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2018年後,中產的生活會越來越痛!

最近有點急事,回家待了兩天。

期間,跟著爸爸去了趟菜市場,發現豬肉和蛋類的價格下跌非常之大,對於我這種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來說,帶來的震撼不是可以盡情地吃吃吃,而是對於經濟層面上各種擔憂。

遙想2016年年中,二師兄身價一路上漲,當時有一句話說得讓人心驚:中國目前是通脹,但拿掉「豬」後全是通縮。

如今,通脹已經趨於表面化,但二師兄的身價卻剛剛創下了新低,通縮的影子似乎更加明顯了。

一、官方的統計數據:

1、3月份的居民消費指數(來自國家統計局):

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1.1%。

3月份,蛋類價格上漲17.6%;畜肉類價格下降6.1%(豬肉價格下降12.0%)。

2、2月份的居民消費指數(來自國家統計局):

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1.2%。

蛋類價格上漲22.5%;畜肉類價格下降3.1%(豬肉價格下降7.3%)。

3、1月份的居民消費指數(來自國家統計局):

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6%。

蛋類價格上漲14.2%;畜肉類價格下降5.9%(豬肉價格下降10.6%);鮮菜價格下降5.8%。

4、一季度物價(來自國家統計局)及波動原因:

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1%,延續了溫和上漲態勢。其中,1月至3月份分別上漲1.5%、2.9%和2.1%,漲幅有所波動,主要是食品價格變動所致。

2月份,因為春節因素需求增加,但大範圍降溫和雨雪天氣影響供應,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4%;3月份,節後需求回落及天氣轉暖,供需關係調整,價格迅速回落,下降4.2%。

在食品中,雞蛋價格去年同期較低,目前在恢復性上漲期間,一季度上漲21.6%;豬肉市場供需總體平衡偏寬鬆,一季度價格下降9.9%,延續了去年二季度以來同比下降的趨勢。

而對於這些數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觀點是:形勢總體穩定。

二、從雞蛋和豬肉說真正的形勢。

1、豬肉價格創八年新低。

從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也可以看出,豬肉價格一直是持續走低的。1、2、3月份環比分別漲跌0.7、2.0、-8.4,同比漲跌分別為-10.6、-7.3、-12.0,一季度同比漲跌幅為-9.9%。

而放到更長的時間跨度內呢?

網上找到一份近4年的豬肉價格對比,從中可以看出豬肉在2016年5月最高點的21.06元/公斤降到了現在4月份的10.47元/公斤。4月9日《華商報》刊文《豬肉價創八年新低後突然止跌上漲》,雖是報喜不報憂的佳作,但也說明了一個「八年最低」的嚴重問題。

2、雞蛋價格。

來自一些期貨、證券公司的財經消息顯示:4月9日,多地蛋價企穩反彈,主產區均價在3.09,較4日漲0.02;主銷區均價3.18,較4日跌0.06。(單位:元/斤)

根據和迅網雞蛋期貨的價格走勢看,雞蛋從2014年7月份的最高點走到2017年4月的最低點,跌幅達到48.44%,2018年3月底交割價格距離最低點也只有一線之——跌幅42.65%。

3、豬糧比低於6,養一頭豬最少虧損135元。

豬糧比:通俗說,豬糧比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按照我國相關規定,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0比1,生豬養殖基本處於盈虧平衡點。

3月底,有統計數據顯示,養一頭豬基本虧損在200元左右。再加上近期玉米、豆粕價格上漲,虧損更加難以計算。

據統計:2018年第14周豬糧比為5.33:1,較上周上漲0.20。自繁自養虧損134.36元/頭,較上周少虧損46.38元/頭。

三、通脹之後的通縮。

不管你承認與否,中國的通脹一直在存,而且速度一直在加快。

不管你是從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上看,還是從M2的存量上看,中國的通脹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在進行。

而經過一年的樓市牛市,如今的M2、甚至是國民負債,都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

1、經濟轉型「必須」之通脹。

隨著傳統製造業困境越來越明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粗放型經濟模式的路越走越窄,急需經濟轉型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經濟轉型的各種負面問題也需要提前面對。

當前,不管是官方還是媒體,都在鼓吹中國的經濟轉型容忍通脹。甚至有專家提出:轉型期的中國發展速度可以降一些、通脹可以高一些。

至於有媒體表示要解決中國通貨鼓脹,必須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的觀點。至少個人到目前沒有看到官方任何的政策和決策上面能夠做到如此完美。

縱觀當前發達國家和經濟體,經濟轉型期的通脹不可避免。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經濟高速增長,迅速崛起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到1995年一躍成為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史稱「漢江奇蹟」。隨後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標誌著韓國僅僅用了不到兩代人的時間,就由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轉變成為新興發達國家。

但是,1970年經濟轉型期的韓國CPI同比升至15.5%,出現了後面一系列的問題。並且通脹幾乎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轉型期。

2、中國通脹之始作俑者——2009年4萬億和2017年的去產能。

在中國的CPI當中,食品類權重較高,這種狀況其實在拖累CPI,CPI的數據,完全不能體現通脹的存在。

時寒冰在去年發文《處處聞漲價,卻不見通脹》。

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後,「供給側」成為高頻詞。同年12月,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後,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拉開大幕。此後,去產能以空前力度在國產掌控的資源部門展開,去產能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結果,就是供給減少,在需求端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價格開始出現上漲。

......

PPI向CPI分傳導只是時間問題,它也許會滯後,但一定會反映出來。這意味著,通脹的身影不僅能看到,而且,一定很肥碩。

回到房價。與其說去年是中國房價的又一個快速上漲周期,不如說是中國通脹在房價上的快速體現。而最近兩次房價的上漲節點,分別就是2009年的4萬億和2017年的去庫存。房價儼然成了CPI的晴雨表。

現在一說去庫存,90%的人想到的會是房地產的去庫存。但是這一句去庫存,給中國商品住房體系帶來的痛病,可能需要未來數十年的抽絲治療。

3、通縮之痛。

前面說了那麼多,也不得不說,隨著去產能、去庫存「活動」的接近尾,經濟活力減弱,社會各行業資金流動速度減慢,中國式的通縮即將真正地到來。

早在2016年,黃文濤發文《通縮是中國未來的最大風險 比98年那次難的多》。

通縮是非常沉重的話題,因為在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史上,通縮是最難治理的。

通脹比較好治理,只要一加息、只要一收銀根、地根就可以治理,但是通縮很難治理。

從通縮的定義來看,一個是物價水平持續下降,一個是貨幣供應量減速,一個是經濟衰退,從這幾個變數來看,大家想想是不是我們最近經濟和價格的現實具備通縮的一些特徵。

而通縮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有多可怕。

首先是企業,內需的不足、價格的低迷,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會日趨嚴峻,資金鏈出現問題,資產縮水、負債上升等等問題都會接踵而來。

當然了,這對於社會經濟的影響只是一個開始。整個經濟生態會因此而受到更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會是工薪階層,繼而是整個產業經濟和所有參與者。

如果說通脹後最苦的是窮人,那麼通縮後要付出代價的更多的是中產了。

例如同樣是按揭購房,通縮可能使購房人擁有房產的價值遠遠低於他們所承擔的債務。同時,在通縮環境下,除卻黃金外,大宗商品、房地產和其他硬資產的價格往往會出現下跌,特別是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以及該領域的房地產信託基金等。

四、第六次通脹,第四次通縮。

將CPI物價指數連續上漲或下跌兩個季度以上作為通脹或通縮的衡量標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五次通脹和三次通縮,時間都持續長達一年以上。

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出,1980年、1985年、1988年、1994年、2008年的通脹,尤其是2008年,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以及央行拋出20萬億人民幣對沖外匯,19.72%增長率的M2直接造成這次通脹。

隨後幾年,尤其是2009到2010年的通縮,中國的樓市體現得非常明顯。

而目前,在經歷了2017年之後,可以說第六次通脹已經經過,那麼第四次通縮,會以何種方式體現,又將在何時影響出現呢?

weixin.qq.com/r/hzoTC3X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公眾號:chanlungujin

toutiao.com/c/user/9684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美國經濟戰就是紙老虎
曼昆《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及解析 第1篇
無懼經濟寒流,創維逆風飛揚
祝恩浩:從莎普愛思治白內障到王老吉延壽10% 虛假宣傳有多猖獗

TAG:市場經濟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