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齡人拋棄的我們,如何反脆弱——《反脆弱》讀書筆記
01
每當媒體宣揚我們被同齡人拋棄了,我就感到不舒服,感到自己被強行貼了失敗者標籤。是的,我沒有年薪百萬,也遇到了職場天花板,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也會焦慮…但是這一切不代表我沒有認真地生活。
我欣賞別人的優秀,也肯定自己的價值。
和很多普通人一樣,上學時勤奮讀書,進入社會之後規規矩矩地工作,沒有想過對社會做多大貢獻,但是絕不佔人便宜、故意傷害他人。常年保持BMI18.6,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記錄金錢使用,學習理財知識。我愛我的生活,生活有時候讓我覺得沮喪,但是我依然熱愛她。
02
還是孩童的時候,我就盼望著長大,盼望著可以像大人一樣說話做事;念大學的時候,盼望著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工作的時候,盼望著財務自由。當我們以成長的角度看待未來,總是處於焦慮之中,盼望著那些當下得不到的東西。當面對突然發生的事情,如果沒有明顯的好處,我們會有壓力,不知所措。
然而,壓力、焦慮並不全然是壞事。
《反脆弱》告訴我們,只要以一定程度為限,人體可以從壓力源的刺激中受益(變得更為強壯)。比如,定期給骨骼施以一定的壓力則有益於骨密度的上升,這一機制被命名為沃爾夫定律。
小劑量的有害物質實際上會有利於機體健康,起到藥物的治療作用。一點點的危害,只要不是很多,只會造福於機體,使其成為更好的整體,因為它會觸發一些過度反應。這就是藥理學家所說的「毒物興奮效應」。
「在嚴重的病理情況下,病人確實需要服藥。但是,人的情緒、悲傷,突如其來的焦慮,實際上是智慧的第二來源——甚至是第一來源。」
如果不是職場不順利,我很可能就滿足於體制內的生活,不會像現在一樣每天學習英語,每天閱讀,每周健身,每月寫讀書筆記。
進化讓我們得以走到了今天。有些事情沒有很明顯的邏輯,或者是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中的邏輯,但是並不代表它的發生就沒有緣由,很可能就是進化讓它得以發生。有些經驗「不是靠任何邏輯推理過程中得來的,而是在與逆境和麻煩的鬥爭中總結出來的」,我們可以憑藉從災難中獲得的經驗做出最佳選擇。這本書告訴我們要重視歷史,對自己的過去應當珍惜,這是我們走到今天的源頭;對未知保持敬畏,因為即使不知道將會怎樣,我們現在也要做好各種準備,以便從中最大限度的受益。
03
從隨機事件(或一定衝擊)中獲得的有利結果大於不利結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則是脆弱的。
成功和失敗都是中性詞,只是向我們傳遞一種信息。就像愛迪生曾說過一句名言:「我沒有失敗過,我只是發現了一千種行不通的方法。」
反脆弱性要求我們讓有利因素大於不利因素,只需要減少極端不利因素的侵害(情緒傷害),也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要設法自己在錯誤的情況下也不會受到傷害;而不是改善中間因素。就好像投資理財,首先留存好一定比例的儲蓄和保險,剩餘的部分再拿去投資,最壞的結果是全都虧本,但是也不至於會影響生活。而且,只要堅持分散投資,貌似還沒有人在股市中投的錢全虧掉的吧。
在職場中當被拒絕、被否定,以前的我常常會自我貶低、自我懷疑、自我打擊,過得很不開心;而現在的我則會反思,哪裡有不足,哪裡需要改進,會發現事實是做得不體面的人有時候就是指責我的人。想開了之後不會再投入過多情緒,情緒無益於解決問題,面對過分的指責,我學會了就事論事、據理力爭。情緒的穩定是反脆弱的重要表現。
恐龍很早就消失了,人類在地球上只有 300 多萬年的生活史,而蟑螂已經生活了 3.2 億年。有時候並不是最聰明、最強大的存活下來,而是那些懂得適應變化的才是真正反脆弱的。
推薦閱讀:
※泡妞之道
※傅盛:年輕人成長中的四個關鍵詞
※與你初見 共赴明天
※人窮牢記十理,失意不做十事,靠誰不如靠自己!
※也許我們離成功很遠,但我們可能離幸福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