地衝出世俗的刀光劍影,頭也不回地奔向了心中嚮往的聖地。在那裡,他褪下裹在他身上虛偽的皮囊,把內心曝露在純凈的陽光下。身後的太平洋煙波浩渺,一望無垠。
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人性本質的矛盾,構成了該書的主題。在衝突和矛盾中,只有偏執的精神力量能夠引領人們前進。與其稱他們是「藝術家」,毋寧稱他們「偏執狂」。就像斯特里克蘭德一樣,他把原始的人格特質注入作品中,最終構成了偉大。
一邊在生活中攢便士,一邊在知乎上看月亮——僅以此文作為自己在知乎的第一篇專欄文章。
推薦閱讀:
※魯迅 | 我其實是一個藝術家
※十幅畫看懂「聖誕」故事:也是蠻辛苦的一趟旅程
※「懷才不遇」就要一死了之嗎?
※《老獸》:看不清內蒙和鄂爾多斯,你便看不懂這場時代悲劇
※聊聊拼貼藝術的發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