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Lets start from here

昨天夜裡忽然心血來潮操弄起自己寸草不生的知乎,今天就收到郵件說成功建立了一個專欄。其實這大概也就類似於早年的空間日誌,後來的新浪博客,以至於今日似乎已經非常普及的個人公眾號。但是由於它的命名,以及一個「申請」的步驟,讓它變得好像從誕生起就應該活得更認真一點。當然,它自己是不能活著的,那麼給予它生命以認真意義的責任就落到了我身上。我一向不想開始什麼東西,因為開始了就很難拋卻,最後若荒廢會責怪自己。但既然昨夜的風把我引向這裡,就隨心情的喜歡吧。

為了能輕鬆地活著,我盡量不去博取他人的關注,如今QQ已荒廢多年,朋友圈也關閉近兩年了,為了維持住它的關閉狀態,自那時起我的微信就沒再升級過。這些保持沉默的原因,除了想在社交生活中了無掛累一身輕鬆,大概還有我不自信的原因。

如今有能而又能展示自己的人太多了,這個世界充斥著各個音域的談笑風生,各種標籤頭銜或許其實並沒有讓輿論空間變得更開闊自由。而向來怯於說出自己是誰的我,一直都覺得躲起來,遠遠望著這些話語的河流流過眼睛,充實著自己的知識集,偶爾還會有自己可以隱藏的嫉妒,這樣一來,雖然自己的寶石得不到檢驗,但同時也避免了為人詬病,自得其樂地生活著,就挺好的。

可是,如果我還想在這個複雜的結構中爭取什麼,如果我還想得到什麼,一味的固守己見是絕無可能的。這件事,在兩年前我就已經通過切身的疼痛感知了,但由於我性格被植入了拒絕改變的方程,始終不願意麵對真實,而自己一點點在一顆毛線團里扒拉著出路。嗯,是這樣的。除了樂得輕鬆,除了不自信,我身前遮住自己的盾還有最後一點,就是我太想真實了。我太想只憑真心活著了。而如今能夠消磨真心的並不是無謂之人的假意,卻是無數我一情不知而又奇怪為什麼好像別人都知道的規則。這些或實或虛的規則令我從自以為是的天真變成了難以接納的愚蠢,每每心中有什麼疑問,我都會先質疑一遍,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問?偶爾心癢難耐,去詢問一下親近,總怕得到一個捂臉哭的表情,加一句「你傻吧問這種問題。」當然他們會審時度勢地為我考量,但我有時在想,他們怎麼知道這個問題,不應該問出口呢?昨日傍晚,又得到一句「圓滑一點吧」的祝語,可是如何變得圓滑一點呢?圓滑一點,我還是我嗎?我想,堅持做一個很真地活在這個世上的人,一定不是壞願望。雖然在前進的過程中,這顆毛線團的一根利刃曾那麼深刻得在我雙手所捧的真心上划了一道,但我,覺得自己好厲害,竟然至今,還沒有把它收起來。

或許這也可以解釋我為什麼近幾年開始想要沉浸在兒童的故事裡。以前雖喜歡這些故事,卻認為這些是港灣而非追求。而今成長到如今年歲,發現這些年萬事萬物不停地改變,我卻其實不知從哪一刻開始,就潛意識地拒絕改變了。重回舊的歲月絕無可能,若尋求文學的庇護,算得上是原鄉的,那就只有那些兒童故事了。我深知兒童故事不是救贖。雖然有說法,幻想故事並非逃避,而是反擊,可我認為自己還是逃避多一些。但這種逃避,是一種真切的勇敢。

不知道我會不會守護它的成長,但,就從這裡開始吧。

推薦閱讀:

行善積德,慈悲為懷。
隨筆 祭灶節——灶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佛系青年「後評
生日隨筆
最近我把電視搬進了卧室

TAG: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