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些當年離開國外回國的人,他們現在都後悔了嗎?

是否曾迷茫是不是要出國

是否曾迷茫該不該回國

當初的選擇是今天后的悔嗎?

海歸,你後悔回國嗎?

一項2015年的調查表明,近一半的海歸對自己的工作不太滿意,八成認為自己的薪資沒有達到預期。據另一項調查顯示,同樣在海外留學完成學業、在海外工作的人相較回國工作的人,對工作的滿意者更多。當初無論心甘情願還是迫不得已選擇歸國的他們,是否曾後悔回國呢?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人人網」上的文章,作者是一位海歸女博士,因為家人的壓力,幾年前和丈夫一起選擇了回國。沒想到的是,不管是在工作、交際、還是衣食住行上,都感受到了極大的落差,連番的打擊讓她後悔當初的決定——海歸千萬要想好了,能留在國外的盡量不要回來了!

------------------------------

故事稍長,讀完大約4分鐘

我們也沒有期待過人上人的生活

但是現實真是挺殘酷的。

雖說如今的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各種各樣的機會層出不窮,但關乎留在國外還是歸國的抉擇還是不能盲目的好,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我的的經驗之談。

關於工作: 首先講講我們的背景,我跟老公同齡,屬於80後,沒有孩子。在美國都是博士畢業。目前在國內一線城市。

我的工作

我的專業是IT行業,在美國是屬於熱門專業,所以我畢業後在美國工作了2年。由於老公回國,我就跟回來了。剛好因為公司在中國大規模擴張,建立研發中心,於是我就要求回國,所以總的來說我還是比較順利的就回了中國,當然職位也是不變。雖然當時有很多外派機會,但是我這個才工作兩年的小蝦米是不可能爭取到這樣的待遇的。

我本來心裡期待是工資不變回中國,但是後來中國的hr把我打擊的稀里嘩啦的。最後以年薪被砍30%收場。我當時心裡想著也就算了,至少能回來跟老公團聚,就算損失點也就拉到了。但是我新的老闆卻認為我這樣的工資還是高的,因為他還在國內招了別的人,當然相對國內的工資,我還算不錯的待遇。

我的教訓就是:如果要海歸,就一定要有個管理層的職位,一定不能像我這樣隨便就歸了。這樣別人不但不重視你,反而變本加利的欺負你。我覺得是因為我們在美國呆了很多年了,習慣了對人Nice。根本就不會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別人就覺得你是傻子。如果要在國內生存下去,就必須改變自己,比他們還要壞。

老公的工作

老公是屬於裸歸的,畢業後就被父母忽悠回來了。他是在一個央企,一家國有銀行的總行。這個工作表面上看來挺風光,其實是一個超級雞肋。

國內的銀行的管理模式很奇怪,總行就是個大機關,不涉及具體業務。主要任務就是管理下面的上百家分行。也正是因為這個,所以國內的人都覺得這是個超級好的工作。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那些同事各個都是釘子。要麼家裡是高幹,要麼父母是他們銀行的戰略客戶,要麼是部隊的。問題是同事們基本上不是什麼好大學畢業的,也有不少海歸,99%都是英國或者澳洲10個月拿來的碩士。這樣的人基本上是不幹活的。因為他們都很有背景,也不用幹活,老闆們也不敢讓他們幹活。

我老公是個非常聰明,也是個很認真的人。他們老闆好不容易有個能幹活的,就使勁用他。他基本上是每天加班,周末基本沒休息過。國慶7天家,加了7個整天的班。同事們也把活都扔給他干,誰讓你能幹的。

於是老公就成了他們部門的勞模,按說他們老闆還是非常賞識他的。但是,他幹了2年了,身體嚴重透支,他們老闆跟他來了一句,我們這個部門99%的人是不想上進的。想上進的人都沒前途。於是老公徹底崩潰。

說說他的待遇吧,國企招聘的時候居然不跟你談待遇,你只能到內部去打聽。老公的工作是他父母給找的,去上班之前搞的神秘嘻嘻的。上班的第一天,人事的人說你們新來的這批人,工資獎金打對摺,因為社會上對銀行的待遇很有意見。我老公氣的差點沒吐血。所以他的待遇應該算是比較糟糕的。結果他現在的待遇都不如他們分行的一個櫃員。國企幹事情根本不按長理出牌的。

國內銀行的管理基本還是一個原始社會的性質,賺錢基本是靠關係的。人家根本不需要什麼先進的管理,國外的那套根本沒用。工作效率極其低下。老公經常開玩笑說跟一幫豬一起上班。

看到大家經常羨慕國企上班的人,我覺得如果你是個上進的人就別去了,除非你家是個部長以上的官。要麼你就進去混日子,以後也別想跳槽啥的。

說說生活

人人都說國內的衣服貴,我回來一年了,deal也撿了不少,我一般都去商場逛,總的來說,節假日打折比較多,一般是5折。一般牌子,不是名牌,折完了,價格其實還行。當然跟美國的白菜是沒法比的。一般也要300-500rmb。冬天衣服一般是1000出頭。面料也不怎樣。

美國的牌子在國內我們是不買的,太貴了。如果你想穿的稍微正式體面點,國內的衣服是非常貴的。我們一般就是出差的時候美國或者香港買點。現在因為現在還有在美國囤的大量的衣物,所以基本不買東西。

我一般就去家樂福買吃的,水果比較貴,基本跟美國看齊了。蔬菜還行,價格是美國的一半到1/3. 但是,但是食品安全是嚴重問題,我們家有一次吃了家門口一個超市的豬肉,全家上吐下泄。嚴重懷疑我們吃的豬肉是含有瘦肉精的。

後來就再也不敢去那家超市買菜了。我們兩個人一個月超市2000-3000確實就夠了。說到出去吃飯,一般我們就去小飯館,後來擔心有地溝油。改吃好點的飯館,一般兩個人要300塊錢。一個星期要出去吃個3頓左右,因為經常加班什麼的就沒時間做飯了。

總的來說我們兩個人的生活費一個月要6000左右。如果你請個小時工給做飯的話,加上人共費,一頓晚飯也要100-150塊。國內的肉類,魚類是非常貴的。而且還不能保證有沒有非法的添加劑什麼的。所以我們就不管那麼多了,該吃吃,該喝喝。

我們沒有房子,但是有200萬的現金,屬於持幣待購的狀態。房子是非常非常的貴,4環內基本沒有4w以內的房子了,5環內還要看哪個位置,但是起碼在3w以上的。如果想買個5環內150平的房子,加上裝修大概要600萬rmb.

由於老公在2環內上班。我們要是買到5環外,他每天要用3個小時在路上。所以現在也不大想買房子了,覺得買了也是活受罪。所以就在我公司邊上租了個房子,一個月6000的租金,100平左右。還是個很一般的房子,主要就是離我公司近一點。

所以海歸沒有房子的話,還是要好好想想。每天在交通上花的時間太多了。人就會很累很累,到家就什麼都不想幹了,所以我們基本不做飯。一般我要是不加班,我會在家做飯,我老公到家都快8點了。

我們有輛audi A4L. 老公開車上班,如果不限行的話,但是他大部分時間搭地鐵。因為堵車很嚴重,如果不堵車,半個小時內肯定到了,一般他早上7點出發要1個小時還多點。除非6點出發。 但是他們是打卡的,去早了也不能早下班。

地鐵的問題是非常非常擠,我經常擠不上去。經常看到女孩子被夾在地鐵門和安全門中間。再就是地鐵上人太擠,空氣很差,我基本每個月都會感冒一次。老公也是這樣。交通是個非常頭疼的問題,所以大家都說國內一等人是走路上班,二等人騎車上班,3等人開車上班,4等人是坐地鐵或者公車。

看法

由於我們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對於我們能回國還是很高興的。

父母對於我回國是沒什麼意見的,他們對我的待遇什麼的也沒什麼想法,覺得只要能回來就好。屬於那種毫無要求的。我媽是非常想我回來的,她身體不好,也可以理解。我爸爸覺得美國很好,覺得我們回不回來都無所謂的。反而覺得美國房子便宜,我們會活的輕鬆點。

我老公回國本來就是公婆給忽悠回來的,整天跟他說國內多好多好,誰誰掙多少錢。好像國內人賺的錢都是天上掉下來的。但是我老公盲目的相信了他父母,這也是他回來後落差比較大的原因。

老公家裡還是有點小背景的,要不也沒辦法去銀行,其實他不是學金融的。現在國內這樣的就業環境,銀行是非常難進的。我們公婆一個朋友的女兒是人大的碩士,人家是學金融的,託了無數的關係才進了他們銀行,還是個櫃員。

我們都覺得太浪費人才了,公婆卻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該好好珍惜這樣的機會。我其實很不認同公婆的想法,但是在回國前我也沒辦法阻止老公回來。現在他自己吃虧才明白原來這個世界不是他想像的那麼美好。

哪怕現在老公要跳槽,他父母還都極力反對。公婆在國內屬於既得利益階層,所以就覺得國內啥都好,美國啥都不好除了環境。還整天跟我說美國沒啥可以吃的,唉,美國至少可以花錢吃 organic (純天然綠色食品)。

公婆覺得我們不高興就是不適應國內的環境,說我們讀書都讀傻了。動不動就說國內哪有什麼搞技術的,搞技術的怎麼掙錢。我就被鄙視了。應該說公婆是極力要求我們留在國內的,而且覺得我們的問題在他們眼裡都不是問題。公婆是非常好的人,但是在回國這個問題上我無法認同他們的想法。關鍵他們還挺強勢,真讓人受不了。

我們也沒有期待過人上人的生活,但是現實是挺殘酷的。

回來一年,我跟老公都老了很多。整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忙了什麼。後來仔細想想,國內不管去哪幹個啥,路上就要去掉2小時。所以時間過的飛快。我覺得我們不能算是個典型。但是我們的經歷可以說也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注意:此故事講的是美國海歸,但美國並不是一個高福利國家,作者已經覺得很多方面的不適應。如果是從歐洲愛爾蘭或者紐西蘭這種高福利國家回國的,相信不適應的地方會更多吧!)

「海歸」一詞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在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那次熱潮中。近年來,雖然海歸人數並未下降,但是卻有一部分海歸因各種原因再度回到國外就職,這種現象被稱為「歸海」。

事實上,海歸的「歸海」現象早已有跡可循,而最近幾個月內,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馬毅就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就職普林斯頓大學等新聞的接連出現,再度將人們的視野引到了「歸海」問題上。

雖然中國的學區房越來越值錢,但學歷卻越來越不值錢了,洋學歷也不例外。

《2017年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中,留學歸國人員的薪酬待遇,比想像中的還要低。月收入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下的,高達82%,而一萬元至三萬元之間的只有15%。

即使按照國內的生活水平衡量,一萬元的薪水在北京也只能「呵呵」。

「海歸」在國內越來越不吃香了的原因有那些呢?

越來越多的高考失利,甚至無法進入大專的學生通過自費留學來增添一份「洋」砝碼。往往這種學生語言不行,又不能深度學習較精的專業,更何談建立有效的社會關係。往往在中國立足不了,想要維持所謂的優越感,會有相當一大部分歸海,冷暖自知。

往往留學群體的中的精英群體,約佔10%~20%,這種群體基本沒有歸海的想像,因為他們基本不回國工作。

不說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的就業區域留學生也成為了「日常生活化」,甚至也出現在被扔的簡歷裡面,那種失落感只有留過學的人才會懂得多難受。趨同化的留學身份、留學回報降低等等,撕掉留學的模範模樣,都是「見光死」的尷尬。

所以很多人在遇到這種尷尬之後,選擇再次「歸海」繼續深造,或者說是逃避。

留學,把平庸的人變成了似乎不平庸的模樣,但又可以這樣說,留學讓優秀的人更優秀,讓平庸的人更平庸。平庸的人到哪都是平庸,只不過心理上有那麼一絲慰藉。

清朝大詩人龔自珍有句詩:「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傳人可知。」

當一個學校以出了名人學生而自豪,是這個學生加重了學校的名氣,如果一個人如果什麼亮點都沒有,只有一個哈佛大學的名頭,那麼基本也就知道這個人的斤兩了。

我們經常聽到國外的高學歷人員從事著藍領工作,甚至很難找到工作,這是社會整體受教育程度高的體現,當大學畢業生到處都是,除了文憑,更需要你有真才實學。

那麼,靈魂拷問來了:

在海外的你,選擇回不回來?

在國內的你,選擇出不出去?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愛爾蘭夢想國

推薦閱讀:

回國辦理美國《留學回國人員證明》攻略

TAG:海歸回國 |