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騷年,你為何如此浮躁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一書開篇的序便寫道,這是蔣方舟回首自己十七年的寫作,略帶回憶錄感覺的一本雜文集。我所理解的是,作為一個年輕作家,小小年紀便如此載負「盛名」(此處不見得是留名千古的那種盛名,而是一種知名度的體現),到了人生的某一個階段,也是得好好出一本書回顧一下自己這麼多年走過來的路了。

蔣方舟我了解不多,但是在知乎看過她回答「少年成名是一種什麼感覺」這個問題的答案,覺得還算是個沒有架子的小姑娘,當然,她只比我大一歲。不得不承認,她的人生,她的成名之路,已經比大多數作家來得順暢很多,這跟她的天分有關,當然更應該感謝的可能是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讓她趴在桌子上寫作的她的母親。

蔣方舟和我們這一代人是一樣的,說一代人,或許範圍略廣了,不過請允許我這樣說,畢竟8090也算是「一代人」的代表了。蔣方舟在書里的《被綁架的一代》一文中寫道:「比較各個年代的青春,最有意思的是,我們這一代的青春,是沒有什麼共同記憶的。50年代有激情歲月,60年代有饑饉動亂,70年代有上山下鄉,80年代有思想激蕩……到新千年,我試圖提煉一代人的共同情感,卻發現青春只是散落凌亂的個人記憶。」

她說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是沒有什麼共同點的,也難以提煉。

或許感情和回憶的共同點是難以提煉的,但如果要我說說我們這代人的性格特徵,或許我可以用「浮躁」這兩個字來形容。

記憶回溯到高三的時候,當時正值夏日炎炎,我們這群高三苦逼黨正在苦苦掙扎與題海之中,每到深夜不過2點走廊微弱的燈光下還是會有我們拱起的背影,在紙筆婆沙的摩擦聲中不斷幻想美好的大學時光。那時,彷彿一點點聲響都會打破那個靜謐的畫面,也會驚擾到我們這群苦逼的孩子。然而有一個晚上,高二的學弟妹因為不滿周六的補課,居然在熄燈之後集體跑出宿舍陽台,並且不斷敲打陽台的鐵欄杆,整個學校回蕩著擊打金屬的刺耳聲音,當時除了教導主任要被氣得兩鼻孔冒氣之外,最不滿的就是我們這群已經被洗腦的高三黨,弟弟妹妹啊,知道姐姐每天晚上這點學習時間多寶貴嗎?!再瞎嚷嚷真的要分分鐘殺過去跟你拼啦!

當時的他們可能無法理解,高三的我們這每一分每一秒學習時間的珍貴,我從那時開始感受到,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浮躁之氣,似乎已經慢慢瀰漫開來。不得不說,我也是其中之一。

太多太多的例子。

前段時間很成功地佔據了好幾天話題排行榜的「偉大的安妮」,還有一直受眾人抨擊的潮汕小男孩,超級課程表CEO余佳文,已經我所認識的禮物說的CEO溫城輝,在我看來,也都是這個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浮躁的例子之一。溫城輝我認識,他是我的前老闆,以前在他的那家小公司上過班,半年多。其實我當時也是被創業熱情沖昏了頭腦,也不知道這一趟渾水居然如此沒有營養,以致我進去之後,跟我離開之時,我自己個人的能力是沒有得到實質得提升的。這也是我後來選擇創業公司的時候,絕不選擇年輕老闆的重要原因。

只能說,如今成名的代價太小。網路通訊太發達只要有點創新的小想法很容易便可以吸引眼球。這也就是為什麼知乎上面,抖機靈的答案已經開始遠遠超過認真答題1000字以上的答案了,因為大家開始發現,我用很低的娛樂趣味的成本,可以換來高的點贊數和粉絲,那我為什麼要那麼認真呢?同樣的,想法和創意也越來越淪為商業產品的小借口,我只要有一個好的創意就可以成功——這樣的想法已經不止植入於類似上述創業成功的年輕人腦海里了。

我和溫城輝聊過一次,大約2個小時。不得不說,這個93年的小弟弟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學習的,至少,我是沒有他那個勇氣,放棄自己的學業遠赴北京創業的。而且,他還幹得不錯。溫城輝十分重視時間管理,當時給我們每人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希望大家看完可以嚴格按照書中各種條條框框來進行工作。而且在他從北京來到廣州的那麼短短3小時內,他為我們廣州這一小撮人介紹了無數個提高工作效率的電腦軟體……不知道為什麼,我並不討厭他,同時我甚至是很欣賞他的,並且我知道他講的許多東西我都是認可的,比如時間管理,比如人要多讀書,但是,對他說出的一些建議,似乎就是有一種天生而來的抵觸,我思考了很久,我終於懂了,好像我對這個時代一些特殊類型的人過敏似的,溫城輝好像是我的過敏源,無法接近,即使我再喜歡。

我感受到他每句話里對自己的高度認同和想把自己價值觀加於別人的那種騷動不安的想法,當然,我沒說,他是想強加,但不得不說,他十分渴望得到認可。這可能也就是我天生抵觸的原因。

當我接觸不到你成功真實的原因,感受不到你個人的內斂和真正的內在魅力,外表看起來的那些成功,包括你表現給別人看到的成功學,都是我這個過敏的人所要去抵觸的。

沒錯,我覺得你浮躁了。

我不得不承認曾經有一段時間的我也是這樣的。急於獲得別人的認可,拚命想要多表現一些自己比別人優秀的地方,不想靜下心來聽取別人的意見。但當我多活了這麼幾年之後,我才發現,一個浮躁的年輕人,是永遠無法真正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認可的。只有你慢慢走進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的那個「自我」,在積澱和蛻變中,才能慢慢變得真正優秀起來。

確實如此。

寫於2014.12.28
推薦閱讀:

一不開心就看書 | 50個免費領書的兌換券
書評 | 且不知生,遂苟於死
嚴歌苓:邊緣人的文學
間諜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TAG:書籍評價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