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生活過得好與壞,順心不順心都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不必從外界索取什麼,更不應該向外界抱怨什麼。
如果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更有資格開心一點,既然自己的事只與自己有關,那又為什麼要為外界難過呢?
不多說,不多想,不有所依,不有所謂,不有所累。
1
獨立是一種自知和自重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
當你遭遇不公的時候,是不是在抱怨:命運為何獨對你如此?
當你心懷不滿的時候,是不是也會變成碎碎念?
當你身處逆境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全世界似乎都欠你一份成全?
其實,這個世界從不偏愛於誰,也從不欠誰分毫。只是有些人把自己過成了全世界,而有些人把別人當成了他的全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縱然我們要與不同的人關聯成不同的社會關係,但是在這些角色之前我們更要成為我們自己。
無論你此刻有多麼憤懣和不甘,無論你此刻是否已崩潰到極點,請記住,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沒有義務為你的負面情緒買單。
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而不是去依賴和依附任何一個人。
有一句經典禪語:萬物皆非我所屬,但是萬物皆為我所用。
學著不要習慣去依賴任何一個人,如果你的腦子裡哪怕有一點點依賴別人的想法,即使那只是想獲得別人的一點點的幫助都是錯誤的,在任何時候你只能靠自己。
我們並沒有與這個世界割裂,而這恰恰反映了一種高度的自知。一個人只有擁有高度的自知之明才能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畢竟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己方能知人。
而當一個人與全世界對抗的時候除了不自知還有不自重。請問,當你心懷怨恨,牢騷滿腹的時候,你把自己的自尊置於何地?又將自己的內心安放於何處?不知不覺間早已喪失了自己。
若是如此,那不是這個世界欠你的,而是你欠這個世界的。
2
讓別人成為別人亦是一種尊重和成全
有時候,我們或許能做到給自己留空間,卻很難給別人留餘地。我們或許可以自己關照自己,但是卻往往不讓別人做選擇。
如果說讓自己獨立是一種自知和自重,那麼給別人獨立選擇的權利更是一種成全。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或者指手畫腳或者是好心提建議的人,但是任何事情皆有尺度,即便是好心提點也要把握好分寸。
有時候將好意過分地強加在別人身上就變成了負擔。因為你只是自己滿足了自己的內心,一廂情願的認為別人應該接受並且必須接受而忽略了別人可能會陷入不想接受你的好意但是又不想傷了你的好心的雙重為難。
有時候在尊重的基礎上施加好意是一種最基本的教養。
所以給自己一個做自己的機會,也給別人一個做自己的機會。
你自己只與你自己有關,別人的事情也應只與他自己有關。
3
放下外界,留下自己;放下嘈雜,留下靈魂
你在害怕失去什麼?那些東西根本從來不屬於你。
你在憂慮什麼?那些事情根本和你沒有關係。
你在遲疑什麼?那些困難根本沒有真正阻礙過你。
你在患得患失什麼?除了自己我們根本就無可失去。
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虧欠過我們,無論順境和逆境其實都是外界的贈與,只是我們如何看待。就連煩惱本身也從不真正屬於我們,只是我們自以為是地把它與我們綁架到一起。不管你以怎樣的情緒對待它,它就在那裡,你認為它屬於你,它就屬於你,你認為它不屬於你,它就不屬於你。擁有還是放下,不過就是一種心境罷了,而選擇權在於你自己。
大凡心性洒脫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蘇軾: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
真正的成熟不是對外界持有怎樣的情緒和態度,而是發現與自己無關。
人生其實最應該學會的不是如何拿起而是如何放下,因為我們除了自己本一無所有,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失去的。
人最寶貴的財富是內心的豐盈,而人只有在最安靜的時候離自己的靈魂是最近的,放下外界,我們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讀懂自己。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
——南森
每個人不快樂的根源其實根本不在於外界,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是自己不夠強大,不夠自信的表現,所以快樂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做自己。
我喜歡適度的孤獨,心靈上最釋放的一刻,總捨不得跟別人共享
——三毛《溫柔的夜》
發現自己,我們才能以更清醒、更理智的方式對待這個世界,以更溫柔的姿態對待自己。
我們越往後走,生命就越輕。慢慢地我們會失去青春、失去健康、失去所有本不屬於我們的身外之物。直至最後留下一顆高貴的靈魂足矣。
作者:一顆堅韌的螺絲釘
公眾號:一顆堅韌的螺絲釘(ykjrdlsd)
?
推薦閱讀:
※面對別人無緣無故的謾罵該如何應對?
※作為一個知乎新人,達到千贊有多難?
※有沒有那麼一段話 改變了你曾經的生活態度?
※三十六「字訣」,道盡「為人處世」!
※20多歲應該做些什麼,30歲才不會後悔?
TAG: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